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5日 · 7-Eleven展店分析. 為何每年要開300家? 不怕市場飽和魔咒? Off學. 旅行. 沒有收訊、長輩友善 台灣首條紓壓「森癒」步道,藏在阿里山園區. 今年3月初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的深處國內第一條森林療癒步道正式啟用。 從不傷害生態的建造方式,到解說柱的設計,都試圖帶領步行者與大自然互動,感受林木之美,同時變得更健康。 文章語音朗讀・ 08:57. 水山巨木臨近阿里山的水源地,又被稱作水源巨木,樹圍超過16公尺,樹高超過30公尺,是水山療癒步道上最美的景點。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文. 歐陽辰柔.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3-03-25. 瀏覽數:43870. 有意思的祕境,通常需要多走幾步路,才能到達。

  2. 2023年5月2日 · Off學. 旅行. 全程皆美! 苗栗台版富士山迷霧森林走入精靈的魔幻祕境. 不管從南庄大坪林道或鹿場登山口進入台版富士山加里山還未揮汗就已置身鬱鬱蒼蒼的林間就像跨越結界進入魔幻森林春天放緩步伐仔細留意還可遇見野生蘭花與山中精靈。 文章語音朗讀・ 08:28. 加里山巨石群區帶著古老蒼蒼的氣息,歷史歲月磅礡呈現。 圖片來源:高大鈞攝. 文. 楊沛騏. 天下雜誌772期. 發布時間:2023-05-02. 瀏覽數:106061. 20年前到苗栗鹿場復育一葉蘭的廖勝玄,因愛上加里山,在距離登山口約900公尺處買下一片土地賣咖啡,過了些年再建民宿,從此不再離開。 7年前,廖勝玄帶著念小五的兒子登頂,那是他第51次站上2220公尺的三角點。

  3. 2024年4月30日 ·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2023年初新完工「水山療癒步道」,是全台第一條以森林療癒為設置主題的路線,全長約860公尺,富含自然地景、歷史足跡、人文懷舊的遊憩環狀步道,搭配阿里山app藍牙推播自導式療癒解說內容,不用預約,隨時皆可進行療癒 ...

  4. 2024年4月12日 · 06:1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 田孟心.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4-04-12. 瀏覽數:3672. 芬蘭,已經第七次在年度《世界幸福報告》中,排名全球第一。 這份由蓋洛普、牛津福祉研究中心、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共同研究的報告,以人們自評生活滿意度為主,還考慮了其他6項變數:人均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人生選擇的自由、慷慨程度,和貪腐指數。 芬蘭人為什麼幸福? 這個問題,多年來已經吸引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媒體前往該國,試圖找出可以學習的答案。 物慾適可而止,追求心靈富足. 在其他國家,人們傾向用物質財富來衡量成功——合適的汽車、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居住社區——而芬蘭人則在其他地方找到了滿足感。

  5. 2021年2月17日 · Fast100. 創新突圍. 一個30歲團隊在恆春大砍樹,救了熱帶雨林還能賺錢! 他們怎麼做? 6年來砍了約12個大安森林公園的樹木,永在林業卻是台灣唯一獲國際永續認證的木材廠。 原來當台灣高喊不砍樹,卻拆了東南亞雨林動物的家;永在不但救了瀕危動物,商業模式還被森林系教授讚賞,它的永續解方是什麼? 文章語音朗讀・ 11:32. 永在搭上國際林業永續潮流,聘用森林系畢業生,打造伐木與造林的平衡模式。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文. 呂國禎.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1-02-17. 瀏覽數:62286. 國境之南,被稱為洋蔥大道的屏151縣道,洋蔥頂著凜冽落山風卻照樣綠意盎然地生長,這是恆春半島入冬最美景色之一。

  6. 2021年10月7日 · 大安森林公園自1994年正式對外開放轉眼走過26年如何讓公園的樣貌更貼近大家期待的茂密森林」,還有可以更進化的空間基金會堅信在進行任何改變之前一定要先深入了解於是多年來與臺灣大學等鄰近學術單位合作在大安森林公園展開一系列環境基礎及生態調查也邀集國內外樹木專家分享交流樹木修剪及土壤改良等實務經驗同時支持學術研究提升樹木管理技術開創多贏。 然而於此歷程,也得到另一個重要的結論──照顧樹木不只是專家的權利責任,而該讓更多人了解及參與。 環境基礎調查系列-樹木調查及生長追蹤。 左上:測量樹木基本資料(樹高、樹寬等)。

  7. 2024年3月5日 · 06:08. 十字鳴心民宿依著來吉步道,客房擁有大面積窗戶,引來滿室綠意,就是最療癒的設計。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文. 吳雨潔. 天下雜誌793期. 發布時間:2024-03-05. 瀏覽數:7884. 跟著阿里山森林鐵路來到終點,就是十字路站了。 這裡是阿里山鐵路與公路雙線距離最近之處,若搭大眾運輸前往阿里山,可在此轉乘公車;亦是早年來吉、達邦、特富野等部落古道的交通隘口,漢人跟原民交易的會面點,因而取名「十字路」。 春天櫻花陸續綻放,為十字社區添了一絲明媚。 (謝佩穎攝) 昔日原漢交會點,失而復駛. 1980年代到阿里山當護士的戴惠施,後來在十字社區落了腳。 她敘述阿里山公路開通後,鐵道歷經八八風災摧殘、停駛等往事。 小站停駛,沒落是必然,人口流失也是偏遠鄉鎮的共同情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