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椒華日前於臉書表示,2年前就想到卸任後要做什麼,並問大家建議。 今天她接受媒體聯訪時說,因為現在的選舉制度要再當選很難,所以2年前就開始思考卸任後要做什麼;目前有想法,預計過完年會宣布,並笑說「至少會回學校教書,這是正職」。 媒體提問,若民眾黨邀約,是否會選擇加入。 陳椒華明確地說「目前沒有,也不考慮」。 陳椒華日前於臉書表示,選後要追究為何中央未經決策,選前數天以外製影片及付費上網紅節目,大肆攻擊前時代力量、現任民眾黨立委黃國昌而造成多名黨員退黨。 陳椒華解釋,因為很痛心黨員退黨,自己也做了2 ...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1月14日 · 2024年1月14日. 照片來源陳椒華臉書.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再過兩週即將卸任時代力量立委的時力前黨主席 陳椒華在個人臉書粉專發文詢問關於她卸任後要做什麼? 想聽聽大家建議? 粉絲喊話,「台灣還需要您」、「與黃國昌一起救國家」、「當環境部長」。...

  3. 2019年12月6日 · 陳椒華說現在很多人使用筆記型電腦都會連無線網路通訊的時候就會發出電磁波會影響最靠近電腦的身體器官也就是乳房陳認為乳癌病例越來越多很可能是受電磁波影響目前台灣僅針對電磁波訂下瞬間標準」,主要是針對工人維修電塔的情況並沒有長時間暴露的安全值。...

  4. 2024年2月6日 · 在此之前陳椒華在台灣環保運動界其實頗有名氣——她有環保鐵娘子之稱曾任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是首位女性會長也一直在民間做倡議甚至因 反對永揚垃圾場案 而遭毒打報復。 20多年來她看到環運的困境像是關於開發案她有去環評會議表達意見但政府沒有很接納。 「這個部分是覺得很無力,很難,只在民間就是沒有辦法推動很多事情。 2019年末,時代力量提名不分區立委,強調多元與區域均衡。 資料圖片。 攝影:陳文姿. 台灣人心知肚明的是,環境議題很少變成某個政黨的主流倡議。 後來有了綠黨,而民進黨碰巧也想推一個環保立委,朋友遂當中間人引薦,但撮合不成,「因為我的環保倡議非常偏左,開發一定有正當性、必要性,執政黨這邊對於這樣的環保人士,可能比較不會優先採納。 他們需要配合度高的。

  5. 2024年1月14日 · 再過兩週即將卸任時代力量立委的時力前黨主席陳椒華在個人臉書粉專發文詢問關於她卸任後要做什麼? 想聽聽大家建議? 粉絲喊話,「台灣還需要您」、「與黃國昌一起救國家」、「當環境部長」。 對環保議題十分關注揪出許多弊案的陳椒華發言次數是立院第一名問政表現備受好評立法院記者聯誼會去年底公布第10屆立委立委問政評鑑」,由陳椒華拿下第一名。 由於為人正直,近日時力黨主席王婉諭,在脫口秀節目批評前立委黃國昌優柔寡斷,時力只有陳椒華敢於臉書上為黃仗義執言,直言黃並非如此,且他的離開是時力的損失。 陳的發言,及過去問政的認真,吸引許多新粉絲,及原本支持者的掌聲,並且留言感謝、鼓勵她。 見到陳椒華在思考未來人生規劃,網友們紛紛表示:「加入民眾黨,跟他們打拼。

  6. 2024年1月14日 · 再過兩週即將卸任時代力量立委的時力前黨主席陳椒華在個人臉書粉專發文詢問關於她卸任後要做什麼? 想聽聽大家建議? 粉絲喊話,「台灣還需要您」、「與黃國昌一起救國家」、「當環境部長」。 對環保議題十分關注揪出許多弊案的陳椒華發言次數是立院第一名問政表現備受好評立法院記者聯誼會去年底公布第10屆立委立委問政評鑑」,由陳椒華拿下第一名。 由於為人正直,近日時力黨主席王婉諭,在脫口秀節目批評前立委黃國昌優柔寡斷,時力只有陳椒華敢於臉書上為黃仗義執言,直言黃並非如此,且他的離開是時力的損失。 陳的發言,及過去問政的認真,吸引許多新粉絲,及原本支持者的掌聲,並且留言感謝、鼓勵她。 見到陳椒華在思考未來人生規劃,網友們紛紛表示:「加入民眾黨,跟他們打拼。

  7. 2024年2月9日 · 陳椒華表示過去4年擔任立委進入到政治場域當中在立法院直接面對行政部門進行監督的經驗是相當可貴的與過去在民間團體的施力方式不同而這些第一線面對行政部門所得到政策擬定過程法規範如何形成等經歷都是她未來回歸民間以公民身分繼續監督政府施政的養分。...

  8. 陳椒華 (1959年10月29日 — ), 新北市 人, 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環保運動 人士,現為 監督施政聯盟 召集人。 曾任 第十屆 時代力量 不分區 立法委員 、 嘉南藥理大學 食品科技系副教授、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會長 [1] [2] 。 投入環保運動20多年,因抗爭東山垃圾掩埋場後與環團共同成立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3] 。 長年關心如電磁輻射受害者、六輕石化污染、馬頭山掩埋場等議題。 生平簡介 [ 編輯] 環保運動 [ 編輯] 受 反核 大佬 林義雄 影響,由反核走到環保教育,早年擔任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會長時,為推廣當時 李登輝政府 仍不重視的 廚餘回收 ,自己開車挨家挨戶收廚餘;經過反核四後,陳椒華發現,只疼自己的孩子是不夠的,應為下一代創造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