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9月23日 · 搶救孩子視力 不開電視、電腦+穴位按摩.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搶救孩子的視力父母得下定決心。. 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國正昨日指出自己的孩子被眼科診斷為假性近視又排拒點散瞳劑於是他決定盡量不開電視 ...

  2. 2023年4月10日 · 大腸癌長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國內許多知名人物因大腸癌而離世,包括藝人豬哥亮、賀一航、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及知名小兒科醫師葉勝雄,近幾年資深藝人余天二女兒余苑綺也因大腸癌多次復發,頻繁進出醫院治療。 醫師表示,大腸癌早期治癒率高,呼籲高危險群民眾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才能避免疾病帶來的死亡威脅。 有家族史、又愛吃紅肉 超高危險群. 大腸癌常見症狀....

    • 家族罹癌高風險
    • 一吃就吐 妻慰體會孕吐
    • 怕影響吸收
    • 治療帶來後遺症
    • 陳愷鴻小檔案

    45歲確診 陳愷鴻是婦產科主治醫師,是一個樂於給人溫暖的人,很早就意識到自己有鼻咽癌家族史、罹癌風險高,從飲食、運動到定期檢查都逐步調整,卻還是在45歲那年,被醫師宣判罹患鼻咽癌第四期。 陳愷鴻的父親在60多歲時罹患鼻咽癌,身為婦產科醫師,他認為自己工作忙碌,常要半夜接生,作息不固定,以後應該也是高風險一族。只要每次感冒,就會找在耳鼻喉科執業的同學王俊仁醫師,請他用鼻後鏡伸到鼻腔後方,觀察一下口咽和鼻咽。每次他都會向對方開玩笑說:「我這次中獎了沒?」

    2007年7月12日,陳愷鴻記得自己心情愉快,照舊請王俊仁用鼻後鏡檢查,結果在鼻咽上發現突出物,王俊仁當下臉色大變,請陳愷鴻到醫院做進一步切片。在國軍高雄總醫院接受切片檢查後,確認是惡性腫瘤,隔天再轉往高雄榮總做磁振造影,不但確診鼻咽癌,且已是第四期。 當時陳愷鴻的主治醫師、高雄榮總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胡渝昌,立刻為他規畫治療計畫。「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是治療鼻咽癌最有效的方式。」他選擇相信醫師一步步來。放射治療一周後,頭髮逐漸掉光,伴隨著口乾、虛弱、嘔吐等副作用。 陳愷鴻回憶,那時候坐在餐桌旁,一吃就吐,最後他乾脆捧著飯碗「移駕」到廁所的馬桶邊用餐,想吐只要轉個頭,就不會弄髒衣服和地板。當時太太還安慰他:「很多孕婦會孕吐,老天爺是要身為婦產科醫師的你,體會一下那種痛苦。」

    吃東西不用麻藥 35天療程結束,口咽黏膜組織的破壞逐漸顯現,開始潰爛、破皮,連喝水都有如刀割、針刺,醫師要他喝營養乳品時,先在黏膜破損處塗上麻醉藥才不會太疼。他想想這是必然過程,麻藥也可能影響吸收,決定不用藥,只跟身體說「我現在要吃東西了」,然後一口一口喝進去。 治療過程雖然辛苦,陳愷鴻完全沒把自己當病人,仍舊照常看診、晚上也值班,只把半夜接生的工作停了。陳愷鴻持續每天運動、上健身房,很多患者和朋友看到他的樣子都很驚訝:「你一點都不像得了癌症!」

    突發性耳聾 陳愷鴻完成療程後,身體雖逐漸恢復健康,但放射治療帶來的破壞力仍持續作用,他的耳朵、眼睛這幾年都慢慢發生問題。 「我的手機壞了嗎?為何一整天都沒有聽到它在響?」2011年3月,陳愷鴻正在納悶此事時,手機有人來電,但他聽不到鈴聲,原來手機沒壞,是他的耳朶發生俗稱急性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 陳愷鴻住院治療一周,反觀自省,突發性耳聾致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自己卻是天天運動的運動達人,體質也非弱不禁風。是否因為右側鼻咽癌曾接受放射線治療和化療受損,在長久持續累積的壓力下,「生命難免找到出口」,右耳的突發性耳聾就這樣發生了。 面對罹癌後接踵而來的身體病痛,陳愷鴻仍以平常心看待,更覺得自己被託付、被看重,有責任協助更多患者。他和太太投入慈濟人醫會活動,除了義診外,也持續關懷癌症病患,將自己罹...

    現職: •高雄市邱正義婦產科副院長 •慈濟南區人醫會醫師 癌別:鼻咽癌四期 抗癌歷程:近13年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專長: •不孕症 •腹腔鏡 •一般婦科疾病 經歷: •台北榮總不孕症專科醫師 •海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澎湖海軍醫院婦產科主任

  3. 2020年9月9日 · 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理事長、北市聯醫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鄒國蘇說,自閉症療育最關鍵的是接納。 看過太多人經多年訓練改善了,最後卻因職場創傷待在家中;也看過很多人因為 親子關係 改善、老師同學的肯定和包容,重拾自信,發揮最佳狀態。 鄒國蘇表示,有位媽媽是小學老師,孩子愛搗蛋、難管教,在學校都被老師及同學排斥,媽媽壓力很大,常忍不住打罵小孩,親子關係惡化。 後來知道孩子患有...

  4. 2024年4月22日 ·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前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天氣開始變熱腸病毒爆發的機會就高過去每3至5年就會有一波大流行而上一次爆發正是2019年加上中間經歷新冠肺炎導致目前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不多導致現在的孩子們身上沒有抗體恰好符合這樣的趨勢。...

  5. 2022年10月17日 · Q1:你了解思覺失調症嗎?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與腦內功能運作失常有關臨床症狀顯現為知覺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功能性障礙特別是與一般人的現實有著明顯的脫節以幻聽最為常見。 台灣目前約有14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 (>> 認識更多思覺失調症 )...

  6. 2022年11月14日 · 168斷食就是禁食16小時,進食8小時。 但是禁食時總是不小心偷吃東西,搞得自己壓力好大? 第六屆 糖尿病 衛教學會理事長、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就特別推廣了「133低醣餐盤飲食」,不只不用在特別時段禁食,甚至都能三餐正常吃! 那到底什麼是「133低醣餐盤飲食」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