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1日 · 找不到工作或職場受挫 他們選擇回歸家庭. 29歲的朱莉在北京一間企業做遊戲策劃,多年來的頻繁加班漸漸讓她吃不消。 今年4月,在和退休的父母商量後,她決定辭職回家陪父母,同時也為下一段人生好好做下規劃。 除了有更多時間陪伴父母,家裏其實也不需要她幫太多忙。 不過她說,作為獨生子女, 以前從來不做家務的自己現在開始收拾房間。 朱莉說,日常生活開銷主要由父母承擔,媽媽還提出每月給她2000元生活費,但她沒有收。 朱莉說,做 「全職兒女」只能是權宜之計。 過去半個月,她已投出40多份簡歷,但只收到兩個面試通知。 內地5月青年失業率20.8%創新高 國統局:逾600萬人待業. 河南省促畢業生百日就業 長期失業者「動態清零」

  2. 2024年2月3日 · 該文章引起網民熱議不少人感歎近年青年失業率高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大學畢業生去開網店送快遞做體力活賺錢反應當下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負債留學失業6年 32歲海歸送外賣一周被刺死. 內地12月青年失業率為14.9% 新計法不包含在校生. 責任編輯:袁瑋婧. 網絡熱話 外賣 大學 畢業 失業 工種 失業率 中國 人口. 內地青年失業率近年走高,有本科畢業女子投身民工大軍做女瓦匠,鋪地磚月入兩萬元(人民幣,下同),她自述雖然被很多人看不起,但錢比面子重要。 據三聯生活周刊,一女子自述自己現在的工種是鋪地磚。 因自己的父親也.

  3. 2024年1月22日 · 一名在沿海城市某大學任教的李姓教授透露當前僅就讀人工智能AI等風口行業科系的學生較易找到工作但相對偏門的行業如室內設計等建築業找到工作回來報喜的學生就偏少在求職困難薪資又不理想的情況下按他觀察有約兩成左右家境優渥的畢業生已直接選擇躺平」。 「就在家裡給父母養、三餐在家吃,整天可能打電動,然後比較上進一點的會說,準備考研,就是對於未來沒有任何規劃。 責任編輯:陳建錫. 經濟現象 經濟 就業 畢業 辭職 中國. 請選擇文章. 經濟不景氣扼殺青年的就業機會和前景,愈來愈多擁有大學學位的內地青年正重返校園,報讀的是公認比大學學歷次一等的職業學校,謀求學得一技之長能更易找到工作。 有大學畢業生坦言,「回爐並不丟人,『無事可做』才會.

  4. 2023年7月28日 · 新華社旗下期刊半月談報道有學生表示所在班級的輔導員在微信群組告訴他們,「找不到工作就在填表時寫靈活就業』」、「碰到調查就說在做自媒體」;還有家長反映學校要求如果就業三方協議不蓋章就拿不到學位證」。 一位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透露最近進入高招時間學校對外宣稱90%的就業率」,實際上今年只有20%的畢業生找到工作。 報道指,就業率失真背後,高校有自身的利益考量。 一段時間以來,就業率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其經費撥款、專業設置、招生規模、績效考核等等都與之掛鉤。 就業數據不好看,不僅難跟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交代,也會直接影響高校考核。 在利益驅使下,部分高校為了粉飾數據,不惜「注水」作假。 6月內地青年失業率21.3%創新高 7月料續升.

  5. 2023年8月16日 · 三聯生活周刊刊登題為北上廣的青旅裡擠滿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的專題報道該雜誌訪問了兩名在廣州找工作的青年28歲的黃欣是廣西防城港人他在西南部一間211大學國內重點大學的自動化專業畢業之前與朋友開辦教培機構 ...

  6. 2023年6月30日 · 《紐約時報》報導,現年38歲的梁先生在過去三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一直處於失業狀態。 他認為,除了受到新冠疫情和經濟低迷的影響,年齡才是失業的主因。 他展示當地省政府的招聘空缺:所有職位的年齡要求都在18歲35歲之間。 另外,從事營銷工作的32歲張女士去年9月被解僱後,向300多家公司投遞簡歷,但只有不到10次面試,最終被一家小公司錄用。 她說,以前會有升職、加薪、追求更好生活的期待,「現在已經沒有了,只要能生存、能生活。 學者:5年後或積壓5,000萬失業大軍. 國統局數據顯示,內地5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錄5.2%。 但據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發布的財務報告,三家網絡巨頭今年前三個月僱用的員工比它們在疫情期間招聘人數最高時少了約9%。

  7. 2023年10月10日 · 黃浦區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宣晨分析說很多新經濟新業態如直播營銷在線設計開發以及雲客服等職業不需員工待在固定的辦公場地可實行彈性工作制請零工可助企業降低用工成本。 對於年輕人特別是高校應屆畢業生來說,零工就業則給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一個「緩衝」的機會。 第二工業大學招生就業辦處長經曉峰說,疫情三年多來,很多大學生沒經歷過企業實習,對職場和未來感到迷茫,不知自己能做什麼。 零工就業在某種程度上給了他們走進職場的機會,幫助他們去嘗試與磨煉,感受企業氛圍,最終找到職業發展方向。 從崗位供給方來看,很多企業目前對零工市場不太了解。 宣晨坦言,在與一些企業溝通中,有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對招聘零工有擔憂,擔心降低企業的層次。 「我們會向他們解釋,一些外包、兼職、實習崗位其實都是零工形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