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8日 · 為什麼孔劉、慧喬、宋仲基、宋智孝這些韓星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書寫,而不是韓文呢? 大家或許很習慣日本使用漢字,但你知道韓國長年使用中文,直到1961年朴槿慧的父親朴正熙執政才徹底從韓文消失嗎?

  2. 2024年5月14日 · 新加坡專注發展商業與人才生態圈,打造 AI 智慧國家. 新加坡一直以來都以擁抱創新、科技治理的招牌聞名國際,而智慧國家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科技與經濟創新核心政策。 新加坡是由總理辦公室主導成立智慧國家小組,並由通訊與資訊部管理,在指導新加坡數位轉型、引領智慧國家戰略發展方面發揮多方面作用。 新加坡在 2019 年時發布國家 AI 策略初版,並於 2023 年更新 2.0 版本; 更新版本著重於政府將全力發展國家 AI 潛能,致力於吸引全球頂尖 AI 人才來工作,以及培養本地數據科學家、機器學習科學家及工程師等專業人才,並培育星國 AI 社群。 在就業方面,新加坡擬將 AI 從業員人數提升三倍,增加至 1.5 萬人。

    • 給台東人一條安全的回家路!國內首位工地女主任扛起340人生命
    • 鄭敬伶打破「女性不能進隧道」的禁忌
    • 「做工程,永遠有著一批又一批的無名英雄」
    • 推薦閱讀

    南迴公路拓寬工程完工,台東人有一條安全的回家路。國內首位工地女主任鄭敬伶緩緩喝口咖啡,她說,4年來「每天都很特別,挑戰都不同,肩上曾扛著340人的生命」。 明年3月將離開工地、今年49歲的鄭敬伶是南迴公路拓寬工程草埔隧道工地主任,也是國內首位隧道工程女主任,民國104年帶著兒子和擔任工地資深協理的丈夫郭鑑智,一家人住在工地。 鄭敬伶說,草埔隧道工程從102年開始,先生一開始就進駐工地,直到104年她結束中橫谷關工程,先生一通電話「你來吧!」於是帶著當時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一起來到草埔隧道工地。

    鄭敬伶剛到時負責隧道工程的規劃和管控工作,去年7月因草埔施工處處長驟逝,互助營造打破「女性不能進隧道」的禁忌,拔擢鄭敬伶承擔重任。 鄭敬伶說,許多工地都有女性禁忌,為了不讓工人心裡不高興,她也盡量避免進工地。以往在高鐵工程時,隧道裡全部都是日本的坑伕,規定非常嚴,完全禁止女性進入,她就在工地外從事工作。 但從事規劃工作,為了職責,有時不得不進,「那時,就不管工人心裡怎麼想」。鄭敬伶回憶第一次巡隧道工程,就被坑伕碎唸「可不可以不要進去」,隔天,隧道抽坍,被坑伕怪罪為「頭號凶手」。鄭敬伶說,這種工地只要有狀況,「連水泥灌不上去,女性就要被責怪」的情形,已不是第一次面對。 但後來打開心結,告訴自己進工地是職責所在,工地出問題與性別無關,也有她在時工程是很順利的,才慢慢走出關卡。

    談到工作狀況,鄭敬伶說「每天都很特別,都有不同的挑戰」,最害怕是接到電話,有一段時間,電話響起她就很緊張,「每天最少有50人在隧道,最多時甚至340人,這壓力真的很可怕」。除了無形壓力外,還有一次嚴重湧水,水量每分鐘竟然有27公噸之多,工程足足停工了3個多月。 郭鑑智在旁邊說,「草埔隧道,光是抽坍就高達36次,這是我做工程以來,從未遇過的事。以前做隧道時,最多也不過遇到2、3次罷了」。 夫妻倆看著草埔隧道工地組合屋辦公室的牆上,記事板12月1日寫著距離開工日期已有2335日,工程期限是2355日,也就是工程期限尚有20日。 轉身望著外面的南迴公路,鄭敬伶說,剛到草埔村落時,距離最遠的超商在10幾公里外,肚子餓了就到廚房自己煮東西吃,村落內也沒什麼可消費的,因此幾乎沒有花錢。提到孩子的教育又是...

    【台第一位風機維修女技師】每天爬 23 層樓高、耐 40 度高溫,首次爬風機被嚇壞卻打開「綠能」意識 【每 70 名兵需要 1 慰安婦】揭開二戰日軍的秘密!日媒曝 23 份舊文件:日本政府同意徵「慰安婦」 【男政治人物肯定的女性角色】母親、妻子、不認識的阿嬤以及海神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首位隧道工地女主任 南迴改340人生命她一肩扛〉。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3. 2020年9月8日 · 具有宗教信仰功能的牽亡歌陣表演,依其目的或意義,可以分成五個時機:(1)出殯前日傍晚,目的在「超度慰靈」;(2)出殯當日遷棺前後,目的是「引魂出山」;(3)出殯途中,目的是替亡魂開路關;(4)下葬前,帶有「送亡魂上仙山」的意義;(5 ...

    • 宋智孝1
    • 宋智孝2
    • 宋智孝3
    • 宋智孝4
    • 宋智孝5
  4. 2016年9月7日 · 就在這兩天,某一出版社將作家宋晶宜的散文結集成冊,其中一本就定名為《雅量》。 現今50歲以下的台灣人,對於《雅量》這篇文章想必不會陌生,因為它已經 連續入選各版本的國中國文課本2、30年了。

  5. 2021年10月8日 · 隨著 AI 應用的全面普及,帶動邊緣 AI 晶片的需求大幅成長,為了協助台灣晶片產業更深入掌握相關趨勢,臺大系統晶片中心特別於日前舉辦《AI-on-Chip 前瞻技術論壇》,邀請產學專家進行專題演講,並舉辦互動座談,讓與會者能夠進一步與專家交流意見,探討台灣在此領域的發展與前景。 臺大系統晶片中心主任陳良基指出,在台灣推動產業轉型過程中,若能延續既有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先在邊緣 AI 晶片市場搶下一片天,再結合台灣新創團隊的創新與創意發展出各式 AI 應用服務,便能大幅提升成功轉型的機會。 為協助產業,臺大系統晶片中心每季都會舉辦特定主題的產業交流會議,讓產業知道可以和學界哪位教授合作,每年還有不定期的論壇,為產業提供最新趨勢,希望透過產學間的緊密合作,成功推動台灣產業轉型。

  6. 2024年2月17日 · 《財訊》獨家針對 120 位產官學界重量級人士進行調查,選出十大即將為全世界帶來巨變的新科技。 在這個科技驅動的新時代,誰能搶先掌握科技趨勢,誰就能掌握先機。 最新出刊的《財訊》雙週刊,製作「10 大黑科技改變全世界」專題,由專家票選的技術中,進一步解析最新的產業發展與可能的投資方向。 人類的生產、移動、溝通、思想乃至生命,都已逐步被科技顛覆。 特別是,2023 年生成式 AI的異軍突起,全球再度感受到新科技帶來的亢奮。 新科技不僅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更將為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競爭訂定新規則;行動敏銳者將搶得先機,而守舊者必面臨淘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