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地震對地面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程度,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 地震烈度源自和應用於十度的羅西佛瑞爾分級( Rossi-Forel scale (英語:Rossi-Forel scale) ),由 意大利 火山 學家 朱塞佩·麥加利 (Giuseppe ...

  2. 2024年1月1日 · ' ※1 氣象廳7日上午派員前往檢查地震儀是否有傾斜、裂縫,檢查結果並無發現異常。氣象廳表示將繼續調查震度差異大的原因。

  3.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地震震度分級 是 臺灣 使用的 地震震度 分級,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制定,以地動 加速度 與地動速度來區分,分為0級、1級、2級、3級、4級、5弱、5強、6弱、6強、 7級 ,共10個等級。.

  4. 2024年2月18日 · 通過繪製與裂縫擴大相關的任何小地震事件的位置,可以推斷出裂縫的大致幾何形狀。 部署在地面或鑽孔下的 傾斜儀 ( 英語 : tiltmeter ) 陣列也提供另一種監測應力變化的技術。

  5. 地震工程,又名防震工程,是當建築物受到地震影響時對其結構行為的研究,用以減少地震發生時對於建築物的損害。 它是 結構 設計和 土木工程 的一環。

  6. 臺灣正體. 芮氏地震規模 (英語: Richter magnitude scale ,中國大陸稱 里氏震級 ,港澳稱 黎克特制地震震級 ),是一種表示 地震 規模大小的標度,由 芮克特 在1935年發明。 他後來改進出了 近震規模 。 它是由觀測點處 地震儀 所記錄到的 地震波 最大 振幅 的 常用對數 演算而來。 規模定義在距離震央100公里處之觀測點地震儀記錄到的最大水平位移為1 微米 (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最高精度)的地震作為芮氏0地震,如果距震央100公里處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振幅為10 微米 (0.01毫米)為1,100微米(0.1毫米)為芮氏2,1000微米(1毫米)為芮氏3,10000微米(1厘米)為芮氏4,如此類推。

  7. 2024年1月1日 · ' ※1 氣象廳7日上午派員前往檢查地震儀是否有傾斜、裂縫,檢查結果並無發現異常。氣象廳表示將繼續調查震度差異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