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魚叉飛彈設計的設計是一具圓柱形彈體搭配四片主翼與尾翼除了空射型的主翼為固定結構艦射與潛射型魚叉飛彈採用折疊型主翼主要分成四個結構尋標器導航電腦彈頭引擎與油箱。 導引段. 初期型魚叉飛彈主動尋標器型號為ANDSQ-28PR-53),它是 德州儀器 開發該部門現為雷神公司所屬),為一款操作頻率 J波段 (英語:J band (NATO)) 的二維雷達,可在飛行方向45度角區域內進行搜索,由於魚叉飛彈原始設計為攻擊上浮的潛艦,對小型目標的尋獲鎖定功能不差,對現代驅逐艦搜索距離最遠可達40公里,一般可搜索距離也有18公里。 導航電腦代號AN/DSQ-44,為IBM公司的16位元計算機,雷達高度計代號AN/APN-194,為漢威聯合製造。

  2. 魚叉飛彈設計的設計是一具圓柱形彈體搭配四片主翼與尾翼除了空射型的主翼為固定結構艦射與潛射型魚叉飛彈採用折疊型主翼主要分成四個結構尋標器導航電腦彈頭引擎與油箱。 導引段. 初期型魚叉飛彈主動尋標器型號為ANDSQ-28PR-53),它是 德州儀器 開發該部門現為雷神公司所屬),為一款操作頻率 J波段 (英语:J band (NATO)) 的二維雷達,可在飛行方向45度角區域內進行搜索,由於魚叉飛彈原始設計為攻擊上浮的潛艦,對小型目標的尋獲鎖定功能不差,對現代驅逐艦搜索距離最遠可達40公里,一般可搜索距離也有18公里。 導航電腦代號AN/DSQ-44,為IBM公司的16位元計算機,雷達高度計代號AN/APN-194,為漢威聯合製造。

  3. 於是美國海軍立刻拿出手頭上現有的魚叉飛彈研究案將目標改成攻擊水面船艦主要需求是能攜帶250磅113.4kg的戰鬥部飛行40海里74km以上而且能兼容於現有的艦載飛彈發射器的發射架與彈艙由於射程需求大增因此必須將最初魚叉計畫的火箭發動機改成吸氣式渦輪發動機。 設計定型. 依照前述調整,美國海軍在1968年展開 魚叉反艦飛彈 的初步研究。 同時,美國海軍武器系統司令部(NAVORD)也提議,發展一種以現有機體改裝而來的過渡型飛彈,填補魚叉飛彈開發完成前的空檔。 在1968年11月,NAVORD選定以美國海軍現有、由萊恩(Ryan)公司開發的火蜂(Firebee)靶機改裝為反艦飛彈。 其實,萊恩公司先前已經曾向美國海軍提出一種名為火花(Fireflash)的火蜂靶機反艦版本。

  4. 2023年3月10日 · 至於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未來將會採機動發射方式部署與國造的雄風系列反艦飛彈系統混合搭配運用更增加作戰上的靈活性高階軍方人士說台灣在本島及外島密佈的防空丶反艦飛彈系統就足以重損共軍並且讓共軍部隊產生大量的官兵傷亡若加上日本開始在其西南方島嶼上部署長程反艦飛彈台灣與日本反艦飛彈可以交織產生綿密的火力網更能嚇阻共軍蠢動不敢輕啟戰端。 在環太平洋多國演習期間,多國軍機丶軍艦聯合擊沉靶艦。 (圖擷自RIMPAC臉書) 雄二與雄三飛彈。 (資料照,本報合成) 國造劍翔無人機系統原先設計是打擊敵軍在軍事基地內的雷達陣地所使用,但軍艦上也都有雷達設施,打掉共軍雷達,就會讓共艦沒了眼睛,只有挨打的份。 (資料照)

  5. 2023年9月14日 · 根據中科院公佈的影片畫面顯示雄二反艦飛彈命中及貫穿靶艦的威力與美製魚叉飛彈相當靶艦前後都有遭飛彈貫穿後的破洞但與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相比威力大小差距十分明顯雄三貫穿靶艦後造成靶艦鋼板整個往外翻出產生3.5至4公尺高丶3公尺左右寬的破洞中科院公佈雄三飛彈在內的各型反艦飛彈擊中靶艦影片。 (圖:截取自中科院YT官方頻道) 此外,國軍各型防空丶反艦飛彈系統都改採機動發射車部署,在中科院的這部影片中,一開始就是雄風飛彈機動發射車組接獲指令後,飛彈車隊在陸戰隊戰術車輛的前後護衛下,緊急出動到戰術位置就位部署,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接戰待命。

  6. 2023年3月10日 · 他指出國軍過去曾多次演練在面對共軍大型船艦進襲時如何突破共艦的外圍防護網以潛艦發射重型魚雷丶水面艦發射雄二丶雄三反艦飛彈搭配陸基增程型雄三反艦飛彈對共艦目標進行飽和攻擊」,這種以各種不同方位丶異地同時發射丶不同 ...

  7. 在魚叉飛彈開發前美國海軍已經有可空射的 AGM-12飛彈 ,1965年由 美國海軍航空司令部 推動研發的魚叉飛彈是一種空射主要設定目標是 潛艦 ,計畫射程45公里美國海軍在1960年代初尚無認真地思考艦載反艦飛彈的需求當時 核子武器 可以將大部分的威脅給解決掉。 直到1967年 第三次中東戰爭 中, 埃及 用俄製 冥河飛彈 擊沉了 以色列 的 艾拉特號驅逐艦 ,美國海軍才意識到反艦飛彈對水面艦的威脅,並成立團隊評估艦載反艦飛彈的需求。 在美國海軍作戰部長 艾蒙·松華特 上將推動下,魚叉飛彈在1968年開始方案論證,1970年11月確定開發計劃,1971年1月發出需求建議書(RFP),有5家廠商在1968年起即注意到美國海軍的需求,在1971年1月投標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