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3日 ·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20/09/23 18:50. 最後更新: 2020/09/23 19:36. 分享:. 【我要做業主】「後生仔」打工儲10萬元首期 與母合資買居屋 轉手即賺近100萬元 -. TVB節目《我要做業主》周日(20日)播出最後一集,訪問到《#後生仔傾吓偈》主持之一馬景華(Kelvin),他20 ...

  2. 2020年6月24日 · 現年26歲的鄭家純在綜藝節目單身行不行大談自己近月的投資心得。 她的經理人去年就建議她與其將錢存放在銀行,不如拿去投資股票,「雞排妹」指當初只是想賺股息,若股價上漲的話還能賺些小錢。 因太忙的關係,她拖到今年2月才去開證券戶口,不料卻遇上股災,提供了一次「撈貨」機會,他直言「真的是運氣很好! 」她在節目中,更分享自己的四大投資心法︰. 1. 「不買暴漲暴跌的股票」 ︰她認為那是法人或外資在炒,自己不了解,所以不買。 2. 「買龍頭股和股王」 ︰因為她自己在財經方面並不專業,因此就專注行業龍頭如聯發科(台︰2454)、台積電(台︰2330)、大立光(台︰3008)等,直言買龍頭股比較有安全感。 她單單投資在大立光,已獲利50萬元新台幣(約13萬港元)。 3.

  3. 2021年6月30日 · 雖然是講述台灣股票市場的操作,但大家亦可以當成一個參考,研究一下套用在港股能否行得通! 步驟1:了解股票的除淨時間並觀察其走勢. 台股除淨時間多數在每年7至8月,少數股票會在6月時開始,有些則是9月才會進行。 假設某一家公司習慣在6月除淨,通常每一年大多都會維持這個習慣。 他指出,現時投資者可以很輕鬆在網上找到除淨的資料,可以先了解6月率先除淨的個股,觀察其是否有行情。 如果最先在6月除淨的股票,特別是熱門股有好表現,就可以密切留意。 步驟2:擇日定時於下午1點25分買入. 蘇松泙指,除淨前7天左右要開始觀察股價走勢,如果有逐漸上漲跡象,可以提前在前7天買進。 如果股價持平,或是不想承受買入後到除淨日這段期間的變化風險,可以在除淨前一個交易日買入。

  4. 2020年4月8日 · 全球首富兼網購平台亞馬遜行政總裁貝索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連鎖快餐店麥當勞內做兼職,負責在廚房中製作漢堡。 他曾在受訪中提到,在麥當勞工作時,他仔細觀察製作過程怎樣自動化,例如是發出嗶嗶聲和訊號提示何時應加雞蛋、翻轉漢堡及炸薯條等。 據報道指,在1980年代做麥當勞廚師的時薪為2.69美元(約21港元)。 薪金雖少,但貝索斯未有放棄在工作中學習的機會,他受訪時鼓勵年輕人,指即使在麥當勞翻轉漢堡時,也要睜開雙眼隨時準備學習。 他提到,只要認真對待,就能在任何工作中學習到工作所需的責任感,也不要低估每份工作能帶來的啟發。 【延伸閱讀】 【成功法則】男人生得唔高條路真係難行好多? 先問自己有冇呢啲成功習慣. Tesla馬斯:木廠鍋爐清潔工.

  5. 2019年7月17日 · 最後更新: 2019/07/17 15:48. 分享:. 治港要有智慧 「心戰室」是關鍵之一. 首任特首董建華時代,其特首辦公室人丁單薄;之後曾蔭權上場,立刻擴充特首辦。. 但特首林月娥上台後,特首辦不單收縮,連心戰室都解散了,有官場和建制中人建議,林應重建 ...

  6. 2020年9月21日 · TVB節目《我要做業主》昨晚(20日)播出最後一集,找來屯門屋邨出身的林子善,分享他多年來5度置業的故事。 子善坦言,當中兩次置業是「被置業」,幸好他平時勤奮節儉,才能夠負擔起買樓的開支。 父母為人大方且不懂守財 成理財反面教材. 現年38歲的林子善,早於16歲參演電影《喜劇之王》而正式入行。 自小住在屯門屋邨的他,年輕時每天只得300元收入,從沒想過自己能夠上車買樓。 他笑言,父母不重視金錢,也沒積極地守財,因而成為子善在理財方面的「反面教材」。 父母信佛,他們總覺得只要做好事,上天就會給好路你走。 所以不用儲錢,今日花光、明日再來。 初次置業後「落車」 再被母親「逼上車」 林子善初次置業,是在10多年前與哥哥合資,一家四口由屋邨搬到私人物業。

  7. 2024年1月5日 · 鄭子豐表示當下投資者的整體投資情緒是負面的但相比2023年仍有改善。 原因在於隨著減息訊號接近,愈來愈多投資者意識到定存的利率不能再維持高水平。 股價焦慮? 收益的長期回報優於價格. 然而,渣打依然表示,投資者的總回報固然重要,但收益也不應被忽視。 從廣義上講,總回報可以分為兩個關鍵部分,即資本回報和收益回報。 可以理解的是,資產價格往往會推動短期回報。 然而,從長遠來看,收益在總回報中所佔的比例更大。 點擊圖片放大. 例如,在60/40股債投資組合中,在一年時間內,收益(包括股票的派息收益和債券的票息)對投資組合總回報的貢獻可能不到20%。 然而,如果將投資期限延長到5年以上,收益對總回報的貢獻可以達到一半以上,表明了收益複利在長期的重要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