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蔣經國自述》集蔣經國的六部日記,《我在蘇聯的生活》,記述一丸二五年至一九三七年在蘇聯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情況。 《訓練日記》,記述一九四〇年舉辦贛州幹部講習會,對所屬幹部進行政治和軍事訓練的真情實錄。

  2. 2022年1月14日 · 10月10日,蔣經國在“雙十節”發表要對歷史、對10億同胞、對全體華僑負責的講話後,指示修訂“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家安全法”,開啟臺灣民主憲政之門。. 馬英九在聽到蔣經國親口說要開放黨禁、報禁時,當即被一股“我們正在創造 ...

    • 概觀
    • 人物生平
    • 主要貢獻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國小,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國小,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1988年逝世,享年78歲。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蔣經國是蔣介石之子,又名建豐,俄語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1920年,蔣經國就學於上海有名的萬竹國小。當時,蔣介石正追隨孫中山在粵工作,就委託在上海經商的陳果夫對蔣經國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蔣經國赴蘇聯留學,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不久加入蘇聯共產黨。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公開反共反蘇,使十七歲的蔣經國被貶到西伯利亞當列兵。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蔣經國發表聲明,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寧格勒托瑪卡紅軍軍校學習。1935年,蔣經國在蘇聯與礦場女工芬娜結合,芬娜後來改名叫蔣方良。1936年1月,蔣經國在蘇聯《真理報》發表譴責蔣介石的公開信。第二年,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他被獲準回國。從1925年10月留學,到1937年回國,蔣經國在蘇聯一共生活了12個年頭。

    回國以後,他的父親蔣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鄉,讀《孟子》、《曾文正公(曾國藩)家書》這類的古書,叫他“補課”和“洗腦筋”,還叫他閱讀《總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這類的書。

    上海淪陷以後,蔣經國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為贛縣縣長。1939年以後,他曾經歷任江西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區保全司令、防空司令、防護團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員等職,但一直未取得什麼成績。1944年1月,蔣經國擔任了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並在這年10月參與了其父蔣介石發起的10萬青年從軍運動,任青年軍總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蔣經國跟隨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宋子文赴蘇聯談判,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蔣經國被任命為東北行營外交特派員。此後,他一直控制“三青團”,成為國民黨一個派系的首腦,是他父親的得力助手。

    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設之前還在行政方面進行十項革新,使行政執行更為簡廉有效,此外也頒布“政治

    與社會革新”的八項要點,有人將這兩次革新統稱為“十八項革新”。

    在其主政台灣期間較重視本土人才,大量啟用台灣本省籍官員,積極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執政晚年逐步開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及實行“民意機構改革”等,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蔣經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

    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蔣經國主張改革台灣人鋪張餐飲陋習,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湯),使餐飲奢侈風氣有所收斂。

    較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據報導,其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以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同時也很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使台灣的鄉村建設程度較進步。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台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台灣逝世的訊息傳出,不少台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台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台灣民眾肯定的一位。

  3. 2020年10月24日 · 蔣經國究竟如何詮釋自己的一生. 長風基金會日前邀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教授,主講《從蔣經國日記看他的家事與國事》。. 內容講述自1937年至1979年的蔣經國日記。. 以歷史角度看個人日常,從故事發展的整體脈絡,來反思中華民國歷經的風雨 ...

  4. 2022年1月13日 · 黃暐瀚提到,同台上節目的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今天有傳給他蔣經國總統生前曾講過的一句話,即「只要我還有一口飯吃老兵就一定也有飯吃 ...

  5. 2021年6月29日 · 【書評】《蔣經國的台灣時代》:小明顯是國家利益優先、感情先放一邊政治人物.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田中健人. 長期居住在台灣日本人,從事媒體工作,熱心台日友好,關心兩岸關係。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有些人認為林孝庭這本書把蔣經國太美化,我倒是認為,透過日記所呈現,當然是蔣經國第一人視角,美化很難避免,但反而因為這樣視角,讓後人可以看見蔣經國面對挑戰時,實際心情,這反倒是客觀歷史鳥瞰視角做不到的事。

  6. 蔣經國逝世,宣告統治台灣43年的蔣家時代正式告終,蔣家走入歷史,李登輝其後全面接掌黨政軍權力,自此台灣民主化、本土化,1989年正式解除黨禁,1991年首次全面改選國大代表,1992年首次全面改選立法委員,1994年增加省級民選地方首長,1996年首次

  7.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