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1日 · Shutterstock. 高爾夫球運動是心性的磨練,接觸高爾夫球超過 25 年了,我也從中學習許多的人生哲理。 接觸高爾夫球超過 25 年了,當時羨慕同事可以藉著打球見到客戶的高管,所以基於業務工作的需要而苦練。 如今,我非常慶幸自己沒因為缺乏鼓勵及學球門檻較高而放棄,而是認真將有趣又饒富人生哲理的高爾夫球運動變成嗜好。 回想一開始的經驗,初期每周至少去練習場 3 次、每次至少 3~5 盒球(約 90~150 顆),多年下來不知道手掌和指節磨出多少水泡。 如今,我仍定期練球、保持球感。 球齡愈長,我愈理解高爾夫球是需要身心平衡、考驗心態健康與否的挑戰;隨著年齡增長,也體會出高爾夫球蘊含了許多值得品味的生活智慧。 (延伸閱讀 / 為何經理人都打高爾夫? 兩大因素,深受商業人士青睞 )

    • 戴資穎:即使世界第一,也要學習輸的感覺
    • 郭婞淳:老天爺要你多成功,就會給你多少挫折與磨練
    • 楊勇緯:正因為有些遺憾,才有了更遠大的追求
    • 羅嘉翎: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 魏均珩:比賽中的學習,沒有人拿得走
    • 鄭怡靜:拿到銅牌,只是開始
    • 陳玟卉:感謝教練,他用生命在陪我
    • 王齊麟:輸球不可怕,那是持續進步的動力
    • 潘政琮:不要想太多,就是一直衝
    • 李智凱:盡力了,還是可以繼續努力

    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 3 度挑戰奧運,本屆在小組賽連勝出線,8 強戰以局數 2 比 1 逆轉泰國好手依瑟儂(Ratchanok Intanon),4 強戰以 21 比 18、21 比 12 擊退印度名將辛度(Pusarla Sindhu),決賽則對決現今世界第二的陳雨菲,三局比分為 18 比 21、21 比 19、18 比21 惜敗,3 度叩關奧運,這次拿下銀牌,仍是最佳紀錄。 戴資穎成名甚早,2016 年就登上世界第一,2017 年曾在全英賽、亞錦賽奪冠,締造跨季 27 連勝紀錄。然而,她在羽球含金量最高的兩項大賽,世界羽球錦標賽與奧運,都沒有拿過冠軍,包含世錦賽 5 度止步 8 強,前兩次奧運都在 16 強淘汰。有外媒點評她是「無冕后」(暗指世界排名第一,卻沒拿過大賽冠軍的選手)。 當時,...

    舉重 59 公斤級女子決賽,郭婞淳以抓舉 103 公斤、挺舉 133 公斤、總合 236 公斤的成績拿下金牌,抓舉、挺舉及總和成績等 3 項數據,都打破奧運紀錄,個人則完成在奧運、世錦賽、亞運、亞錦賽等國際賽事,全部奪金的「大滿貫」紀錄。 郭婞淳曾在 2016 年里約奧運 58 公斤級拿下銅牌,近幾年更進一步,東京奧運週期表現亮眼,包含 2018 年亞洲運動會、2019年世界舉重錦標賽、2021 年亞洲舉重錦標賽,全都拿下金牌。 「老天爺要你多成功,就會給你多少挫折與磨練。」在 2014 年備戰亞運時,她曾被槓鈴壓傷,右大腿肌肉 70% 斷裂,但郭婞淳不畏挫折,保持正向心態。她認為,所有挫折都是最好的鼓勵。 今年賽前,她曾研讀《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以及《天才的人間力,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

    柔道男子 60 公斤級,23 歲的楊勇緯一路過關斬將,最後拿下銀牌,也是台灣首位在奧運殿堂奪牌的柔道選手。 楊勇緯近幾年表現穩定,2018 年亞洲運動會獲得男子 60 公斤級銅牌、2019 年亞洲柔道錦標賽贏下 60 公斤級銀牌、2020 年德國柔道大滿貫賽銀牌。但他說,「我不會因為這面銀牌就停下腳步,因為我要的是金牌。」並認為在賽場上,只要有遺憾,都是往後前進的動力。

    羅嘉翎以 19 歲的年紀,成為歷屆奧運以來,挑戰跆拳道 57 公斤級最年輕的台灣選手,並拿下銅牌。她曾私下吐露訓練的辛苦,「寒暑假別人在玩,我都要練習,不是有比賽,就是快要比賽。」 賽後,她在臉書寫下,其實沒有預設奪牌立場,並謙虛認為,這次奪獎並不是結束,而是下次挑戰的起點。

    射箭男子團體賽部分,台灣隊由魏均珩、湯智鈞、鄧宇成等 3 人組成,一路擊敗澳洲、荷蘭、中國隊,在冠軍戰惜敗給南韓奪銀,追平 2004 年雅典奧運紀錄。 其中,魏均珩連續參加兩屆奧運,他的感想是,不論比賽勝負,在過程中的學習與體悟,是其他人無法拿走、也是最重要的經驗。

    桌球項目,林昀儒、鄭怡靜在混合雙打奪下銅牌,終結台灣 21 年奧運桌球獎牌荒。29 歲的鄭怡靜受訪時表示,她情緒外顯,19 歲的林昀儒冷靜內斂,兩人需要磨合。有次比賽輸了,兩人坐下來「談心」1、2 個小時,才逐漸了解彼此、培養更好默契。這次拿下銅牌,鄭怡靜說,「這只是開始,我還要打好幾屆呢。」 林昀儒首次打奧運,除了混雙摘銅,在男單項目也拿下第 4 名。在 4 強戰激戰世界球王樊振東,以局數 3:4 惜敗。樊振東賽後坦言,非常艱辛才贏下比賽。 林昀儒以「省話」聞名,態度非常謙虛。他說,自己並不是什麼神童,只是打好每一顆球而已。這次四強賽後,媒體詢問他樊振東打得如何,他則說,「我有資格去評價他嗎?」 昨日對決德國前球王奧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一度將奧恰洛夫逼入絕境,但...

    女子舉重 64 公斤級,陳玟卉以抓舉 103 公斤、挺舉 127 公斤、總和 230 公斤摘下銅牌。賽後,她一度以為自己是第 4 名,得知拿牌後喜極而泣。首次參加奧運的她,特別感謝教練,「他一路幫我很多,他用生命在陪我們。」 其實,陳玟卉原本是鐵餅、標槍、鉛球的「三鐵」選手,高中才轉換跑道練舉重。對於這次奪牌,冷靜下來後她則說,銅牌對她有極大肯定,使她更有衝勁,想在國際賽站在頒獎台上。

    羽球「黃金男雙」李洋、王齊麟組合,在決賽以 21︰18、21︰12,直落二的比數擊退中國組合李俊慧、劉雨辰,拿下台灣首面奧運羽球金牌。 「麟洋配」在本次奧運倒吃甘蔗,在小組賽第一場輸球,但隨後過關斬將,勇奪金牌,超出兩人賽前設定的 8 強目標。李洋曾說,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其實,李洋原本練手球,國小才改打羽球,起步比較晚,甚至一開始打不進甲組選手(在甲組才有資格參與國際賽)。經過 10 幾年追趕,他終於把實力提升到和學長王齊麟的程度,從 2019 年起,兩人搭檔合作。 王齊麟則說過,輸球並不可怕,輸球才是持續進步的動力。他表示,只要調整好心態,就算奧運對手很強,一樣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我國高爾夫國手潘政琮在東京奧運演出逆轉秀,經過「驟死賽」比下其他 7 人,拿下銅牌,也是台灣男子高爾夫史上第一面奧運獎牌。 潘政琮首輪打出 74 桿(+3,高於標準桿 3 桿),排名第 57;第二輪、第三輪都打出 66 桿(-5,低於標準桿 5 桿),打完三輪排名升到 17。第四輪他更以 6 博蒂(berdies)、1 老鷹(eagle)、無柏忌(bogey)的 63 桿(-8,低於標準桿 8 桿)的好成績,總桿數 269 桿,與其他 7 人並列第 3。 按照賽事規則,7 人進行 4 洞延長賽,他脫穎而出,贏下銅牌。在上屆里約奧運,潘政琮是並列 30 名,這次一舉摘銅,他說「我沒想太多,就是一直衝,衝到最後一洞。」

    「鞍馬王子」李智凱在東奧男子鞍馬單項決賽,以拿手的「湯瑪士迴旋」(高難度的分腿全旋動作)獲得總分 15.4 分,拿下銀牌,是台灣體操史上第1面奧運獎牌。 李智凱曾在電影《翻滾吧!男孩》演出,以「菜市場凱」聞名,2018 年在亞運鞍馬項目奪金,寫下新紀錄。這次獲得銀牌,他說自己「已經盡力了,但是會繼續努力。」在賽前,他說難免想起 2016 年里約奧運失利(當時受傷、未晉級),但「告訴自己,我做得到。」很快調整心態,成功摘銀。

  2. 2019年7月9日 · |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2019-07-09. 影響力教練 楊琮熙. ShutterStock. 不只鴻海要共治,聯發科、統一也用雙首長! 為什麼企業瘋行集體決策?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這陣子因為鴻海宣佈改變過往的強人領導決策模式,將設置經營委員會、由小組共識的決策模式來領導集團經營走向。 台灣科技業近年紛紛傾向集體決策模式,如宏碁、聯發科、華碩、研華等高科技領導企業,都以雙首長(執行長、營運長)取代過去行之有年的單一首長制。 就連傳統產業的統一集團,也在上個月宣布首度實施共同總經理制。

  3. 2017年8月30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自8月19日開幕、共11天賽程的台北世大運,終將在今日圓滿落幕,地主中華隊底氣十足、拿下破紀錄的90面獎牌,共26金、34銀、30銅的成績,揚眉吐氣。 從舉重選手婞淳、男子100公尺選手楊俊瀚,再到標槍選手鄭兆村,他們霸氣刷新大會紀錄的每個時刻,都一再提醒著所有觀眾,這些參與世大運的中華隊運動選手,正在用汗水與靈魂「捍衛我們的主場」一台灣! 「 我今天的目標,不是只想在台灣打到前一前二,而是我想要在國際上,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我覺得這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羽球女子單打金牌 戴資穎.

    • 郭葦昀1
    • 郭葦昀2
    • 郭葦昀3
    • 郭葦昀4
  4. 2015年1月10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我天生就是個急性子的人。 剛進入投信這一行時,我像趕場似地到處去做「陌生拜訪」,每天都可以接觸好幾位客戶。 不過,在看似積極的表面下,其實是帶了些躁進在裡頭。 每每,在大約1小時的談話中,多半由我唱獨角戲,講解產品就占了55分鐘,最後只得到客戶一句話:「妳說得很好,但是我不需要。 2008年襲來的金融海嘯,將投信業衝擊得哀鴻遍野,我的業績也跌落谷底,甚至還一度「掛零」。 同時必須照顧罹患癌症的母親,在家庭、工作兩頭燒的情況下,我不只臉上減少了笑容,也徹底失去了自信,就連主管看到我的憔悴,也劈頭直罵:「這簡直一點都不像妳!

  5. 2023年6月6日 · 話題之作《人選之人—造浪者》透過描繪政黨內部的日常,帶出台灣職場長期發生、卻未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利用職權關係產生的性騷擾、工作機會與待遇的不平等,以及排資論輩的世代矛盾。 這些議題不只引起迴響,也緊扣近年全球最重要的職場趨勢 ―DEI(diversity 多元、equity 平等、inclusion 共融),讓大眾重新關注職場長期積累的問題。 (點此 連結 立即下載: 《企業人才策略講堂》 電子專刊) 美通社(PR Newswire) 指出,2020 年全球企業挹注於 DEI 的花費估計為 75 億美元,預計至 2026 年將翻至少一倍,顯然 DEI 已成為企業經營趨勢之一。

  6. 2021年9月23日 · 貪腐弊案在科技業可說是層出不窮,鴻海 (2317-TW)技術委員會主委廖萬成 2014 年時,涉嫌向供應商收受逾億元回扣,鴻海創辦人、時任董座台銘向刑事局報案後,檢調發動搜索約談;除鴻海外,包括華碩 (2357-TW)及和碩(4938-TW)等業者,也都曾爆發相關弊案,並向檢調單位主動提出舉報。 除貪瀆弊案外,台積電擁有先進製程技術,身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更是中國廠商惡意挖角的對象,有些員工禁不起高薪誘惑,選擇「帶槍投靠」,工程師竊密跳槽事件也頻傳。 曾有工程師離職後,被查獲在任職期間,涉嫌竊取 28 奈米製程機密,台積電報請檢調單位偵辦,提起公訴;另有名基層工程師離職要跳槽至中國半導體廠前夕,被發現大量列印公司內部資料,也遭解雇並送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