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目前已有超過50種化療藥物,常用的有: 表阿黴素 ( 英語Epirubicin )、阿黴素柔紅黴素絲裂黴素5-氟尿嘧啶等。 這些藥物經常以不同的強度聯合應用。

  3. 人體所需蛋白質在許多食物中都含量豐富,如動物肌肉乳製品豆類穀類和蕈類等。人體中蛋白質缺乏可以導致全身浮腫、皮膚乾燥病變、頭髮稀疏脫色、肌肉重量減輕、免疫力下降等。[32] 食物中的蛋白質有時會引起過敏反應。

  4. 高品質蛋白質食物所含蛋白質分子中的必需胺基酸 (essential amino acids),除必須組成比例好、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外,所含的量也必須足夠。. 1993年 FAO / WHO 推薦以蛋白質消化率校正之胺基酸分數 (The protein digestibility-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 PDCAAS)評估蛋白質的品質 [3 ...

  5. 一項泰國的研究指出乳清蛋白對於正在進行化療的癌症患者療程顯著的幫助。 癌症患者常面臨一些腸胃道症狀,如喪失食慾、噁心嘔吐、腹瀉等,這些症狀與能量及蛋白質攝取不足密切的關係。

  6. 根據如上各種致病源,食源性疾病可以分為四類:化學性、細菌性、黴菌毒素與霉變性、毒動植物性。 食物中毒發病為非傳染性的急性、亞急性疾病,可區別於其他食源性疾患。 1994年中國 衛生部 頒發的《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已廢止 [2] [3] )從 技術 上和 法律 上明確了食物中毒的 定義 。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飲暴食而引起的 急性胃腸炎 、食源性 腸道傳染病 (如傷寒)和 寄生蟲病 (如囊蟲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長期少量攝入某些毒有害物質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為主要特徵(如致畸、致癌、致突變)的疾病。 原因 [ 編輯] 細菌 [ 編輯] 參見: 病原菌.

  7. 人以及多數動物攝入食物以獲得足夠的營養素;攝取食物後,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利用食物中身體需要物質(養分或養料)以維持生命活動 [1]。 通過適當的攝入營養可以免去很多疾病。

  8. 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lectron microscopy)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獲得低解析度(低於5埃)蛋白質結構的方法,該方法最大的優點是適用於大型蛋白質複合物(如病毒 外殼蛋白、核糖體和類澱粉蛋白纖維)的結構測定;並且在一些情況下也可獲得較解析度的二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