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藻礁爭議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的權衡. 大潭電廠與藻礁區。. (資料照片/李智為攝). 最近藻礁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議題爆發後各種不同立場的朋友都來找我表達他們的憂慮跟疑惑包括推動連署方也包括不贊成公投連署的朋友。. 不論立場 ...

  2. 2024年5月10日 · 先了解藻礁是什麼碳定大潭藻礁已有7600年歷史藻礁是以無節或殼狀珊瑚藻為主要的造礁生物經由其體內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所建造形成之生物礁體而大潭區域的殼狀珊瑚藻是比例最高藻礁礁體有7090%的組成是珊瑚藻

    • 藻礁並非「稀有的」自然景觀
    • 環境變遷的演化
    • 劃設保護區的調查依據
    • 中油公司促成生態熱點
    • 潮下帶礁體稀少的調查證據
    • 為何「資訊不對等」非常嚴重
    • 何時開始討論「能源自主」

    台灣現生藻礁除桃園海岸外,在三芝、石門、三仙台、墾丁及澎湖都有生長,藻礁體在石灰岩地層也是相當豐富的化石,世界各亞熱帶及熱帶地區也都有,只要離大河口夠遠及海水清澈的海岸淺水區,珊瑚長得不夠好的地方都會有,例如2012年明新科大團隊在新豐海邊新發現綿延1.5公里、分布面積達5公頃之多的藻礁,因欠缺關注而未進行過生態調查。

    在地質學上的研究,新屋溪口藻礁底部的形成年代為距今7,530 年前(戴昌鳳等,2009),這是由於當時古海平面經歷7000多年快速抬升後達到平緩,接近現代海平面,於是海岸及淺水處形成礁岩環境,在礁石底質上,石珊瑚、珊瑚藻、海綿、苔癬蟲、貝類、多毛類等造礁生物是一起競爭這一塊地方,在不同的水質環境,會出現不同的優勢種;初期營養鹽豐富而砂源不多(古大漢溪的泥砂還在台北湖沉積松山層),以珊瑚蟲為造礁生物的優勢種;4000多年前,台北湖被淤滿後,淡水河沖刷出的大量泥沙,被沿岸流帶往桃園海岸,堆積在離河口區較遠的岩岸或礫石岸,鈣藻(珊瑚藻)在這環境有優勢的競爭力,所以開始形成以珊瑚藻為主的藻礁地質;2000多年前,海岸漂沙增多,珊瑚礁及藻礁上堆積灘沙及沙丘,兩者皆停止生長,陸地也向外延伸,有名的草漯沙...

    桃園縣政府在2012-2013年曾研擬桃園沿海藻礁該如何劃設保護,並委託生態專家調查藻礁生態,當時桃園縣農業局以整年度四季的整合研究案,全面檢視桃園沿海的藻礁生態、海岸模式分析、水文模擬、水質分析、甚至在地人文需求,來提出完整的相關數據,成為2014年7月公告「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的主要依據。當時的研究顯示觀新藻礁區是相對起來最好的(綜合因素:北邊工業污染累積、大潭電廠凸堤效應等導致觀新藻礁區淤沙減少,所以珊瑚藻逐漸累積復原);大潭藻礁當時則仍有嚴重的淤沙,未有生態系存在,因此未被劃為保護區。

    既然大潭藻礁在2013年仍有許多淤沙,究竟何時成為一處生態熱點? 其實主要關鍵在於2015年有蘇迪勒、杜鵑兩個颱風侵襲,將大潭藻礁的淤沙帶走,加上大潭電廠排水道的保護,使得G1G2區域在短時間內復原為豐富的藻礁生態系,證實淤沙變化是讓桃園藻礁每隔幾年就「生態丕變」的主要自然力。其實台中高美濕地也是因港口凸堤效應形成的濕地生態。因此當媒體出現受訪者說:「大潭藻礁生態是桃園27公里藻礁範圍中,生態最好的,也是藻礁覆蓋率最高的,是精華中的精華」,表示大潭藻礁「半人工復育成就」是中油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典範,有興趣了解天然氣接收站港域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可以google:高雄永安接收站。

    白玉藻礁接臨大潭藻礁北側,距離三接碼頭僅2公里,此處曾經完成詳細的海底地質調查,可以用來評估潮間帶以下是否有生物礁體大面積分布,或是與潮間帶相連結的生態系,這個爭議是生態學者反對中油「迴避替代修正方案」的主要原因。「珍愛藻礁公投」不相信開發面積縮小至十分之一後仍可全部避開藻礁敏感區域,雖然潛水調查資料沒看到藻礁,仍質疑潮下帶可能存在大片藻礁,在工業港內會受到嚴重破壞。 好在我們發現經濟部曾在2006年委託全球測繪公司及京華工程顧問公司調查白玉藻礁區的淺海潮下帶,地質調查圖顯示僅小面積長形礁岩形成在水深14米左右(相當於8000年前的海平面),往海岸方向水深6-8米也有獨立礁塊,佔調查面積不到2%,由於礁塊只分佈於地形上較突出處,古地形可能是影響水下礁體分佈的關鍵,礁體難以廣泛分佈於潮下帶,大...

    透過社群媒體的觀察以及走訪環保聯盟,近期許多支持環境保育的朋友也轉向反對藻礁公投,事實上桃園市、經濟部、中油公司一直往恢復海岸生態的方向規劃環境治理計畫,將藻礁沿岸的汙染整治管理作為環境治理的重點,但「桃園在地聯盟」多次用偏激言論否定這些努力,打壓不同意見的研究團隊成果,甚至拿「觀新藻礁」的照片向國際海洋保育團體「Mission Blue」申請「大潭藻礁」為「希望熱點」(Hope Spots),已經涉及違反學術倫理。我懇切呼籲推動公投連署的公民團體戰友,先制止不當的語言暴力,促其對過去抹黑學者、政策的行為道歉,在民主機制下先處理好溝通層次的問題,之後由科學與工程議題上進行專家對專家的公開討論交流,以實際調查成果說話。

    不可諱言,若是「能源轉型」能早10年啟動,政府以氣候能源政策激發多元再生能源大規模商業化,例如每家每戶的廚餘、遍佈台灣的地熱、四季產出的農業廢棄物、環繞全島的海洋能、空調及馬達工業節能、智慧化虛擬電廠、可燃冰,每一項都是潛能極大、可自己掌控的能源資源或科技,大部分項目國外已有商業規模。由於過去政府忽視「能源自主」的重要性,導致現行能源政策必須將天然氣發電比例從35%拉高到50%,才能利用殘載特性對廢核後的電力供應提供安全保障,換言之,這些投資超過千億的天然氣發電廠及基礎設施,其實是我們忽視「能源轉型」而多付出的成本及碳排放,政府在投資化石能源之餘,政策上更應該重視自產的多元再生能源,在鄰國軍事威脅下加速提高能源自給率。 ※作者為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長、海洋大學博士候選人。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5月4日 · 既然台灣可應用的保護方式這麼多把三接所在的大潭藻礁劃成保護區是最佳選擇嗎? 這可從幾方面來探討首先此區域漂沙特性受到波浪及海流颱風歷程既有人工構造物所形成的突堤及突堤內環流等多種效應影響隨著時間變動潮間帶藻礁時而被漂沙所 ...

  5. 2024年5月16日 · 即將在桃園觀塘興建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蔡英文政府能源政策裡相當關鍵的一環。 在這個能源轉型圖像裡,由於不希望邁向非核家園後碳排急遽增加,所以碳排只有燃煤一半的天然氣發電,變成極為重要的過度能源。 第三接收站鄰近桃園市觀音區的大潭電廠,該電廠滿載發電時能供應北台灣1/3用電,新竹以北8成的工業用電,包含台積電等國際科技大廠的供電都全靠它,目前規劃增設2部天然氣發電機組,成為填補非核家園缺口最重要的拼圖,也能透過北、中、南分區供氣管網相互備援,降低供氣成本及風險。 不幸的,第三接收站就位於長了數千年的大潭藻礁所在地,也因此,即便許多當初反核的環保與社運人士對第三接收站都有不同看法。 諸如,有人認為,就算要蓋,一定要蓋這麼大面積範圍嗎?

  6. 2024年5月8日 · 藻礁議題持續延燒環團出身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5日公開說明藻礁爭議表層是保育v.s開發」,但其實深層是環保v.s環保兩難下的權衡他其實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在這樣轉型的爭議中恐怕無法再像過去靠著二元是非善惡的對立來理解來找答案這樣是兜不出答案的。 逐年淘汰燃煤發電改為燃氣發電,是台灣能源政策長期規劃的目標。 為了台灣天然氣的整體佈局、南氣北送的風險管理,除了台中與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北部需要再一個接收據點來供大潭、通霄等燃氣電廠。 2015年,馬政府核定桃園大潭的第三接收站計畫,面積高達232公頃,幾乎是要全面開挖海岸上潮間帶藻礁區域。 大潭電廠。 (資料照片/李智為攝) 但因為生態學者和許多團體的投入和努力,讓大潭藻礁的生態受到重視。

  7. 2024年5月20日 · 這次藻礁公投爭議除公投領銜人個人聲譽問題更涉及環保團體的判斷力與公信力問題。 (資料照片/攝影:蔣銀珊) 讓我們盡可能拋開先入為主的判斷雜念。 身為環保團體,最主要的努力目標是什麼? 當然是環境保護,對吧? 當然我們也都理解,因為事情本質的問題,有時候環境保護容易和經濟發展起衝突。 而每個人的價值排序不一樣,所以有些人會覺得「環保當然最重要」、有些人會覺得「經濟發展最重要,環境保護則是輔助目標」、有些人則覺得「看個案去衡量,每個個案中的經濟利益與環境損害兩者之間的利弊權衡不同」。 這些出於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排序、不同思考邏輯,你我雖然未必認同,但是起碼都能基本理解。 我這樣講,應該還算公允客觀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