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您是不是要查

    黃 軒 site:pttnews.cc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12日 · 一、西藥. 1、刺激性祛痰劑:口服後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噁心、反射性促進呼吸道腺體分泌物增加,使痰液稀釋,容易咳出,主要有 氯化銨、愈創木酚甘油醚 等。 2、黏液稀釋和溶解劑:這類藥物的主要作用降低痰液黏滯性,使痰液易於咳出。 主要有 N-乙醯半胱氨酸、氨溴索、標準桃金娘油、桉檸蒎、溴己新、α糜蛋白酶 等。 二、中成藥. 1、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 成分 : 川貝母、枇杷葉、南沙參、茯苓、化橘紅、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蔞子、款冬花、遠志、苦杏仁、生薑、甘草、杏仁水、薄荷腦。 功能與主治 : 潤肺化痰、止咳平喘、護喉利咽。 適用於傷風咳嗽、痰稠、痰多氣喘、咽喉乾癢。 2、治咳枇杷露(藥典收錄) 成分:枇杷葉、百部、前胡、桔梗、桑白皮。 功能主治:清肺熱、止咳、祛痰。

  2. 2019年1月22日 · 公開日: 2019-01-22. 風寒咳嗽. 臨床癥狀: 咳嗽聲重,咽癢,惡寒無汗,頭痛或發熱,甚則喘急。. 痰清色白、鼻塞流清涕。. 中成藥選用:. 1 半夏止咳糖漿(風寒咳嗽,痰多氣逆). 2 風寒咳嗽顆粒(溫肺散寒,祛痰止咳). 3 止咳寶片(肺祛痰,止咳平 ...

  3. 心咳、肝咳、脾咳、肺咳、腎咳,臟腑辨證治咳嗽. 公開日: 2018-07-19. 咳嗽是冬季常見病,對於咳嗽的治療,有多種方法。. 中醫臟附辨證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以下介紹不同類型咳嗽的辯證方法。. 心咳:表現為咳吐白痰,咳嗽時伴有胸悶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8年8月4日 · 痰濕體質,常用6種中成藥,該如何選擇?. 公開日: 2018-08-04.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痰濕質以濕濁偏盛為特徵,主要表現為形體肥胖、腹部肥滿鬆軟、皮膚油膩,臉色暗,易生痤瘡,多汗且黏,胸悶,痰多,易睏乏,喜食肥甘甜黏,眼泡微浮,平素 ...

  6. 2018年8月9日 ·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喘證古稱上氣、喘息。. 是指由於外感或內傷,導致肺失降,肺氣上逆或氣無所主,腎失攝納,以呼吸急促為特徵,甚者喘促嚴重、持續不解,或不能平臥,嚴重可發生虛脫。. 喘證治療需辨明虛實,一般來說,邪氣壅肺者為 ...

  7. 2019年7月23日 · 在《證治匯補》一書中對中痰的病因和癥狀有過描述,大致是該病由濕痰、痰熱生風而致病,臨床上常以卒然暈厥、昏迷、喉有痰聲,舌本強直,肢體不用,脈弦滑、洪滑等症為主。 然而火神派鼻祖鄭欽安卻對中痰這種癥狀有獨特的認識,而且還有一個比較經典的方劑。 那就是薑附茯半湯。 這個方子由「生薑二兩取汁,附子一兩,茯苓八錢,半夏七錢(清代一錢等於3g)」4味葯組成。 對於薑附茯半湯的作用,鄭欽安解釋道,薑附茯半湯這個方子,主要的作用是「回陽降逆、行水化痰」,至於方葯配伍,則是「夫生薑辛熱,散壅滯之寒。 附子性烈純陽,可救後天之火種,真火復盛,陰寒之氣立消。 佐茯苓健脾行水,水者,痰之本也,水去而痰自不作,況又得半夏之降逆化痰,痰涎化盡。

  8. 2018年6月25日 · 藿香正氣散. 在上兩方之基礎上,去掉蒼朮、烏梅,加土炒白朮、藿香、紫蘇、桔梗、白芷、大腹皮各9g,即為藿香正氣散。 方中藿香芳香辛溫理氣,以通內外之氣機,化濕和中,以止嘔止瀉,消脹止痛;土炒白朮健脾除濕;紫蘇、白芷、桔梗以解在外之邪,開肺氣以通調水濕;陳皮、厚樸、大腹皮以燥濕健脾,消脹除滿;又用二陳湯去烏梅者,行氣燥濕,化痰止嘔也。 故上藥合之,則可共奏解表和中,理氣化濕之功效。 基於上述,故臨床上藿香正氣散多用來治療下述諸種病症。 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身作痛,無汗,鼻塞清涕,或外感風濕,頭重如裹,一身酸痛而沉,轉側不利,又內挾中焦濕滯而脘腹脹悶,噁心嘔吐,腸鳴腹瀉,苔白膩,脈浮滑或浮濡數者,應發散風寒與風濕,化濕濁,暢氣機,和脾胃。 用藿香正氣散治之,均可取得滿意之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