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臺灣銀行 (簡稱 臺銀 )是 臺灣 第一家 銀行 ,創立於 治時代 初期的1899年,全球分行計有188間,無論淨值、資產總額、存放款餘額,皆為臺灣各銀行之最 [2] [1] ,同時為台灣「 八大行庫 」之一。. 其在1949年至2000年間,受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委託發行在臺灣 ...

  2. 臺灣銀行券 (日語: 臺灣銀行券、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 )為 臺灣日治時期 的 流通 貨幣 ,由 臺灣銀行 發行,實際使用年限約從1900年代初至1946年,是臺灣第一個依照現代金融制度發行的貨幣。. 若除去 清治時期 不具「 準備金 」概念的 銀兩 與 匯票 ,臺灣 ...

    • 字源
    • 歷史
    • 與美元的匯率
    • 國際地位
    • 新版紙幣
    • 流通硬幣
    • 外部連結

    「円」字在晚清傅雲龍所著《游歷日本圖經·卷二十·日本文學 上·日本文表附錄日本異字》中指為「圓」的俗字。另,江戶時代中期日本人太宰純於《倭楷正訛》遺稿例舉俗字即有外「囗」內「丨」之形,可見「円」其來有自。另一邊廂,「丹」字也有異體寫作「円」,但只是巧合同形,跟日圓所使用的此字無關。 中國的硬幣曾於江戶時代在日本廣泛使用,因而早期的日文漢字與中文漢字的「圓」寫法、意義相同,並與韓文的「圜」(원)為同源字。相較而言,現代日語書寫採用新字體的「円」字,而中文在非正式場合則通常使用筆畫較少的一個同音字「元」。 標準日語將「円」的羅馬字寫作「en」,但英語中的拼法卻是「yen」。其最大的原因被認為是幕末過渡到明治期間,英美人將其串標為「yen」並流通國際。史上首部正規的英和和英辭典──赫本所著的『和英...

    現在使用的日本貨幣單位「圓」,是在1871年6月27日(明治4年5月10日)制定的,以取代當時的四進位的二分金。「圓」的名稱源於18世紀時,由西班牙和其殖民地墨西哥所發行的「銀圓」,後來在明治年間,由英國殖民地香港造幣局所發行的「香港壹圓」開始流入日本,與其同時「銀圓」的名字也一併傳入日本。日本政府於1870年,仿照當時的港幣以同品位,同量的銀貨製造貨幣,首次發行了銀本位制的貨幣,從此時起日本貨幣名爲圓。後來伊藤博文有鑑於當時的國際情勢,把貨幣制度改爲金本位,仍然以圓為單位,一圓與1500毫克純金等值,並設有輔幣單位錢及厘,兌換比例為十進位,即1圓=100錢=1000厘。

    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日圓在戰後極度貶值。1946年2月,日本制訂《金融緊急措施》,規定將超額銀行券存入銀行,限制存款的提取。該措施取得短期效果,但由於日本政府為了促進經濟恢復而採取赤字政策,大量發行貨幣、不加限制地向企業發放貸款人為引發通貨膨脹,所以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並沒有下降。為了恢復日本經濟,美國在日本實行了道奇計劃(英語:Dodge Line)。作為其計劃的一部分,1948年12月10日美國政府向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發表了《日本經濟穩定計劃》,也就是所謂的經濟九項原則,實行限制貸款、穩定物價、穩定工資、減少財政赤字等措施。1949年4月25日,日本開始實行固定匯率制,本來美國方面的計劃是將匯率設置在330日圓兌1美元,但考慮到日本可能會出現通貨膨脹而最終確...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日圓的兌換處在嚴格的管制之下。1964年之後隨著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之後,日圓才開始有規模的被使用在國際貿易結算中。1970年代之後,日本對外貿易的繁榮和經濟的復甦,日圓交換自由化的壓力開始增大。1980年,日本修改了外匯法,日圓進入了初步的自由化交換階段。美國由於存在著較大的對日貿易逆差,希望日圓匯率能夠更加自由。1984年,日圓-美元委員會成立,被視為日圓邁向國際化的開始。 目前日圓是國際貨幣中,交易量排名第三者,次於美元及歐元。

    2019年4月9日,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宣布了¥1,000、¥5,000和¥10,000紙幣的新設計,將於2024年開始使用。新日圓鈔票「F券」包括10,000、5,000和1,000日圓,鈔票正面更換了人物,分別是「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推動女子教育的津田梅子以及醫學家北里柴三郎。至於鈔票背面,新10,000、5,000和1,000日圓的背面圖案分別是東京車站丸之內側站房、多花紫藤和《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裏。由於流通量低,財務省決定不重新設計2,000日圓紙幣。

    日圓硬幣由日本銀行發行,日本造幣局製造。日本硬幣的鑄造年份不是用公元紀年的,而是採用年號標示,例如2019年鑄造的硬幣是標示「令和元年」。 由於1982年到1999年發行的舊版500日圓硬幣的大小、厚薄、金屬成份等和500韓圓硬幣一樣,但只有重量上比較輕,因此有不法份子把500韓圓的中間打洞,使其重量與500日圓相同,從而欺騙日本的自動販賣機等機器,以十分之一的價錢換取商品或找換真幣。最終日本在2000年發行新版500日圓硬幣,除新增防偽功能外亦改變硬幣的金屬成份,使機器設備可用導電係數判斷硬幣真偽,才解決問題。

    近現代日本のお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日本硬幣 (目錄和畫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日圓/美元 外匯圖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4月11日 · 臺灣銀行 (簡稱 臺銀 )是 臺灣 第一家 銀行 ,創立於 治時代 初期的1899年,全球分行計有188間,無論淨值、資產總額、存放款餘額,皆為臺灣各銀行之最 [2] [1] ,同時為台灣「 八大行庫 」之一。. 其在1949年至2000年間,受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 委託發行在臺灣 ...

  5. 工具. 舊臺幣 是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於 1946年 (民國35年)授權委託 臺灣銀行 於 臺灣 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 日治時期 的「 臺灣銀行券 」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 1949年 (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 新臺幣 」,而稱為舊臺幣。 [1] [2] 而在得到正式授權之前臺灣銀行在1946年(民國35年)5月22日已發行舊臺幣,並採1:1作價收回臺灣銀行券,無兌換準備金,最初只發行1元、5元、10元的鈔券,9月1日發行了50元與100元的鈔券,後來因物價波動,發行了500元、1000元甚至到1萬元的鈔券,而雖然未發行,但也已印製了10萬元的鈔券,而在進行幣制改革後,以4萬比1的方式發行新臺幣。 [3] [1] [2] 沿革 [ 編輯]

  6. 永曆通寶. 南明 鄭氏政權統治台灣時,曾自鑄南明「 永曆通寶 」,由於對外貿易繁盛,流入大量外國 銀元 [11] 。 清朝貨幣 [ 編輯] 康熙通寶背滿漢「台」 康熙 二十二年(1683年), 東寧王國 因戰敗向清朝投降,次年, 原明鄭在台灣島的領地 正式被編入清帝國版圖 [12] :182-196 ,行政上隸屬於福建省 台廈道 。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 福建巡撫 張仲舉 以臺灣所用 南明 永曆 年號的錢文甚多,上疏申請設立「 福建台灣府鑄錢局 」。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獲得清廷批准,台灣府鑄錢局於當年四月二十六日開爐鼓鑄,收買舊錢銷毀改鑄「康熙通寶」背滿漢文「台」字 制錢 ,該錢又被稱為「康熙通寶臺字錢」、「臺錢」、「小臺錢」、「小臺紅錢」、「小制錢」等。

  7. 新臺原始發行機構為 臺灣銀行 ,2000年起由 中央銀行 收回負責。. 新臺的基本單位為 圓 (常取同音字簡作 元 ),輔幣為角、分,10分為1角,10角為1圓 [2] 。. 貨幣代碼採行 ISO 4217 標準編為 TWD , 符號 為 NT$ [3] 或 NTD ,並使用NT$100 [4] 、NTD100 [5] 之類方法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