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貨幣史,是指台灣使用貨幣的歷史。 台灣使用貨幣可能不早於10世紀中期,當時商人從中國大陸前往澎湖群島帶來宋朝錢幣。 明鄭時期曾發行「永曆通寶」錢,清朝統治時期時曾發行銅錢和銀錢。 日本統治時期曾成立台灣銀行,發行臺灣銀行券。 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曾在台灣發行舊台幣 ...

  2. 臺灣銀行券(日語: 臺灣銀行券、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 )為臺灣日治時期的流通 貨幣,由臺灣銀行發行,實際使用年限約從1900年代初至1946年,是臺灣第一個依照現代金融制度發行的貨幣。 若除去清治時期不具「準備金」概念的銀兩與匯票,臺灣第一套紙鈔是1899年9月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之壹圓 ...

  3. 概覽. 第1批凸版印刷券. 第2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券(低面額) 第3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券(高面額) 第4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圖面配平版底紋印刷券. 第5批特高面額定額銀行本票. 第6批特高面額印刷券. 相關條目. 參考. 文獻. 舊臺幣 是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於 1946年 (民國35年)授權委託 臺灣銀行 於 臺灣 發行的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券」,當時相對於 日治時期 的「 臺灣銀行券 」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 1949年 (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 新臺幣 」,而稱為舊臺幣。

  4. 新臺幣,現今常簡稱臺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 [1],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今日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澎金馬)均可流通使用。 新臺幣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央銀行收回負責。 。新臺幣的基本單位為圓(常取同音字簡 ...

  5. 新臺幣硬幣. 新台幣 硬幣 最早自民國38年(1949年)起由 臺灣銀行 開始發行,目前流通面額包括:伍角、壹圓、伍圓、拾圓、貳拾圓、伍拾圓。. 民國89年2000年7月1日臺灣銀行表示新臺幣自中華民國89年2000年7月1日起改由 中央銀行 發行,及有關部分 ...

  6. 概覽. 第1批凸版印刷鈔券. 第2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鈔券(低面額) 第3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鈔券(高面額) 第4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圖面配平版底紋印刷鈔券. 第5批特高面額定額銀行本票. 第6批特高面額印刷鈔券. 參照. 參考文獻. 舊臺幣. 14 種語言. 條目. 討論. 繁體. 閱讀.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舊臺幣 是指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於 1946年 (民國35年)授權委託 臺灣銀行 於 臺灣 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 日治時期 的「 臺灣銀行券 」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 1949年 (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 新臺幣 」,而稱為舊臺幣。

  7. 臺灣銀行舊版新臺幣仍可持向 本行 國內各營業單位等值兌換中央銀行停止流通之舊版新臺幣仍可持向臺灣銀行各營業單位兌換等值現行流通券幣票面載明臺灣銀行之各類舊版新臺幣鈔券除新臺幣發行五十週年紀念性伍拾圓塑膠鈔券外已於民國91年2002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