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9月23日 · 女性健康. 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後可能二次感染教你預防以及二次確診怎麼辦這篇文章將介紹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 By Dalal Chen, Jackie Lam and Kate Dwyer (WH US) Published: 2022/09/23. COVID-19...

  3. 2022年6月23日 · 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表示確診康復後仍可能會出現前次感染所造成陰陰陽陽的狀況民眾最簡單的自我判斷方法即可依照先出現症狀再篩檢方式判斷自己是否為重複感染Q2康復後還要打第4劑疫苗嗎?...

    • 為什麼二次感染、重複感染如此難斷定?
    • 指揮中新公佈重複感染定義
    • 國內「二次感染」須符合兩大條件!跟復發哪裡不同?
    • 懷疑自己重複感染怎麼辦?
    • Omicron 期間再感染機率比 Delta 流行期高出八倍
    • 二次感染症狀就比較輕微嗎?

    以嚴格定義來說,二次感染需要有兩次不同 PCR 病毒株定序,但國內在今年 5 月中開始,只要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即為確診,導致許多確診者沒有做 PCR 不容易做比對。 借鏡國外經驗為參考,像是英國二次感染至少是間隔 90 天以上,分別有兩次不同新冠確診紀錄,美國則是需要間隔 60-90 天以後,基本條件都是要確診後要間隔一段時間。

    國內有少數個案在確診三個月內又出現症狀、快篩也同樣呈現陽性,卻無法通報的窘境。指揮中心專家委員會先前針對此議題開會,共識以症狀及臨床上容易操作檢驗條件來定義,分成確診後的 1-3 個月之內,以及超過 3 個月的二次感染。 【1-3 個月以內】認定重複感染,需具備兩條件: 1. 症狀惡化:若無症狀或跟原先有症狀看來沒惡化不可列入 2. 抗原快篩陽性、PCR 陽性且 Ct 值 27 以下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到:「已解除隔離治療的確診個案,除症狀惡化等特殊情況外,於發病日或採檢日 3 個月內無需再進行檢驗。不過如果1-3 個月內症狀惡化,快篩或 PCR 檢驗陽性且 Ct 值小於 27 的話,醫師可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並先比照確定病例處理,後續由疾管署各區管制中心研判是否為新的確定病例並啟動相...

    會有這樣嚴格的規定,主要是考量有些個案可能只是單純「復發」,楊家瑞解釋:「偶爾看到有患者短期內又出現有症狀,多數還是在同一個病程中的『復發』,這種復發病情不可能變得更嚴重,通常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自行康復。」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到:「國外有 1-2 %民眾服用 Paxlovid 口服藥後症狀改善,卻在 2-8 天後再次出現症狀,臨床上 3 天後即可自行緩解,且這些人多數是在 7+7 期間發生,屬於同一病程。」

    楊家瑞回應:「如果民眾重新再出現上呼吸道症狀、發燒、喉嚨痛、鼻塞、流鼻水,還是得進行快篩,如果又出現陽性,且陽性與前一次康復間隔超過 10-14 天以上就會建議做 PCR。」特別是 Ct 值又偏低,需要把檢體特別標註進一步分析,但民眾若沒有明確症狀就不建議再做快篩。 如果是短時間三個月之內快篩從陰性轉陽性,又符合指揮中心目前對於二次感染的定義,可以透過 CDC 以個案進行通報,看是否需要重新開立隔離單,但這樣狀況不常見。 在臨床上楊家瑞確實遇到二次感染的患者,該名個案去年曾經感染 Alpha 以後,今年又再度感染 Omicron 。楊家瑞說:「這種情況較容易發生在免疫力不全、老年人、有慢性疾病患者,如果臨床醫師判別是再次感染,就值得再重新啟動一次治療,盡可能降低發展為重症的機會。」

    研究顯示感染 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機率僅有萬分之3,不可否認隨著病毒株變異風險是會再增加。以科學證據來說,BA.4、BA.5 相較 BA.1、BA.2 免疫逃脫的能力更強,主要是棘蛋白產生更多變異,產生新的調節免疫的能力讓它可以逃脫細胞阻斷,因此在歐美已經有不少重複感染的個案出現。 英國先前進行較完整公衛統計,Omicron 流行期再感染的可能性,比去年 Delta 的流行期超出八倍,楊家瑞坦言:「未來還會有更新的變異株出現病毒傳染力又變得不一樣,再感染、三度感染、四度感染並不是不可能會發生。」

    現在沒有足夠資料佐證二次感染症狀一定會更輕微,唯獨觀察到 BA.4、BA.5 並沒有增加重症的機會,前提是在該區域接種疫苗比例偏高,打疫苗的情況調讓症狀更輕微,所以是複合的狀況。 研究也發現感染 Omicron 免疫力增加,不像之前 Delta、Alpha 那麼強,楊家瑞提到:「即使Omicron 感染之後對於未來預防在感染這件事情幫助不大,但對於避免發生重症、死亡是明確存在的。」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康復後「無敵星星」多久會失效?三大因素影響抗體維持長短 康復者怎麼判別是不是「重複感染」?醫師:一定要有症狀再篩檢 無敵星星不是永久有效!羅一鈞:這種情況重複感染機會大增

  4. 2023年5月10日 · COVID-19的再次感染常見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林岱樓醫師指出二次確診症狀乍聽之下和初次感染的症狀其實差異不大在第一次感染時免疫系統第一次遇到病毒會產生抗體和免疫細胞專門針對病毒將其從體內清除。 如果再次感染同樣的病毒,基本上應該就會快速做出反應而不會有太明顯或嚴重的症狀。 不過,如果病毒已經變異為免疫系統不能很好辨的新種類,就會導致不同的免疫反應,產生不同的抗體和免疫細胞來對抗病毒,同時也會出現嚴重程度不一的症狀。 雖然再次感染COVID-19是可能的,而且大多數感染過COVID-19的人,至少對該病毒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免疫力。

  5. 根據 Talaat 博士的說法, 一般來說確診後的兩三個月內再次感染的風險非常低。 然而,Tuznik 博士指出,由於每個人免疫力不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範圍,不論是感染過病毒或是街中過疫苗。 例如癌症患者和老年人,他們的免疫反應下降得更快,這表示他們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再次感染。 Tuznik 博士說:「我們曾看過有人在一個月內再次感染,也有人在六個月後再次感染。 對於那些因確診而產生免疫力的人也是如此。 有嚴重症狀的成年人,相較於症狀較輕的人,感染後更有可能產生較好的免疫反應。 Talaat 博士說:「因此,保護自己免受感染的最佳方法是接種疫苗,因為疫苗會產生更一致、更好的免疫保護。

  6. 2023年1月17日 · 日期:2023 年 1 月 17 日 作者: 王芊淩. 長達三年的疫情下幾乎身邊的親友都曾經確診過新冠病毒但在病毒不斷變異過程中據指揮中心先前統計國內重複感染比例從 3 %增加到 5 %,到 2022 年 12 月底重複感染累計已破 10 萬例感染科醫師坦言:「重複感染是不可避免的現象但通常二次感染症狀確實都更輕微重複感染該怎麼辦? 有症狀就算重複感染嗎? 怎麼定義? 須符合兩大條件. 無敵星星消失了? 國外重複感染機率達一成. 重複感染還需要隔離嗎? 可以領取抗病毒藥嗎? 重複感染症狀會比較輕微嗎? 哪些常見症狀? 該如何預防重複感染? 有症狀就算重複感染嗎? 怎麼定義? 須符合兩大條件.

  7. 2022年6月8日 · 許多確診者康復後體內會有抗體短期內重複感染的可能性不高也是指揮中心目前認定確診者三個月內不用被匡列的主要因素因此許多網友這情形宛如拿到無敵星星」、「進化成新人類」。 但隨著時間拉長先前有桃園個案經醫院視訊看診判為二次感染也有網友也懷疑自己有類似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姜冠宇醫師更在 粉專 直言二次感染是有可能發生,「超級免疫無敵星星論在Omicron時代可能不適用抗感染層次6月6日發言人莊人祥也公布2020年至今台灣二次確診個案數達1212人。 延伸閱讀| 解隔快篩陽怎麼辦,可出門嗎? 出關後3個月內有「無敵星星」解析. 圖源:xframe. 打過疫苗、確診康復後,為什麼還會重複感染? 體內有確診康復後產生的抗體,怎麼還會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