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正體. 馮友蘭 (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 芝生 ,男, 河南 唐河 人, 中國 哲學家 、 哲學史家 ,現代 新儒家 代表人物。 生平 [ 編輯] 家世 [ 編輯] 1895年12月4日( 清 光緒 二十一年十月)馮友蘭生於河南省 唐河縣 祁儀鎮 。 馮氏是當地的望族,合族而居,有地千餘畝。 求學 [ 編輯] 馮友蘭6歲入家塾發蒙。 1904年因馮臺異任 武昌方言學堂 會計庶務委員,隨父遷居武昌。 1907年馮臺異任湖北 崇陽縣 知縣,全家遷崇陽。 1908年夏馮臺異病故於崇陽,馮友蘭遂返回唐河就讀家塾。 1910年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1911年入開封 中州公學 中學班。 1912年轉入武昌 中華學校 ,同年冬入上海 中國公學 大學預科。

  2. 冯友兰 (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 芝生 ,男, 河南 唐河 人, 中国 哲学家哲学史家 ,現代 新儒家 代表人物。 生平. 家世. 1895年12月4日( 清 光緒 二十一年十月)馮友蘭生於河南省 唐河縣 祁仪鎮 。 馮氏是當地的望族,合族而居,有地千餘畝。 求學. 馮友蘭6歲入家塾發蒙。 1904年因馮臺異任 武昌方言學堂 會計庶務委員,隨父遷居武昌。 1907年馮臺異任湖北 崇陽縣 知縣,全家遷崇陽。 1908年夏馮臺異病故於崇陽,馮友蘭遂返回唐河就讀家塾。 1910年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1911年入開封 中州公學 中學班。 1912年轉入武昌 中華學校 ,同年冬入上海 中國公學 大學預科。

  3. 中國哲學簡史 》(英語: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是 馮友蘭 於1947年在 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 講授 中國哲學史 的英文講稿,後經整理,於1948年由 麥克米倫公司 出版。 原版為英文,1985年經馮友蘭的學生 塗又光 據英文本譯為中文,由馮友蘭本人親自審定,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 [1] 該中文譯本行文流暢,引述準確,保留原著深入淺出的特色。 2004年又有 趙復三 的新譯本面世。 [2] 目錄 [ 編輯] 趙復三譯本. 第一章 中國哲學 的精神.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第四章 孔子 :第一位教師. 第五章 墨子 :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第六章 道家 的第一階段: 楊朱.

  4. 2024年1月3日 · 馮友蘭. (中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儒蓮獎”得主)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 河南省 南陽市 唐河縣 祁儀鎮 人。 中國當代著名 哲學家 、 教育家 、 思想家 。 [27] 1918年,畢業於 北京大學 哲學系。 1924年,獲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哲學博士學位,師從 約翰·杜威 。 [1-2] 回國後,歷任 清華大學 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 政協委員 ,第六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取得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 、印度 德里大學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 名譽文學博士。 [3]

  5. 馮友蘭 ( 1895年 12月4號 — 1990年 11月26號 ),字 芝生 , 中國 河南 南陽 唐河 人,曾爲 大清 、 中華民國 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 佢係 哲學家 、 哲學史 家,以儒人出名,後半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轉爲反儒。.

  6.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縣人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作《中國哲學史上下冊》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完成的中國哲學史著作。

  7. book.douban.com › subject › 20408330馮友蘭 (豆瓣)

    1991年8月1日 · 本書全面介紹了當代極富爭議的中國哲學家馮友蘭的生平和哲學思想,並評介分析了他與中國傳統文化及西方哲學的思想聯繫。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降,馮友蘭率先運用西方的哲學方法和邏輯分析法重構宋明儒學,成為極具影響 的哲學家。

  8. www.wikiwand.com › zh-tw › 冯友兰馮友蘭 - Wikiwand

    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男,河南唐河人,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儒家代表人物。 引言 冯友兰 生平 家世 求學 歸國任教 建國後初期 文革期間 晚年

  9. 2014年4月1日 · 馮友蘭 (1895~1990) 字芝生,河南唐河縣人。 中國近現代名哲學家、哲學史家。 1915年自中國公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門,學習中國哲學。 1920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 學習西方哲學。 192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 歷任中州大學(現河南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 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 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

  10. 2021年1月10日 · 當代中國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經是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具體表現在抗戰期間所著的《貞元六書》著作中,後因若干因素,其當代新儒家的地位,即遭隱沒。 筆者研究馮友蘭《貞元六書》之作,以為這確實是儒學的當代新創作,應有作品自身在當代中國哲學研究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之作,對於馮友蘭曾經用心構作的「新理學」系統,是否是一儒學的當代創作? 將表示肯定的意見。 並且將以馮友蘭的《貞元六書》為討論主題,就他所使用以討論中國哲學的種種方法,一一檢視他的儒學立場與哲學風格,並說明何以他是儒家本位的思路。 至於這個儒家本位的思路算不算是當代新儒家? 這就要看當代新儒家這個概念的定義了,如果它只能指得是熊十力、牟宗三的系統,那麼馮友蘭正是走了不一樣的當代儒學建構的道路,這也是本文所欲究明的馮友蘭的哲學方法的要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