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22日 · 網友回應,不少人在看房時會忽略掉這點,甚至不知道有結構外審的相關法規,但專業買家都知道超高大樓其實比15以下的建案,「建商都是抓高度,所以很少60m這種樓,他要嘛50m要嘛直上120m,所以要嘛15樓,要嘛29樓」、「壓50公尺不用外審,然後

    • 千萬別買的五個樓層
    • 總樓層 15 樓不要買?
    • 大樓不要買幾樓的說法僅供參考,確認自己需求最重要

    不能買的樓層一、1 樓

    1 樓之所以是不能買的樓層,主要原因除了採光可能被遮蔽外,隱私及安全也相對不佳,因為 2 樓以上的住戶每天都會經過 1 樓,每日人來人往,產生的打擾可想而知。 不過,現今多數新建的大樓 1 樓會規劃為公設,可能會有大廳、會議室、公共廁所和健身房等等,住商混和的大樓 1 樓可能會規劃為店面,所以如果買新大樓,可以買到 1 樓是住家的機會少之又少。

    不能買的樓層二、頂樓

    頂樓是許多非富即貴的人都偏好的樓層,因為住在頂樓有「高人一等」的心理作用,且景觀、寧適性和隱私性較佳,有些中古屋大樓頂樓習慣上會是頂樓住戶專用,不少人覺得買頂樓可以多了一個空間,買到賺到,但是許多大樓頂樓其實是不能買的樓層。若是頂樓隔熱、防水工程沒做好,就容易遇到漏水、冬冷夏熱的問題,而且遇到電梯故障或維修保養,頂樓的住戶最慘。 近年來的新建案,施工工法和技術已較成熟,一般在頂樓的防水也會特別加強,所以,比較少人會說新建案大樓不要買頂樓。

    不能買的樓層三、設備層

    設備層是絕對不能買的樓層!許多高樓層建築會於 15~20 層樓間設置「設備層」,通常會存放機電設備、中繼水箱、加壓幫浦和空調等等,當設備運作時,自然會產生噪音與震動影響上下樓層住戶。 筆者過去就有承租過設備層的經驗,因設備層的設備都是 24 小時運轉,而加壓幫浦是只要樓下住戶有用水,就會運轉產生噪音,導致淺眠的我夜夜無法入眠,所幸之後樓下有房客退租,額外每月多花了 2,000 元改租樓下的套房,才解決夜不能寢的困擾。由於建商和代銷通常不會主動告知設備層在哪,建議大家在看房時一定要特別詢問。 關於中繼水箱的介紹,請看:中繼水箱法規樓層在幾樓?新大樓讓你聽不到噪音

    PTT 網友們的討論

    一名網友在 PTT《home-sale》發文,問大家總樓層 15 樓高的房子不是不太好?原 PO 表示,自己看上一間總樓層 15 樓的房子,但其仲介朋友說新大樓如果樓高超過50公尺(大約 14、15 樓)就要「結構外審」,但有些建商不想等,就會直接蓋剛好 50 公尺的建物,內部分成 15 樓,相對每樓樓高就會拉低,也不用再經過結構外審的流程。因此,仲介建議總樓層 15 樓不要買。 該篇貼文發布後,PTT 網友們討論熱烈,且意見分歧,PTT 網友們的回覆有:「那倒也不是,樓高跟容積率有關,住 1、住2 你想蓋個 20 樓以上也蓋不出來。」、「這個唬人而已,如果知道結構外審執行上是怎麼跑的,你大概就不會那麼在意了。」和「正確,壓 50 公尺不用外審然後又硬塞 15 樓就是要多賺。」 究竟總樓層 15 樓的物件到底能不能買?以下繼續說明。

    需結構外審的建築物條件

    根據該篇 PTT 貼文的論述,原 PO 的仲介朋友認為選擇總樓層 15 樓的物件,會有機會遇上沒有「結構外審」的大樓。所謂「結構外審」,指的是整體建築物結構設計完成後,必須再交由政府核定的「結構技師機關或團體」進行審核,來確認結構設計足以滿足建築高度與強度。根據依照 2001 年《建築法》修法規定,需結構外審的建物有以下 5 種: 1. 建築物高度在50 公尺以上者 2. 建築物高度未達 50 公尺,但鋼筋混凝土構造且設計跨距在 15 公尺以上者 3. 地下層開挖之總深度(含基礎)在 12 公尺以上,或地下層開挖超過 3 層之建築物 4. 建築基地位於信義計畫區、基隆河新生地、北投區公館路沿線等地質敏感地區者,地下層開挖之總深度(含基礎)在 7 公尺以上,或地下層開挖超過一層之建築物 5. 坡地形之建築基地,其規劃建築基地地面在 3 個以上者 除了以上 5 種建築物條件必須要進行結構外審外,若有其他狀況所產生的安全疑慮,同樣也需要申請結構外審,審核過後才能開工。換而言之,「建築物高度在 50 公尺以上」只是需要結構外審的條件之一,也並不代表總樓層 15 樓就一定不用結構外審,更不...

    結構外審不等於建築物安全

    結構外審並不是判斷建築物安全與否的唯一條件,結構外審比較像是「多一層的把關」,如要判斷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性,主要應該主要建材、施工品質、地質改良是否完善、整體結構系統的配置,以及重量分布是否平均等等。所以,想要找安全性高的房子,與其著重在「有無結構外審」,不如挑選有口碑、網路平價好的建商和營造廠,這反而是更為實際的作法。 更多關於結構外審的介紹,請看:結構外審的條件是什麼?5 種需要結構外審的建築

    本文整理了 5 個不能買的樓層如下: 1. 1 樓 2. 2 樓 3. 3 樓 4. 設備層 5. 頂樓 由於 3 樓也屬於低樓層,有蚊蟲多、落葉多、安全與隱私性較差的問題,不少人認為也是需要避免的樓層,但是,3 樓有總價低、到一樓出入方便的優點,再加上其各項缺點又比 2 樓不明顯,所以筆者認為,若是預算有限 3 樓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總樓層 15 樓不要買?」這個說法,基本上是毫無根據,只能說總樓層 15 樓有可能沒有「結構外審」,不表示總樓層 15 層樓的房屋就是不安全、不能買。況且,大樓樓高主要還是受到建物基地的建蔽率和容積率的規範,不一定是建商為了規避「結構外審」才蓋 15 層樓喔! 無論是「低樓層」還是「高樓層」,各有不同的優缺點,在買房時還是要先考量自身需求,再選擇符合自...

  2. 2020年7月21日 · 目前看上一間總樓層15樓的房子 做房仲的朋友跟我說 目前新大樓如果樓高超過50公尺 (大約14、15樓) 就要結構外審 要將結構交給土木技師協會等審查 雖然整個成本 (對建商)會提高不少 但是會相對安全許多 所以反倒總樓層16、17樓以上的房子是相對安全的 ...

  3. 2021年6月9日 · 」的文章表示,「如果說有一棟大樓1-15樓,大家會住哪一,有人說高的風景,但是怕停電,或者低的比較安全,地震、火災可以比較安全,缺點 ...

  4. 2021年3月28日 · 不過,總樓從14樓又比15樓來得好一點,雖然都沒經過結構外審,至少每層樓高會比較高,「總樓層15樓就是沒有結構外審,又塞入較多的樓層數之下的產物」,結論是總樓層16樓以上的建案最安全,不然至少也買14樓以下,15樓是最後考慮的選項。. 原文 ...

  5. 2020年7月23日 · 網友回應,不少人在看房時會忽略掉這點,甚至不知道有結構外審的相關法規,但專業買家都知道超高大樓其實比15以下的建案,「建商都是抓高度,所以很少60m這種樓,他要嘛50m要嘛直上120m,所以要嘛15樓,要嘛29樓」、「壓50公尺不用外審,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