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8日 · 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年守在維冠大樓倒塌現場8天7夜深刻體悟領導的使命。 礦區孩子棄醫從政近30年,只因想幫助更多人、做「血會熱」的工作。 然而,他的努力與固執是雙面刃。 他要如何帶領台灣和平繁榮? 22:40. 文. 鄭閔聲. 天下雜誌790期. 發布時間:2024-01-08. 瀏覽數:20970. 棄醫從政近30年,他的努力與固執. 震災體悟領導真義,組讀書會聽取建議. 談國安:我很派,和平是第一. 談能源:供電充足、多元綠能. 談經濟:不只小英2.0? 2014年,太陽花學運巨變後的夏天,不少人已隱然感受到政權即將輪替的氛圍。

  2. 2017年9月4日 · 賴清德想起他剛來台南新婚租屋在東區公園路一七八巷十八號鄰居很友善經常幫忙照顧他的兒子那時他只想趕快念完書回到台北開業當醫生。 「我從來沒想到從政沒想到會當市長完全沒想到這是意外的人生,」賴清德低聲重複,「意外的人生accidental journey是accidental journey。 或許每個人都是一棟有很多扇窗戶的房子有時候打開這扇窗你看到他那樣的風景有時候只是因為沒打開某扇窗你不知道原來他有那一面。 賴清德的政治這扇窗,在一九九四年敞開。 廣告. 九四年是很多政治人物生涯的轉捩點。

  3. 2024年4月16日 · 立委結果. AI選情分析. 柯文哲:放輕鬆. 賴清德我很派. 侯友宜:我最懂. 政治社會. 新內閣解讀》逆風中求維穩? 「老虎型老闆賴清德的盤算. 內閣人事陸續公布雖號稱行動創新外界卻認為維穩成分居多從人事佈局或許可以看出準總統賴清德想做什麼樣的總統? 卓榮泰(中)公布閣員名單,左起三人為教育部長鄭英耀、交通部長李孟諺、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右起三人為文化部長李遠(小野)、法務部長鄭銘謙、內政部長劉世芳。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文. 林倖妃.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4-04-16. 瀏覽數:6375. 「賴清德想做什麼樣的總統? 距離520上任還有一個多月,所有媒體都在問這樣的問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3月20日 · 賴清德蕭美琴以超過558萬得票打破8年連任魔咒當選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賴清德召開國際記者會發表當選感言柯文哲與侯友宜也分別發表敗選感言表達對支持者的感謝賴清德讓我們繼續攜手合作推動國家往前

  6. 2024年1月13日 · 2024新總統解讀賴清德未來4年辛苦執政路會和偶像級柯文哲合作? 09:18. 文. 鄭閔聲.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4-01-13. 瀏覽數:40526. 「抗中保台」影響力漸弱. 「2020年是一次特殊狀況,當年的境外因素(香港反送中運動),激發了台灣民眾對自由民主價值的支持,並投射在蔡英文身上,」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蕭怡靖直言。 廣告. 民進黨引發的民怨,賴得概括承受. 況且,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民進黨執政績效斐然。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蔡英文政府固然有相當政績,也引發不少民怨,否則民進黨不會兩度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這些執政包袱,都要由賴清德概括承受,」他說。 廣告. 國民黨過時論述,無法吸引新選票. 廣告. 侯友宜陣營選前操作棄保,未發揮效力。

  7. 2024年4月10日 · 聯合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04-10. 瀏覽數:3840. 賴清德的新內閣名單卓榮泰鄭麗君內定出任正副閣揆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出任總統府秘書長三人是賴清德總統大選時的鐵三角」,深受賴清德信任未來分掌三長。 黨內人士分析,這樣的布局彰顯賴政府初期穩健、務實風格。 另外,政院發言人由賴清德競總發言人陳世凱接任。 顧立雄接國防部 吳釗燮掌國安會. 備受關注的國安團隊人事,「蔡規賴隨」態勢鮮明,據了解,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可望接掌國防部,成為我國第七位文人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吳釗燮回鍋國安會秘書長,國安局長蔡明彥可望續任。 至於新任外長,昨傳出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呼聲高,但據了解,徐可能留任原職。 府秘書長潘孟安 黨秘書長林右昌.

  8. 2024年5月16日 · 520新政府上任! 賴清德要拚經濟先解決3苦3爭議. 準總統賴清德將於5月20日上任並舉行就職典禮。 回望過去蔡英文總統八年執政,業界反映,台灣人民有三苦未解,加上通膨巨獸、貧富差距、能源政策問題重重,產業發展失衡山雨欲來。 賴政府該如何解? 文章語音朗讀・ 04:14. 蔡政府能源政策失衡,七股漁民前進總統府抗議。 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 聯合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4-05-16. 瀏覽數:1471. 主計總處日前暌違30年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前20%家庭平均財富5,133萬元,與後20%家庭平均財富僅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讓民眾相對剝奪感日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