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1日 · 兒童福利聯盟從2004年開始研究校園霸事件,近期發布最新的「2022台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有87.6%的受訪兒少曾遇過「班上同學被嘲笑或被排擠」,也有76.6%的兒少認為「校園霸問題很嚴重」。

  2. 2021年2月21日 · 心理創傷能復原嗎? 諮商師解析面對創傷的 4 個步驟. 日期:2021 年 2 月 21 日 作者: 莊 筱彤. 你有看到某樣東西就會馬上毛骨悚然、直接逃走的經驗嗎? 小寶因為小時候曾被男同學捉弄,趁小寶沒注意,把肥大的毛毛蟲放在小寶身上,從那時候開始,小寶看到毛毛蟲都會尖叫持續 3 分鐘,像失去理智一樣的直接逃走。 當我們在經歷創傷經驗時,會處在一種情感跟理智斷線的狀態。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衛生醫療事務委員會委員蔡曉雯說:「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我們的感性跟理性在大腦中屬於不同的兩個區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是理性的,但當我們掉入創傷記憶,大腦經常會變成感性在主導,理性經常無法好好管理感性。

  3. 2018年10月11日 · 北市聯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表示, 妥瑞氏症的常見症狀,包括了不由自主的眨眼、聳肩、搖頭,「甚至還看過是橫隔膜會抖的個案,」另外,有一成多的案例會在一段時間後,發出怪聲或是語句抽動 ,「基本上,如果是有2個動作加上1個聲音以上,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就能夠確診為妥瑞氏症。 以病程來說, 常見的症狀初發年齡可以從5歲到學齡期左右,一般而言10~14歲是症狀的高峰期,之後會逐漸緩解;約有一半的個案症狀會在沒有經過藥物治療下消失,而有一半的個案仍會有殘餘的抽搐症狀干擾。 因此,就會有愛子心切的家長,著急的問醫生,妥瑞氏症不是會自己好嗎? 我的孩子沒有變好,怎麼越來越糟? 「我看到的不只一個妥瑞氏症患者,而是一對焦慮的人」 蔣立德表示,過度的關心,反而會對病情帶來反效果。

    • 認識妥瑞氏症
    • 妥瑞氏症常見症狀
    • 妥瑞氏症的臨床診斷 4 要件
    • 妥瑞氏症的治療方式
    • 與妥瑞兒相處注意事項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神經發展性疾病而非精神疾病,常發生於 5〜15 歲兒童,其致病的機轉目前仍不清楚,有研究發現,妥瑞症可能和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 若一等親屬內患有妥瑞症,其他家庭成員有妥瑞症的機率將會比一般人高出 10 倍到 100 倍左右。另外,同卵雙胞胎同時患有妥瑞症的機率也遠高於異卵雙胞胎很多。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妥瑞氏症的病因,可能和多巴胺受體的高反應性有關。一些神經影像學的研究也指出,妥瑞氏症患者大腦中「皮質-紋狀體-視丘-皮質迴路」的動作和感覺部分出了問題,目前尚無法明確解釋其致病機轉。

    妥瑞氏症主要的症狀為抽動(Tic),患者出現反反覆覆不自主運動或是聲音的疾患。主要的症狀可分為動作性或聲語型抽動,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型態: 1. 簡單聲語型抽動:會快速的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與吵雜聲,如清喉嚨,咳嗽、尖叫、豬叫聲等。 2. 複雜聲語性的抽動:較有意義且多樣化的言辭、音節或慣用語,如重複別人的話,口出穢語。 3. 簡單動作性抽動:快速而短促的眨眼睛、歪嘴巴、裝鬼臉、搖頭晃腦、點點頭、聳肩膀、搥手、頓足、凹凸肚皮、吐口水等,即臉部肌肉,手腳抽動及關節等部位的不隨意運動突然、短暫的無意義動作。 4. 複雜動作性抽動:緩慢且長時間固定不動,看起來好像有目的。例如:持續地看著某樣東西、觸碰東西或他人、跺腳、重複寫字、猥褻不雅的動作、自然流露出強迫性儀式的行為。 5. 感覺或心理上的抽動:在...

    臨床上,妥瑞症的診斷需要符合下列四個要件: 1. 有多發性的不自主動作(motor tics)。 2. 發生一種或多種的不自主聲音(vocal tics)。 3. 發生的年齡需小於 18 歲,一般介於 3〜18 歲。 4. 症狀會好好壞壞反覆出現,且持續時間至少要 1 年。 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表示,如果在 18 歲以前出現超過 1 年的多重動作抽搐,以及 1 種以上的發聲抽搐,在排除一般生理與物質濫用問題後,臨床上就要考慮妥瑞氏症的可能性。 多數的小朋友可能因為生病或心理壓力等因素而出現一些不自主抽動表現,但沒多久就改善不再出現,此現象為短暫性抽動,並不是妥瑞症。 蔣立德說明,以病程來說,常見初發年齡可以從 5 歲到學齡期左右,一般而言,10〜14 歲是症狀高峰期,之後...

    大部分的妥瑞症患者都不需要治療,反而需要家長及社會對妥瑞症有所認識,以正確的觀念能對小病人有更多的理解,努力經營友善的環境,才能真正幫助他們,並避免霸凌的產生。 因此臨床上,醫師並不會立即為孩子開立藥物做治療,多半會先與個案和家人討論適應的狀況與經驗,進行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評估之後,才會依照個別情況考慮不同治療方式。妥瑞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非藥物及藥物治療兩種。 治療方式: 1. 認知行為治療 2. 藥物治療 3. 肉毒桿菌的局部肌肉注射 4. 深層腦刺激手術 妥瑞症並無法被治癒,治療只能緩解症狀,但如果小朋友的症狀已出現嚴重不適,影響到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干擾到他人時,就應該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治療,並接受定期追蹤。

    許多家長因孩子症狀未持續出現,因此未規律就醫。蔣立德提醒,症狀的起伏不定,往往與個案的情緒狀態息息相關。「當孩子用明顯行為表現出的自己的不安與求救訊息,家長就不應該太過緊張,避免親子間持續蔓延的焦慮。」 與妥瑞兒相處時,家長和老師應多給予鼓勵和支持,陪伴他們一起度過。若對妥瑞氏症的行為治療有需求,請尋求「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神經科」幫助,由醫師為孩子評估及轉介進行治療。 正常的生活作息、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對妥瑞兒是很重要的。在飲食上,應盡量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巧克力、咖啡、茶、糖果和加工食品;運動上,已有研究指出,大量運動對於妥瑞兒的症狀減緩是有幫助的。 文 / 黃慧玫 延伸閱讀: 25%妥瑞氏症延續到成年!藥物治療無效「手術」也是選項之一 妥瑞氏症要不要藥物、心理治療?醫生指出一項決定性因...

  4. 2021年9月9日 ·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魏鴻教授指出,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卵巢癌標準化發生率約每 10 萬人中有 8 名患者,每年新診斷的卵巢癌患者達 1300 名,且逐年增加。

  5. 2020年10月28日 · 一、讓孩子從「內」找到自己的獨特地方. 家長在平常能讓孩子找到從內散發出來的「自信」,那孩子就不太需要用「外在的事物」來證明自己的好。 跟孩子一起探索: 我們身上有什麼特質、個性. 有什麼特殊的能力. 有什麼別人沒有的樣貌.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羅惠群說,家長其實可以透過這個機會,來了解自己孩子的獨特能力,發展出孩子自己的特殊性,甚至可以幫助孩子發揮出自己的天賦。 同時,也可以藉機跟孩子說,自己身上的優點遠比外在的物質來得重要,「即使是熱心助人、善良、體貼,也是孩子這個人的價值,不一定是要功課很好、體育很好這種,才是一個人的價值。 當然,家長們會希望孩子要有上進心、要有競爭意識,但羅惠群說,「人」要先學會愛自己,才有辦法用自己真實的樣貌去競爭,而不是不擇手段。

  6. 2022年1月5日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大腦發展的一種疾病,主要會在幼兒、兒童時期開始出現明顯症狀,症狀分成2大類,一類是「注意力不集中」,一類是「過動衝動」,如果2類症狀都有就稱為「混合型」。 目前還不確定完全的成因,但可以看到過動兒的大腦腦區有些發展的比較慢,會讓專注力下降,或是無法控制情緒,語言發展也會比較緩慢;但除了這些之外,過動兒還會伴隨其他的共病,例如過敏等,所以可能不完全只有腦部的問題。 我的孩子總是講不聽、叫不動? 這些狀況就要特別注意! 雖然小孩子也常會有一些叛逆的狀況,跟爸媽唱反調,或是不願意乖乖遵守規矩,好好溝通多半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孩子是不是「理解」或是「有聽進去」,但如果出現了以下幾種狀況,可能就要特別注意: 需要很多引導才能專心,甚至沒有效果。 別人說話常常感覺沒在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