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2024/05/13 09:41. 〔記者蔡宗憲/屏東報導〕屏東恆春半島近年成為海龜密集出現區域,有潛水教練在後壁湖海域發現綠蠵龜頸部與左前肢基端被廢棄魚線纏繞,擔心持續惡化恐危及生命,在成功大學鯨豚中心雲端指導下,順利移除魚線,送往海生館後續治療,目前海龜生命跡象穩定。 「海廢漁網、魚線問題真的要重視! 」發現海龜的恆春鎮海岸永續發展協會人員說,11日深夜10點多,在後壁湖近岸岸淺水水域,看到這隻綠蠵龜頸部與左前肢有廢棄魚線纏繞,甚至連鉛塊都還連接著,且左前肢已經被魚線深陷肉中,游泳速度明顯受到影響。

  2. 2024年4月22日 · 澎湖海洋志工隊今(22)日前往國家公園南方四島海域巡邏,在東吉北方發現一堆棄網,在海上漂流已很久了,成了藻類覆著的基石,也吸引很多海洋生物來寄居,飛魚也利用它來產卵,但很多卻被網纏繞而死。 一條海鱺魚為了吃飛魚,也被網纏住而死。 這本不是大自然的現象,但因為人類的行為,今天已成為大自然海洋的常態現象。 立委楊曜很早就注意到海洋廢網的問題,提出3年5億的清除廢網計畫,交由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委託專業潛水人員下海打撈,雖然每年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但因澎湖海域遼闊,僅是杯水車薪,海底覆網一時間無法清除完畢,仍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農業部公告,自2021年7月1日起,漁船進出港攜帶刺網漁具需清楚標示漁船統一(CT)編號,展開網具實名制,避免海底廢網持續增加。

  3. 2024年4月25日 · 3分鐘的影片內容,希望鼓勵返鄉的年輕人們,讓他們知道這2年的海洋守護宣導(不使用防曬乳、不踩踏珊瑚等)、淨海淨山、海上救援等,還有在杜蘇芮颱風時,2個月災後重建,大家很努力,雖然民間能力有限,卻實實在在讓生態慢慢回來,海管處也給予這批青年高度肯定及資源協助。 海管處表示,因為2022年2月連續一週海水低溫與強勁風浪,造成澎湖南方四島優勢物種大量死亡,珊瑚覆蓋面積因此大量下降,由原本60~70%的珊瑚覆蓋率下降只僅剩10~20%的覆蓋率。 海管處與社區合作,一起進行珊瑚扦插的復育工作,期待得天獨厚的南方四島海域,重回色彩繽紛的健康珊瑚礁生態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澎湖東嶼坪珊瑚,在社區年輕人自發性維護蔚然成林。 (圖由東福提供)

  4. 2024年4月24日 ·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原本是澎湖珊瑚覆蓋率最高的南方四島海域,連續幾年受到珊瑚3大天災接連影響,包括熱浪、冷流及藻類覆蓋持續衝擊,南方四島海域的珊瑚,出現空前絕後的滅絕浩劫,尤其是網美最愛的海底薰衣草森林,恐將消失不見。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是台灣第9座國家公園,同時也是第2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南方四島由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西嶼坪所組成。 因為未過多開發,當地自然生態、地質景觀都維持著原始與天然樣貌。 位在澎湖望安鄉的東吉嶼海底,有一大片紫色鹿角珊瑚礁,宛如「海底的薰衣草森林」,讓浮潛遊客驚豔。

  5. 2024年3月17日 · 鯨鯊俗稱豆腐鯊是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重量可以達到42公噸全長約20公尺今早現蹤的約7公尺潛客推測是未成年鯨鯊今早一群潛水客在綠島雞仔礁潛水發現這頭龐然大物但個性十分溫和在知道有人尾隨的情況下仍和善讓潛水客一路相隨陪伴。 潛客說開心說,水色碧藍如染,見成群彩魚悠游珊瑚間,結束快上岸的時候,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看到了海裡出現巨物,牠不怕人,跟大家玩了10分鐘後離去,「心情非常爽」;不出國也能看見鯨鯊,大家快點到綠島看鯨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綠島海域今早出現鯨鯊,潛客近距離伴游。 (拍攝者︰林冠宇/陳雅芬) 綠島海域今早出現鯨鯊,潛客近距離伴游。 (拍攝者︰林冠宇/陳雅芬)

  6. 2024年4月12日 · 何誌忠說,原有的摩艾石所在海底是珊瑚礁,為免破壞岩,漁會選定的新址是屬於沙石地質,以水泥先造基座,再投放固定摩艾石像,新的石像是以水泥及玻璃纖維混製而成,並有小洞,可供魚群躲藏。 未來也會有藻類附著生長,成為聚魚,吸引魚群穿梭,可望形成新的熱門潛點。 何誌忠說,摩艾石像新潛點的附近有知名的大香菇、小丑島潛點,三者形成黃金三角,讓潛水客有更豐富的海底旅程。 何誌忠說,小時候這個海把我們養大,早期龍王雕事件造成觀光業者跟漁民的對立 ,但他希望觀光跟漁業共生共存,怎麼把這兩個產業相結合是最重要的課題。 區漁會將在14日到18日舉辦為期5天的「綠島黃金黃鰭鮪魚一本釣職魂」競賽,同時舉辦摩艾石像下水典禮。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7. 2024年5月10日 · 2024/05/10 10:40.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繼今年澎湖海洋保育志工團隊,在東吉海域發現棘冠海星現身後,又在七美海域巡查時,意外看到今年的第2隻棘冠海星(魔鬼海星),地點是在七美(魚月)鯉灣海域,水深15米處,由於2者間有一段距離,尚未構成群聚大爆發的危害,是否會對珊瑚礁的生態破壞影響,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 棘冠海星曾在澎湖南方四島大爆發,導致大量珊瑚白化死亡,讓外界聞之色變,2021年同樣戲碼在太平島上演,但澎湖發動「突棘」行動,手動移除棘冠海星策略奏效,近年來已罕見其蹤影,澎湖海洋志工隊在南方四島海域,看到今年第1隻棘冠海星現身,隨後又在七美(魚月)鯉灣再度發現其蹤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