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cppfoto.com

      圖片: cppfoto.com

      •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或4月6日,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日。 清明節有許多習俗,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祖和掃墓。 人們會為祖先祭拜,祭拜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燒紙錢、燒香、放鞭炮、放放火等。 此外,人們還會打掃墳墓,清理墓地,放置新的花瓶和蠟燭,以表示對祖先的尊重。 另外,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叫“插柳”,人們會在門口插上柳枝,以祈求好運。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4月3日 · 清明節(英文:Qingming Festival)乃中華傳統節慶,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華人社群無論在國內或海外皆會進行掃墓祭祖,以表達對祖先的思念與崇敬。. 有趣的是,清明節又名「踏青節」,除了祭祖之外,還有許多別具特色的風俗活動。. Sundaymore將帶領大家深度 ...

  3. 2024年3月13日 · 清明節由來及8個傳統習俗: 掃墓 祭祖踏青插柳拔河等一次為您說明,加碼授清明節必吃4美食最應景。 清明節由來及傳統習俗整理。 圖/google圖片. 在早期,清明其實僅是一個 節氣 的名稱,是經過 時間 的推演,變成現在多數人熟知的紀念祖先之日,與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被視為四大傳統節日,但事實上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 該怎麼掃墓祭祖?...

  4. 2022年3月31日 · 清明節習俗一:掃墓 清明節最為人熟知的習俗就是掃墓!其實原本掃墓是上巳節的傳統習俗,但節日合併之後,就變成我們現在常聽到的清明節掃墓啦!

  5. 廣州廣府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明當日「行清」的習俗。「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

  6. 2023年2月2日 · 台灣清明節習俗傳統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一、培墓:(廣泛用於閩南人)培墓是將祖墳整修並向祖先祭拜。每年的清明節,陽上子孫用鐮刀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禁止使用鋤頭,然後準備一些三牲禮、酒、菜、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

  7. 傳統 寒食節 、 上巳節 、清明節相距甚近,為了方便,往往連續假期,唐代時寒食與清明已並稱 [8] ,清明本無太多文化內涵,而寒食、上巳則傳統豐厚,三相結合,便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 在古代,清明還不如 寒食節 (現在已與清明合併度過)重要。 寒食節主要節俗為掃墓、踏青、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已備好的熟食、冷食,故有此名。 掃墓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倣傚,由於日期接近, 宋代 之後,寒食 掃墓 之俗漸移到清明。 據說宋代朝廷規定,各地祭墳掃墓,以清明節為主。

  8. 2023年3月24日 · 所以在清明節中習俗活動,像是吃潤餅 (吃冷食)、郊遊踏青,其實是融合了兩個古代的節日所產生的。 額外補充:寒食節由來是什麼? 其實有兩種說法! 寒食節的由來說法一. 寒食節在古代是個很重要的節日。 寒食節的由來,通常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相傳在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在外流亡10幾年,在他挨餓受凍之時,一位賢士介子推將自己的大腿肉割下來,煮熟給晉文公吃,晉文公藉此活了下來並取回王位。 而正當晉文公想要封賞介子推時,介子推卻與母親跑到山林中隱居,不願意下山。 為了逼出介子推,晉文公採納了臣子的建議,放火燒山,卻將介子推母子活活燒死了。 最後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個時節,舉國上下不准生火並且一律吃冷食,而逐漸演變出了「寒食節」。 寒食節的由來說法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