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正體. 日本大地震震央分布圖。 紅:M7以上 、 藍:造成罹難 、 紫:M6以上和最大震度6以上 [1] [2] 。 這是關於在 日本 歷史上主要地震的列表,因為日本位於 地震 活躍區環太平洋火山帶,因此地震非常頻繁。 本表僅列出規模7.0以上或重大傷亡的地震。 災害性地震列表 [ 編輯] 注釋 [ 編輯] ^ 「因災死亡」不是指地震、海嘯等直接損害造成的死亡,而是指在避難等過程中患病或病情惡化、身體狀況不佳而導致的死亡. 參考文獻 [ 編輯] ^ 宇津徳治. 世界の被害地震の表(古代から2010年まで). [2013-02-11]. (原始內容 存檔 於2021-02-14). 1922年以前について準拠。 ^ 気象庁 (編). 震度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2014-03-18].

  2. 芮氏地震規模 (英語: Richter magnitude scale ,中國大陸稱 里氏震級 ,港澳稱 黎克特制地震震級 ),是一種表示 地震 規模大小的標度,由 芮克特 在1935年發明。 他後來改進出了 近震規模 。 它是由觀測點處 地震儀 所記錄到的 地震波 最大 振幅 的 常用對數 演算而來。 規模定義在距離震央100公里處之觀測點地震儀記錄到的最大水平位移為1 微米 (這也是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的最高精度)的地震作為芮氏0地震,如果距震央100公里處的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儀測得的地震波振幅為10 微米 (0.01毫米)為1,100微米(0.1毫米)為芮氏2,1000微米(1毫米)為芮氏3,10000微米(1厘米)為芮氏4,如此類推。

  3.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數據,此次地震的日本氣象廳地震規模為7.2。 至7月14日的8時00分,震度1以上的餘震有511次。 其中最大餘震就是6月14日9時20分發生的M5.6的地震 [1] [2] 。

  4. 2024年1月1日 · ) [5],又名元旦石川縣強震,是指2024年1月1日下午4時10分許發生於日本 石川縣 能登半島的地震,其規模為 M j 7.6,最大震度達到了日本氣象廳震度等級中的最高等級震度7和麥卡利式震度表中的X~XI度。

  5. 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地震發生當天,日本氣象廳發布的規模是7.9(速報值)和8.4(暫定值),該數據發表2天後,才又修正為地震矩規模9.0。 參考資料 [ 編輯 ]

  6. 臺灣的地震觀測始於日治時期,2000年8月之前的震度分級是沿用日本1936至1948年所使用的震度分級,將震度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震度6級為地動加速度在250gal以上。

  7. 計測震度是指由震度計測定的,將地震動的強弱數值化的震度。 依照日本氣象廳的規定震度由震度計觀測到的計測震度對應得出,對應關係如下節的表所示。 1996年以前,日本氣象廳向公眾發布的震度都是由觀測點的職員的體感得出。 為了更迅速地向公眾提供地震速報等服務,以及為了減輕主觀因素對震度觀測的影響,氣象廳對震度進行計測化,即由地震計的觀測資料得出震度。 特點 [ 編輯] 使用東西、南北、上下3個方向的加速度波形. 考慮地震對建築物造成的損害,用來進行的計算的地震動的周期範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