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台灣午仔魚 春節88折大回饋. 台灣有一句話「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加、五鮸、六嘉鱲、七赤鯮、八馬頭、九烏喉、十春子」,因魚在不同的季節會洄游到不同的地點,身體的脂肪比例也會不同,形成各地方有不同的排名的有趣現象。 「一午、二紅衫、三鮸、四嘉鱲」、「一午、二鯧、三鮸、四馬加」。 但因為肉質細緻、油脂豐富、少刺,野生數量稀有,這些因素讓午魚在各地漁民饕客口中,總是排在第一位。 午仔魚是肉食性的底棲魚種,以捕捉甲殼、底棲性生物為主食。 銀色的身軀上,下顎後方的胸鰭具有4枚游離之絲狀軟條可清晰辨識。 這四條游離絲就是辨別品種的指標之一,其功能是在覓食的時候,會用具觸覺功能的游離絲狀軟條探入沙中尋找獵物,如果看到有鬍子的魚,鬍子都是具備這樣的功能。

    • 午仔魚季節1
    • 午仔魚季節2
    • 午仔魚季節3
    • 午仔魚季節4
  3. 2023年9月28日 · 午仔魚怎麼挑最新鮮?野生午仔魚怎麼看? 魚眼是否清澈飽滿,若微凸且清澈代表新鮮。 按壓魚肚確認是否飽滿。 分辨野生、養殖的初步簡單分辨方法:看胸鰭,淡黃色的胸鰭是養殖魚特色,野生午魚胸鰭通常為黑色。 午仔魚怎麼煮? 午仔魚好吃卻不知怎麼煮

  4. 2023年1月18日 · 臺灣早期深受民眾喜愛食用的第一名魚種「午仔魚」又稱午魚,因為產季落在端午節前後而得其名。. 在臺灣,午魚依體型大小分成竹、大午仔。. 每尾超過1公斤重,稱竹;1公斤以下,則稱大;5百克以下,即是午仔魚,而體型較小的午仔魚,特別適合 ...

  5. 春天是萬物萌發的季節,初春時節海水氣溫開始回升,初期海水較寒涼,海鮮的肉質鮮甜緊實,加上春季意識海洋生物預備繁殖的季節,所以有很多種類的海鮮,可以說是這個時段的美食精選。

    • 午仔魚:民間流傳的臺灣魚類美味冠軍
    • 暖呼呼的「土魠魚頭鍋」,天冷圍爐就屬這一味!
    • 冬季魚類中,鯖魚脂肪鮮甜、肉質豐美
    • 延伸閱讀

    百年來,臺灣沿海漁村流傳著一句釣客、討海人口耳相傳的俗諺:「一午二紅紗三鯧四馬加」。這是一份臺灣魚類美味度的排行名單,午仔魚拿下了冠軍!肉質鮮美,脂肪比例高出一般魚類許多,全魚體長15公分以上,從頭到尾整條都是美味,而冬季正是品嚐野生午仔魚的季節。 怎麼選?野生午仔魚和養殖午仔魚對於環境的影響程度大不相同,目前養殖午仔魚需使用較多動物性餌料、養殖過程耗電量大,對環境較不友善,因此建議選擇野生漁獲。要分辨野生與養殖,可以觀察胸鰭,野生午仔魚胸鰭多為黑色,養殖的則多是黃色。選魚時盡量挑選覆鱗越完整、魚體越硬的越好。

    土魠魚在澎湖有「白金」之稱,每年農曆春節前夕,是澎湖白金土魠油脂最肥美的旺季。土魠魚羹更是遍及南北的平民美食,而最適合冬季吃的莫過於用料豐富的土魠魚頭湯。 大部分的土魠魚是以一支釣、延繩釣、刺網類、定置網及曳繩釣等漁法捕獲,其中以延繩釣和刺網類對海洋環境破壞較高,容易造成誤捕和混獲,也可能擱置在礁石上成為幽靈漁具,纏縛海中生物。 怎​​麼選?表皮越完整越好,挑選雪白肉色更肥美。冬、春季時產量較多,也較不易選到其他季節捕撈或進口冒充,但仍可以詢問商家漁獲來源。土魠魚的肉質隨著鮮度下降會漸漸變軟,挑選時可以輕觸魚背或魚腹確認。此外,若魚的頭部或胸鰭處有勒痕,可能是以流刺網捕撈,建議減少購買。

    有「鯖魚的故鄉」美名的宜蘭,因東北海域寒暖流交會形成的漁場,使漁獲量豐富。每年入秋後,鯖魚為了過冬將會大吃特吃儲存能量,此時到農曆春節期間的鯖魚,肉質最肥美。 進入春季後,鯖魚爸媽們也開始進入繁殖季節,因為牠們將營養都留給未來的孩子們,所以享用要趁冬季,不在繁殖期的春季打擾牠們,才能既美味又永續。 怎麼選?表皮越亮、魚體越硬越好。雖然常見被製成柴魚、鹹魚,或是許多人童年回憶中的茄汁鯖魚罐頭,但是建議選購時以鮮魚為優先,而非加工品。 臺灣冬季可以選購的魚種其實豐富又多元,邀請您在年節期間購買食材時,可多考慮生態友善的當季漁獲,為環境出一己之力。如果您願意做得更多,也鼓勵您多以植物性飲食取代肉食,少肉多蔬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也是以行動保護海洋不受人為活動侵擾的方法。 此外,您也可以與愛吃海鮮的親友...

  6. 2017年1月3日 · 午仔魚. 學名為四指馬鮁(ㄅㄚˋ),分等級又稱為竹午、大午、午仔,每尾一台斤以上稱做竹午,若是一公斤以下則稱作大午,五百克以下稱為午仔魚。 一般以每年冬至前一個月為盛產期,加上價位不高,所以一般家庭都能輕鬆購買,簡單烹調當作年菜。 料理方式: 大午適合燉煮或紅燒,小午適合乾煎或油炸成魚片等。 » 推薦食譜: 午仔魚乾. 白鯧是春節最搶手魚貨,主要分布在台灣西部及東北部海域,屬近海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魚類。 料理方式: 肉質鮮美細膩,抹鹽乾煎或用薑絲清蒸、紅燒也都好吃。 » 推薦食譜: 五柳白鯧. 土魠魚又稱作馬鮫魚、鮁魚、竹鮫、馬加魚,屬於洄游性魚類,每年入冬都會出現在澎湖鄰近海域,愈到農曆春節前愈肥美,價格也愈來愈高。

  7. 2017年2月15日 · 進口鮭魚、大比目魚(假鱈魚)、挪威鯖成為主流,大量採購、進口壓低成本,替代了本地魚種,也使得一般人想在台灣社區市場看到本地海鮮愈來愈困難,想改變這狀況,必須要由消費者推動才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