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日 ·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一群發展心理學家播放一系列霸凌影片給四百名以上的青少年觀看,要求他們想像自己就是霸凌的受害者。 在某些影片中,他們看見同儕潑水在受害者身上,而在其他影片中,同儕或辱罵受害者或破壞受害者的玩具,或害他們弄得髒兮兮。

    • 王心凌1
    • 王心凌2
    • 王心凌3
    • 王心凌4
    • 「這樣的書」為什麼會暢銷?
    • 「這樣的人」存在於社會角落
    • 「生比死更讓我畏懼千百倍」

    「最初始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想看。」但李國祥在洽談版權時很意外地發現他是台灣唯一的出版社代表,儘管充滿爭議,他仍覺得這本書會是思考的起點。 還沒討論到內容,從「要不要代理」,李國祥就面對第一個思考。出版書籍,內容還包括殺人的細節,彷彿是在幫兇手賺錢,「我們無法反駁受害者的血淚,但如果依照這樣的邏輯,沒有一本『這樣的書』能夠出版。」他說。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的書」?李國祥指出,社會上不乏描寫殺人犯的書籍,但幾乎都是側寫,對讀者來說是隔了好幾手的資料,像是在看昆蟲、植物百科般獵奇。可少年A正好滿足了未成年犯不能判死刑、有文學造詣、又有探索自己與表達的欲望等條件,我們才有機會窺見一個扭曲的心。

    透過書也才發現,少年A在法庭上的表現、對媒體的吐露,有時是為了保護家人,甚至操作輿論的謊話。對照到台灣社會,從湯姆熊割喉案的曾文欽、北捷隨機殺人的鄭捷,到內湖女童案的王景玉,人們對加害者的認識,僅被簡化成:想吃免錢牢飯、沉迷電動、啃老族、曾經被霸凌、看起來就不是好東西……,然後戛然而止。我們缺少理解的機會,讓真實沒入在簡化的表象之中,人人盼望的「預防」,成為原地踏步。 「如果少年A不寫,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到底怎麼想?沒有殺人事件發生,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但這些人一直都存在。」李國祥指出,「在台灣,社會的做法就是把這些人打成渣渣,當成社會毒瘤切掉,彷彿就能把他們隔絕在正常的世界以外,佯裝一切與自己無關,但致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沒有自我、只有倫理的社會,跟台灣社會很像。」李國祥觀...

    殺人案持續發生,「閱聽媒體的強力放送,對細節多所渲染,造成人人自危;社會氛圍多半一面倒地支持『治亂世用重典』,相信極刑可以防止這種事。」馬里蘭大學犯罪學博士楊曙銘在《絕歌》中譯版的序言寫道,當看見少年A說到被逮捕的心情:「面對『生』 毋寧比『死』更讓我畏懼千百倍」,對照著接觸過的少年殺人犯,「我更確定極刑對這樣的犯人,沒有嚇阻的功效,也許反而是他們渴求的精神鴉片。」 在日本的隨機殺人研究中,有個令人悲傷的結論:它無法被預防。除了少年A的自傳,他的父母也曾經出版《生下少年A——父母的悔恨手札》,將版稅捐給受害者家屬。但當時引起的巨大震驚,源自於書中的家庭看來如此正常,卻養出一個殺人犯。 有太多還沒辦法解答的問題。可通往和諧社會的路途絕不是一條筆直的大路,仍需要更多的明燈照亮四周的幽微,直到能看...

  2. 2020年10月29日 · 愛心理 2020-10-29.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出處:〈 同理心的力量:透過「兩類型四層次」,創造親密關係 〉;更多相關文章都在 「愛心理」粉絲專頁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在跟身邊的人溝通時,「同理心」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能讓對方感到「你懂我! 」,有助於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林仁廷分享怎麼利用不同層次的同理心,讓朋友、伴侶、家人低落時能感到被理解。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諮商心理師 林仁廷.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同理思想邏輯,共情並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

  3. 2016年8月31日 · 上世紀 80 年代, 德順參加了在中央戲劇學院召開的國際布萊希特體系研討會,這讓他找到另一個出路——他決定去做啞劇。 在告知話劇院領導自己將去北京演出後, 49 歲的德順和妻子放棄了寬敞的房子、安穩的工作和各種退休保障,帶著 17 歲的女兒和 11 歲的兒子來到北京,成為最早的「北漂」一族。 到北京,一家四口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 就在德國使館要對節目進行審查的前一夜,德順所寄居的朋友家突然來了親戚,夫妻二人只好被暫時「驅逐」。 後來不得不在尚未竣工的地下通道里相互依偎著過了一夜。 審查當晚的演出非常成功,德順被正式邀請參加在德國科隆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啞劇節。 兩年後,他到有數百年啞劇歷史的法國參加藝術節,表演獲得了如潮的掌聲。

  4. 2021年10月21日 · 台中榮民總醫院今年就在新世代機器人與工業電腦大廠凌華協助下,成功地將 AMR 應用在手術器械搬運作業,不只免去人員搬運的勞務辛苦,一年還能省下了約 5 千小時的人力工時。. 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對自動化的需求越來越高,根據美國市調公司 Grand ...

  5. 2021年3月29日 · 臨床心理學家 Karen Nimmo 根據多年的個案經驗,整理出五個在愛情中極為重要但常被忽視的情緒需求,如果雙方都能滿足彼此的情緒需求,兩人的關係會更加親密。 1.感到被傾聽. 我們都知道要經營好一段感情,持續溝通非常重要,一般人會認為好的溝通重點在於表達,其實重點在於「傾聽」。 當一個人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情緒是被另一半傾聽的,他會知道自己在對方心裡是重要的存在,自己也是完全被對方接納的。 即使對方的想法你覺得不有趣,或是很想糾正,也要先帶著不知情的好奇心,去理解你的另一半。 2.感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當你真心喜歡一個人,就會想成為他心中沒人可取代的獨一無二。 要讓對方重視你不會太難,你能成為他的理財小幫手,或是用美味佳餚抓住他的胃,甚至是成為一個好床伴。

  6. 2020年1月9日 · 「所有的協商說到底,就是一場『發現並滿足對方需求』的遊戲。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在情緒上、無法聽進別人話的人,諮商心理師陳雪如分析,面對被「情緒腦」主宰的人時,我們要做的並非說理,而是運用技巧安撫對方的情緒,召喚出對方的「認知腦」,理智而冷靜地達成溝通。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諮商心理師 陳雪如(Ashley) 黃先生是一位大學教授,大家都以為當教授很風光、很自由、不用打卡、沒有上下班時間,更沒有主管盯著你、還有一間個人辦公室,以及無數學生可以使喚。 「沒有上下班時間,不見得是好事。 我覺得我醒著的每一刻都在上班,沒有一個下班時間做為區隔,告訴我要放下工作休息了。 」黃先生說,他壓力其實很大,現在是助理教授的他,要在時限內拚升等,如果沒有發表足夠多的學術論文,他就得離開教職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