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再次獨立,克拉夫丘克擔任了新政權的首任總統。 1992年5月5日,克里米亞半島宣布獨立,成為烏克蘭自治共和國。1996年烏克蘭通過新憲法,確定烏克蘭為主權、獨立、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共和制。

    • 4 分鐘
    • 1918:烏克蘭獨立。1917 年,沙俄君主制在戰爭和政局動蕩的壓力下崩潰,烏克蘭愛國者成立了自己的協調機構,中央拉達(委員會),該機構很快發展成為革命議會。
    • 1945年:擴大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斯大林在與希特勒就分割東歐和中歐達成協議後,於 1939 年 9 月入侵波蘭,並將波蘭在 1919 年與布爾什維克短暫交戰後保留的烏克蘭土地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54年:克里米亞半島的移交。克里米亞(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克蘭接壤,但 1921 年成為俄羅斯境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部分原因是這個半島具有戰略意義。
    • 1991年:蘇聯解體。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Mikhail Gorbachev) 放鬆意識形態控制,導致對共產主義蘇聯的大規模抗拒、牴觸,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民主活動家藉此機會共同努力,開創了新的政治局面,例如言論自由和自由選舉。
  3. 2024年2月16日 · 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的數據,在過去兩年裏,烏克蘭的盟友向其提供了巨額軍事、金融和人道主義援助——截至2024年1月,歐盟機構提供了近920億美元,美國提供了730億美元。 西方提供的坦克、防空系統和遠程火炮對烏克蘭幫助很大。...

  4. 2022年2月25日 · 烏克蘭於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建國,雖與俄羅斯維持經濟和文化上的連結,不過與西方國家關係日益緊密,一直都是俄羅斯眼裡的一根刺,烏克蘭國內則同時有著親俄及反俄2大派勢力。

  5. 主要在 東烏克蘭 的俄羅斯族希望確立 俄語 的官方地位來保持平等的國民政治地位,並希望烏克蘭外交政策不疏遠俄羅斯,而 烏克蘭西部 居民、烏克蘭親西方勢力將削弱 俄羅斯文化 和來自莫斯科的政治影響作為國家建設重要方針 [50] 。 2004年「 橙色革命 」後,尤申科取消俄語廣播和電視節目,壓縮俄語中小學數量,提高政府人員錄用的烏語門檻。

  6. 2022年4月21日 · 2月24日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後,歐洲自194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動員正在展開。 迄今為止,莫斯科速戰速決的企圖已經被挫敗,未能攻佔包括基輔在內的任何一座大城市。 準備不足的軍隊士氣低迷,遇到了烏克蘭士兵和平民武裝的頑強抵抗。 然而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仍然是佔優的,普丁也表明他的最終目標是攻佔基輔, 推翻經民主選舉產生的烏克蘭政府 ,將這個國家置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

  7. 2022年2月25日 ·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局勢發展時間線. 本月,烏克蘭東部夏斯季耶前線的烏克蘭士兵。. Tyler Hicks/The New York Times. 前蘇聯的兩個創始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再次處於爆發點。. 以下是促成俄羅斯入侵的一些關鍵時刻,有些人擔心這可能成為「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