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於泥土比熱較大散熱皆慢故以土磚建成之房屋冬暖夏涼此外土磚以泥土及稻草為原料建材成本低廉取得方便也因此成為台灣開發初期常見的建築型態 [3]。 然而土磚的缺點之一便是怕水一旦下雨積水就可能導致土磚龜裂破損最終坍榻

  2. 此外土磚以泥土及稻草為原料建材成本低廉取得方便也因此成為台灣開發初期常見的建築型態 [3]。 然而土磚的缺點之一便是怕水一旦下雨積水就可能導致土磚龜裂破損最終坍榻另外對地震也幾乎沒有抵抗力因此在1906年梅山地震 ...

    • 材料
    • 制作工艺
    • 砖的砌法
    • 参见
    • 延伸阅读

    最初是用粘土做原料製砖,尤其利用在農業上肥力非常低的紅土,這種紅土磚有很高的堅固性,在人類的各種古代文明中都能發現紅土磚的存在。從20世紀開始,由於工業革命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崛起,人们开始用一些新的原料来做不用烧製的工業砖,這些工業磚在製作上明顯比紅土磚簡單,且承重力巨大。工業磚的常見材料有:页岩、粉煤灰、砂、建筑垃圾等,經常配以水泥等凝固劑混合為一。

    砖的制作材料最早使用石头,称为石砖;后出现由粘土凉晒后而成的泥砖,称为土胚砖;由粘土参合煤炭煅烧的称为粘土砖,用不同工艺,用粘土煅烧的,呈青灰绿色的砖为青砖。 1. 石砖, 将石块打磨成长方体即可; 2. 泥砖,用一个木制容器,镶入粘土,待粘土形状固定后凉干,或晒干即成为泥砖或稱土墼,建為土墼厝。 3. 红砖与青砖的制作工艺相似,将块状粘土进行煅烧,煅烧的场所称为砖窑;通常青磚品質較高,價錢也較貴。 1. 1970年代的製磚工廠 2. 成堆的紅磚

    由于砖的物理特性是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同时砖又是小块材料,因此必须采用某些特定的砌法。 1. 交错砌法。这是砖墙最基本的砌法,尽量保证上下皮砖尽量交错,一般不允许出现上下通缝。 2. 顺丁砌法,顺即平行于墙的方向的砖,丁即垂直于墙的方向的砖。 3. 叠涩。是用砖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主要用于建筑檐口的出挑。 4. 拱。由于砖只抗压,而具有理想曲线的砖拱既不产生弯矩,也不产生剪力,只有轴向压力,很适合砖这种材料的物理特性。砖拱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有大量的运用,尤其是教堂,在中国古典建筑中,采用砖拱的建筑又称为无梁殿。

    [在维基数据编辑] 1.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磚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1. Clay bricks and rooftiles, manufacturing and properties, M.Kornmann and CTTB, Soc. Industrie Minérale edit. Paris (2007) ISBN 2-9517765-6-X

  3. 此條目介紹是建築材料。.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 (消歧義) 」。. 三峽區歷史文物館 內展示 S 與 TR 。. (英語: Brick ),通俗叫法為 磚頭 、 磚塊 ,在 東亞 古代稱 煉瓦 ,是一種由泥土燒製 長方體 建築部件。. 磚頭通常呈現 灰色 或 紅色 ...

  4. 土坯 是一种由土壤和有机材料制成建筑材料,即泥土做的磚塊,沒燒過。. 大小沒標準,以方便運送、乾燥後不會裂開為準,通常大約是30×20×10公分。. 如果要更大,通常會改用 夯土 。. 土坯墙承重能力通常是以自身重量为基础。. 因此土坯 ...

  5. 臺灣正體. 工具. 重力式擋土牆. 擋土牆 (英語: Retaining wall ) [1] ,為一建於 斜坡 的 建築物 ,用以加固土坡或石坡。 防止 山崩 ,防止土塊和石塊落下,以保護行人和附近建築物的安全,亦可防止水土侵蝕。 擋土牆材料可以是 石頭 、 木材 、 磚 或 鋼鐵 ,有多種形式。 擋土牆中常有排水設計,以防止水在擋土牆後積聚,以免水壓過大令擋土牆倒塌。 [2] 類型 [ 編輯] 不同類形的擋土牆(由左至右為:重力式、板樁式、懸臂式、地錨式) 重力式 [ 編輯] 重力式擋土牆(Gravity wall),常為石或石矢建成,以其自身重量所產生的阻力阻擋泥土。 優點是便宜而且建造方法簡單。 板樁式 [ 編輯]

  6. 優缺點 [ 編輯] 黃土高原比較缺乏木石等建築材料和燒磚、 瓦 所需的 燃料 ,但有質地細密的黃土層。 窯洞特別是土窯充分利用了這一情況。 外部的土層有利於室內恆溫和隔音。 下面是實地的 地板 可以大量承重。 易燃材料不多因而火災不易傳播。 而且造屋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