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附錄二 答陳獨秀先生. 陳獨秀先生在他的序文的結論裡說:. 我們相信只有客觀的物質原因可以變動社會,可以解釋歷史,可以支配人生觀,這便是“唯物的歷史觀”。. 我們現在要請問丁在君先生和胡適之先生:相信“唯物的歷史觀”為完全真理呢?. 還是相信 ...

    • 證孔子
    • 借糧
    • 黌門
    • 識氣
    • 蛀帽
    • 頌屁
    • 行房
    • 湊不起
    • 七等割屪
    • 狗頭師

    兩道學先生議論不合,各自詫真道學而互詆為假,久之不決。乃請正於孔子,孔子下階,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皆真正道學,丘素所欽仰,豈有偽哉。」兩人各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諛之甚也!」孔子曰:「此輩人哄得他動身就夠了,惹他怎麼?」

    孔子在陳絕糧,命顏子往回回國借之,以其名與國號相同,冀有情熟。比往通訖,大怒曰:「汝孔子要攘夷狄,怪俺回回,平日又罵俺回之為人也擇〈(賊)〉乎!」糧斷不與。顏子怏怏而歸。子貢請往,自稱平昔極奉承,常曰:「賜也何敢望回回。」群回大喜,以白糧一擔,先令攜去,許以陸續運付。子貢歸,述之夫子,孔子攢眉曰:「糧便騙了一擔,只是文理不通。」

    三秀才往妓家設東敘飲,內一秀才曰:「兄治何經?」曰:「通《詩經》。」復問其次,曰:「通《書經》。」因戲問妓曰:「汝通何經?」曰:「妾通月經。」眾皆大笑。妓曰:「列位相公休笑我,你們做秀才,都從這紅門中出來的。」

    一瞎子雙目不明,善能聞香識氣。有秀才拿一《西廂》本與他聞,曰:「《西廂記》。」問:「何以知之?」答曰:「有些脂粉氣。」又拿《三國志》與他聞,曰:「《三國志》。」又問:「何以知之。」答曰:「有些刀兵氣。」秀才以為奇異,卻將自做的文字與他聞,瞎子曰:「此是你的佳作。」問:「你怎知?」答曰:「有些屁氣。」

    有盛大、盛二者,所戴氈帽,合放一處。一被蟲蛀,兄弟二人互相推競,各認其不蛀者奪之。適一士經過,以其讀書人明理,請彼決之。士執蛀帽反覆細看,乃睨盛大曰:「此汝帽也!」問:「何以見得?」士曰:「豈不聞《大學》註解云:『宣〈(先)〉著〈(蛀)〉,盛大之貌〈(帽)〉』。」

    一士死見冥王,自稱飽學,博古通今。王偶撒一屁,士即進詞云:「伏惟大王高聳金臀,洪宣寶屁,依稀乎絲竹之聲,仿佛乎麝蘭之氣。臣立下風,不勝馨香之味。」王喜,命賜宴,准與陽壽一紀,至期自來報到,不消鬼卒勾引。士過十二年,復詣陰司,謂門上曰:「煩到大王處通稟,說十年前做放屁文章的秀才又來了。」

    一秀士新娶,夜分就寢,問於新婦曰:「吾欲雲雨,不知娘子尊意允否?」新人曰:「官人從心所欲。」士曰:「既蒙俯允,請娘子展股開肱,學生無禮又無禮矣。」及舉事,新婦曰:「痛哉,痛哉!」秀才曰:「徐徐而進之,渾身通泰矣。」

    一士子赴試,艱於構思。諸生隨牌俱出。接考者候久,甲僕問乙僕曰:「不知作文一篇,約有多少字?」乙曰:「想來不過五六百。」甲曰:「五六百字,難道胸中便沒有了,此時還不出來?」乙曰:「五六百字雖有在肚裡,只是一時湊不起來耳。」

    一士考末等,自覺慚愧,且慮其妻之姍己也。乃架一說誑妻曰:「從前宗師止於六等,今番遇著這個瘟官,好不利害,又增出一等,你道可惡不可惡?」妻曰:「七等如何?」對曰:「六等不過去前程,考七等者,竟要閹割。」妻大驚曰:「這等,你考在何處?」夫曰:「還虧我爭氣,考在六等,幸而免割。」

    館師歲暮買舟回家,舟子問曰:「相公貴庚?」答曰:「屬狗的,開年已是五十歲了。」舟人曰:「我也屬狗,為何貴賤不等?」又問:「那一月生的?」答曰:「正月。」舟子大悟曰:「是了,是了,怪不得!我十二月生,是個狗尾,所以搖了這一世。相公正月生,是個狗頭,所以教〈(叫)〉了這一世。」

  2. 我為頭過,壓在文卷底下,怎生又在這上頭?這幾時問結了的,還壓在底下,我別看一宗文卷波。〔魂旦再弄燈 ,竇天章雲〕怎麼,這燈又是半明半暗的,我再剔這燈咱。〔做剔燈,魂旦再翻文卷,竇天章雲〕我剔的這燈明了,我另拿宗文卷 ...

  3.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雙眼睛,但的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 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 ...

  4. 此页面最后编辑于2019年10月14日 (星期) 00:28。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在部份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作者精神权(含署名权)永久有效(详情)。 ...

  5. 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功名中人也。 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泉石中人也。

  6.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