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已知和確診者有密切接觸:目前規定,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必須居家隔離14天,黃瓊瑰說,這段期間都可以檢測,不過在症狀出現前,很可能都會是陰性,至少結束14天的隔離期再檢測一次,若PCR顯示陰性大概就能確定沒有感染,因為已經過了14天的潛伏期。
    • 和確診者有重疊足跡:黃瓊瑰建議,等到出現疑似症狀再採檢,因為假設真的被感染,出現症狀時也就是發病日、處於急性感染期,這時採檢才能穩定檢測到病毒;否則沒有症狀就去驗,很可能即使被感染也驗不出來。
    • 高風險熱區:有些縣市政府會畫出當地的感染熱區,通常是陽性率比較高的地方,廖嘉宏坦言,如果民眾就住在這裡,何時驗、多久驗一次,沒有標準答案,「今天驗了陰性只能代表今天沒有,或許過3天再驗就有了,很難判斷。」
    • 高風險人員:例如醫院的第一線人員,廖嘉宏舉例,醫院中照顧確診患者的醫護人員,因為會直接接觸確診病患;或是像急診等單位,無法確保自己哪一天會碰到還未發病或無症狀的感染者,因此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建議,每5~7天就要進行一次PCR檢測。
  2. 5 天前 · 若採檢站快篩出陽性,會先通報個案屬新冠肺炎確診,若經評估健康狀況無住院需求,且居家環境可一人一室,將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等待PCR檢驗結果。 若快篩陽性個案經評估需住院,如有症狀、高危險群、無法於家中一人一室隔離者,就會被安排至 ...

  3. 2022年5月26日 · 國內最新規定,新冠肺炎一律採取「快篩陽性即確診」,需再進一步進行PCR篩檢。 但有些人因某些因素仍需進行PCR檢查,卻出現PCR確診、快篩陰性狀況,到底是不是醫

  4. 2022年9月7日 · 5月26日起,快篩陽性者可使用「健康益友App」,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並由此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 ...

    • ◎抗原檢測(快篩)
    • ◎抗體檢測(快篩)
    • 抗原快篩快速找出感染者 抗體檢測後續調查盛行率
    • 熱區快篩找出確診者 但陰性不代表未染疫

    目前各大篩檢站所使用的即為抗原快篩,能在10-20分鐘內,檢測從呼吸道中採集的檢體是否含有病毒的抗原。 優點:檢驗時間短,快速獲得結果。 缺點:準確率較PCR檢測低,未發病者可能不容易被發現,容易有偽陽性、偽陰性產生。

    受病毒感染或注射疫苗後,大多數人能產生抗體,因此藉由檢測血清中是否含有病毒的抗體,來判定是否曾感染或注射疫苗,需在感染或疫苗注射後至少2至3週才能得到準確度高的結果。 優點:可找出曾經感染過或接受疫苗注射的人,以推測體內是否有抗體。 缺點:感染後期才能驗出,也可能會有偽陰性產生。 葉駿達補充,對所有感染源來說,「有抗體」和「有免疫力」是不同事情;部分疾病而言,有抗體不代表有免疫力(如C型肝炎抗體)。

    三種檢驗方式所應用的情形不同,抗原快篩可作為高風險地區,快速找出感染者的利器;PCR檢測則為判斷是否染疫的標準工具;抗體檢測通常不會作為是否染疫的診斷證明,而是用於後續瞭解病毒的盛行率。台大公衛曾經於2020年8月公布彰化萬人篩檢的結果,證明當時社區的陽性率僅萬分之8.3,且確診者均有抗體,可維持3至5個月。

    台灣於5月14日起將快篩與PCR檢測合併運行,由快篩先將有症狀者篩選是否染疫,可快速將確診者隔離,避免擴大感染,但同時也可能會出現「沒染疫卻快篩陽性」、「有染疫卻快篩陰性」的情形。因此需要由PCR檢測來再次確認是否確診,PCR陽性後才會編列案號,成為案XXXX的案例。同時指揮中心也一再強調,快篩陰性不代表未染疫,若在疾病潛伏期病毒量不高,可能無法被驗出。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5月28日的記者會中分析快篩的準確率,雙北地區在5月21日至26日中,經過快篩呈陽性者,再經由PCR檢測陽性的比例為73%至75%,而其他縣市比例落差極大,有0也有71%。若為其他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或有雙北地區活動史者,快篩確診率就高,代表篩檢的對象應慎選,若有相關接觸史、活動史來檢測,會比毫無關聯性就檢測的實際作用...

  5. 民眾對「快篩」與「PCR 檢驗」結果判讀仍有許多混淆不清之處,為使民眾能對醫檢師的 COVID-19 相關醫學檢驗有所瞭解,並正確遵從當前政府開放曾前往COVID-19 傳播高風

  6. 2021年5月25日 · 倘若快篩結果為陽,PCR結果亦為陽,就會依「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隔離條件」處理;若快篩結果為陽,PCR結果為陰,就會解除隔離,並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至採檢後14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