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突然發生了一起「事件」,讓各國順遂的經濟陷入危機。 泰國貨幣泰銖的暴跌成為引爆點,亞洲各國的貨幣急速貶值,爆發金融危機。 這場亞洲金融風暴,不久後便波及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和臺灣等國。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1月9日 ·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在台北市進出口公會說,央行因應亞洲金融風暴,取消無本金遠期外匯交易,但仍保留應有避險工具給進出口廠商,沒有影響貿易活動,連國際投機客索羅斯都可以接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9/12/09 胡聖堤攝影) 證管會將請'索羅斯'喝咖啡. 台股指數期貨空展 避免國際投機客入侵 期貨交易所可能延後開幕. 1997-10-17/聯合晚報/03版/股市匯市風暴特別報導....

  3. 2018年4月12日 · 台灣躲過了 1997 年金融風暴,卻也埋下往後十年金融體系衰敗的種子.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雖是上個世紀的事,它的威力仍在,深深削弱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 雖然台灣在金融危機的衝擊沒其他國家來得強烈,作者卻認為自那時起 ...

    • 亞洲金融風暴 台灣1
    • 亞洲金融風暴 台灣2
    • 亞洲金融風暴 台灣3
    • 亞洲金融風暴 台灣4
  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其波及广东损失为中国大陆最高,广东省多家地方金融机构包括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华侨信托投资公司、汕头商业银行等 [9],先后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使香港多家银行對有关贷款作出庞大的呆坏账拨备,影響盈利表現。

    • 亞洲金融風暴是什麼?
    • 亞洲金融風暴經過
    • 亞洲金融風暴成因:近因
    • 亞洲金融風暴成因:遠因
    • 亞洲金融風暴影響
    • 亞洲金融風暴如何被解決的?
    • 亞洲金融風暴結論

    亞洲金融風暴(Asian Financial Crisis)發生於 1997 年 7 月,風暴中心位於泰國。 當時的泰國地產發展商 Somprasong Land 無力償還到期的 8,000 萬美金歐洲可轉換公司債(European Convertible),敲響泰國房地產過度膨脹的喪鐘。金融業放款的客戶中,房地產商是大戶,因此許多外資銀行限縮貸款,雨天抽傘,對沖基金也開始拋售泰銖。泰銖遭到狙擊只是亞洲金融風暴的開始,由於其它東南亞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的發展模式與泰國相似,都屬於借入大量外匯來開發國內房市和股市,因此盧比、令吉、披索也遭到大量拋售,巨幅貶值,釀成最終的金融風暴。

    泰銖遭到拋售後,盧比、令吉、披索也步上後塵。除了東南亞之外,東北亞的韓國、日本也遭受影響,韓元和日幣的幣值相應下跌。以下的跌幅是以世界銀行的資料計算,單位為年,以 1997 年和 1998 年做比較: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資料來源:World Bank

    泰國企業的短期債務過高,無法償還,導致泰銖迅速貶值。泰銖貶值後,鄰近國家的盧比、令吉、披索跟著巨貶,就連東北亞的韓圓和日圓亦一起貶值。 當時在 IMF 任職的 Timothy Lane(他曾是 2009 年至 2022 年的加拿大央行副行長 )指出四個因素: 泰國金融的體制脆弱,無法償還短期的外債,導致外資不信任泰國,撤出資金,泰銖因此劇貶。還不出債務的銀行、企業紛紛倒閉,造成股市指數下跌、失業人口上升,國內生產總值因此萎縮。同樣的模式亦發生在鄰近國家。

    觀察金融問題的產生時,近因只能解釋問題成型的後階段,而遠因可以闡釋問題形成的前階段。上述的近因僅只解釋東南亞國家的金融體系脆弱性。亞洲金融風暴之所以蔓延至其它國家,其遠因與日本、美國有深刻關係。 探討熱錢湧入、逃離泰國,導致泰銖劇貶時,我們需要問:這些熱錢從哪裡來?為什麼而來? 1997 年從東南亞撤退的外資,大多數來自日本與美國。1985 年,美日簽訂廣場協議。廣場協議導致日圓瘋狂升值,日本企業的出口價格也因此攀升。日本企業為了躲避因匯差而產生的利潤受損,因此挪移大量資金到東南亞。因為緊張的美日經貿關係,而充斥於東南亞的日本資金成為東南亞國家借貸的來源,養成了東南亞國家借取大量外匯的經濟發展模式。 資料來源:Macrotrends 90 年代初期,來自美國的養老金基金、退休金基金取代日本資...

    亞洲金融風暴對東南亞的影響

    東南亞各國的股市崩盤,幣值劇貶,銀行、企業倒閉,失業人口上升。垂頭喪氣的經濟表現必然產生社會的不穩定性:1998 年,菲律賓的執政黨在總統選舉中慘敗;同年的印尼,掌權超過三十年的總統蘇哈托辭職,1999 年的國會選舉中,執政黨亦失去建黨以來的國會第一大黨地位。

    亞洲金融風暴對台灣的影響

    與東南各國相比之下,台灣表現地十分良好,其原因在於台灣的外匯儲備遠高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時到今日,台灣仍然擁有可觀的外匯儲備總額,世界排名第六,僅次於中國、日本、瑞士、俄羅斯、印度。 在金融風暴爆發後,台灣決定讓匯率浮動。兩三個月之內,台灣動用約 70 億美金的外匯儲備來捍衛新台幣,讓新台幣的跌幅座落於 15 %附近。和東南亞各國的波動相比,台幣的震盪區間顯得溫和許多。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亞洲金融風暴 對經濟的影響

    對於出口導向的國家,幣值劇貶的確會幫助出口業的成長,但是在 1997 年的金融風暴中,受災國的出口表現卻萎靡不振。根據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的聯合研究,「1998 年,韓國出口下跌 4.9 %,較其他重災區溫和,泰、馬和印尼則分別下跌 6.8 %、6.9 %和 10.5 %。​​」其原因是「競爭加劇,導致出口價格下降;銀行業出問題,令出口業務難覓融資;利率高企,出口商經營困難。」換句話說,亞洲金融風暴使融資管道惡化,使各行各業難以借貸轉投資。除此之外,不只一個國家的貨幣劇烈貶值,使得同業的出口優勢沒有理論中的那麼美好。 對於積欠外債的政府和企業,本國貨幣貶值等同於以美元、歐洲貨幣做單位的債務劇烈膨脹。還不出外債的企業紛紛倒閉,使失業人口上升。失業人口上升導致民間收入下降,國內生產總值連帶下降,各國的經濟呈現萎縮狀態。1998 年,本文探討的每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都呈現負成長,印尼的成長率甚至低至負二位數。 資料來源:World Bank

    隨著金融風暴的擴展、蔓延、惡化,IMF 旋即快速進場。IMF 提出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改革要求,下令泰國、印尼關閉無藥可救的銀行,提高增值稅、加息,降低泰銖、盧比的流動性。但是這些舉措無法止血,反而造成恐慌性擠兌效應。因此 IMF 和印尼、泰國、南韓政府達成協議,由後者提供擔保,使各國銀行的債務能有緩衝期,才使金融危機沒有進一步惡化。

    1998 年 4 月,第二屆亞歐會議(Asia–Europe Meeting,ASEM)在英國倫敦召開。會後,與會的 25 位國家元首和歐洲執委會主席發表共同聲明,表示亞州金融風暴不僅攸關亞州,其外溢性質亦波及歐洲各國,迫使歐洲領袖必須處理從泰國擴散的金融問題。「領袖們注意到,對於解決亞州經濟困境,歐洲有深刻的利益;此外,歐洲的利益亦包括參與雙邊與多邊的努力,克服難關。它們亦關注到,亞州夥伴提供重要的財政、經濟協助。」 來自日本、美國的資金能夠使泰國、印尼、菲律賓、南韓的金融機構產生危機,是金融產業逐漸全球化的一個例證。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不僅掀開了東南亞各國經濟榮景背後的敗絮其內,亦反映出國際資金的高流動性。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國際資金遵循的是這個規則。一旦察覺泰國房地產的還款危機,...

  5. 1997年12月1日 · 東南亞金融風暴橫掃東協各國,南韓大企業拖垮金融機構,日本與香港飽受泡沫經濟之苦……。. 台灣,處於這一波經濟地震交會點,衝擊雖然難免,但企業、金融仍屹立不搖。. 為什麼?. 文. 編輯部. 天下雜誌199期. 發布時間:1997-12-01. 瀏覽數:43827. 檢視這次 ...

  6. 2024年5月22日 · 亞洲金融風暴是1997年爆發的一場金融危機,從1997年7月開始席捲東亞大部分地區。 1990年代初期資金湧入東南亞,因為實際生產力不如帳面,導致經濟出現泡沫,結果由於 泰國 放棄 固定匯率制 而爆發,隨後進一步波及至鄰近 亞洲 國家的 貨幣 、 股票市場 及 ...

  7. 2022年6月29日 · 克服「亞洲金融風暴」的各國,經濟再度順利成長。. 隨著經濟發展,東南亞與東亞各國脫離依賴美國出口的體質,轉而增加彼此之間或是地理上鄰近的澳洲、紐西蘭、印度等國進出口比例,逐漸轉換為可抵擋經濟危機的體質。. 亞洲地區內互相分工,這個景況稱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