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是由一群關心水環境及公共政策的民間團體在2006年時所組成當時的目標是監督政府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而透過各地夥伴的參與我們使得石門減量了約7億5千萬的工程金額。 目前現階段主要關注「 流域綜合治理計畫」,也期待更多關心河川社區及流域社群能加入這股公民參與的力量。 Private. Only members can see who's in the group and what they post. Visible. Anyone can find this group. History. Group created on October 1, 2014. See more. Members · 11. Activity.

  2. 2008年9月6日 · 雖然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是由好幾個異質的環保團體所組成實際參與者的性格和取向也各有不同但透過數十次內部會議中幾個原則逐漸為所有的成員採納首先是理解的原則必須理解整個治理的架構必須要理解執行機關所採取的措施及其後果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決策的情境以及難題更必須理解工程的作用以及如何提出代替方案也要理解在地居民對工程的態度及其需求其次則是公開的原則不僅聯盟迅速建立網站將聯盟的論述和行動公諸於世。 也積亟的要求官方就規劃內容,工程地點等儘速的公開,聯盟與官方的協商內容也都於予公開。

  3. 2007年12月10日 · 由數個民間團體所組成長期以來關心治水議題的水患治理監督聯盟12月6日前往新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第一工程所與自南投的水保局官員面對面溝通雙方對於資訊公開以及針對工程所造成生態環境影響如何建立民間監督機制進行討論希望避免過度工程整治而破壞生態環境例如石門水庫上游整治第一階段一些案例。 由自然步道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綠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綠色陣線等核心團體和其他相關團體所組成的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自上個月起對於石門水庫第一階段整治的現場展開廣泛的現場勘查。 聯盟成員發現,包括寶里苦溪、匹亞溪、蘇樂橋等地的大型工程對現場環境產生了莫大的破壞。

  4. 2020年8月21日 ·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總召集人林淑英. 行動派的林淑英巡守住家旁的景美溪寶橋至景美橋區河段多年來她以文字照片記錄水文變化學習簡易水質測試由於這區段正好是景美通往木柵的古徑,「我負責巡守的河段是人文薈萃河防安全的重地,」林淑英說。 2017年,她為十河川局規畫進行【人間四月天.枧尾木柵行】,讓水利工程師陪著普羅大眾,親身體驗這條古徑的風華。 她衷心期盼:長年多元的志工經驗,可以成為「公私協力的捲動者」。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局長曾鈞敏. 首位女性河川局長,溝通優先,工程第二. 2017年春天,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強化景美溪的治理,規劃河川走讀活動,承辦團隊找上林淑英。 在她的協助下,走讀除了思古之幽情,也強調觀察河川清淤作業,兼顧人文理想與環境現實。

  5.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18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是由一群關心水環境及 公共政策的民間團體在2006年時所組成 當時的目標是監督政府的 [易淹水地區水 患治理計畫 及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 治計畫 而透過各地夥伴的參與 我們 使得石門

  6. 2009年8月11日 ·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於96年8月成立以來串聯了各地關心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的團體來共同參與監督本計畫的執行。 經過一年多以來的參與,累積了一些經驗,可是也更為憂心此計畫的後續工程不但無法解決台灣的水患問題,且更嚴重地破壞台灣的自然生態。 因此,本人有以下的呼籲: 一、治水須要有新觀念: (1)水利署必須重新檢討現有的防洪標準. 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環境下,台灣近年不斷的面對瞬間雨量超過100公厘、累計雨量超過1000公厘,而水利署的規劃仍然只侷限於縣 (市)管河川25年重現期洪水設計。 而本次(指去年卡玫基風災)水患超過200年重現期的地區共14處,設若台灣將來每年均須面對此等或更嚴重的雨量,水利署不能只說:「因降雨量超過計畫保護標準,仍有致災之可能」。

  7. 2021年8月20日 · 因此許多民間組織相約成立水患治理監督聯盟」,而參與聯盟的團體很多是社大的夥伴由我擔任監督聯盟的總召集人希望透過民間團體的力量共同參與水患治理提供實質奧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