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皮膚癌究竟是什麼?當皮膚癌發生時有何症狀、皮膚癌有何檢測方式外,又有哪些高風險族群容易罹患皮膚癌,讓我們一起從頭認識皮膚癌。 皮膚癌是什麼? 皮膚癌是當皮膚細胞病變為癌細胞後所形成的 癌症。

  2. 皮膚癌初期,往往不痛不癢,讓人容易忽視它的存在,但是如果不加以理會,很可能造成惡化。皮膚癌主要可以分為 3 種類型,症狀和惡性程度不同。一起來看看皮膚癌的種類、症狀和成因: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3. 2022年4月5日 ·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也是自己能「看得到」的器官,因此皮膚癌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 除了黑色素瘤、莫克細胞瘤,及較侵襲性的鱗狀 聯合報 經濟日報 陽光行動 有設計 有行旅 願景 我的新聞

  4. 其他人也問了

    • 皮膚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 皮膚癌各分期治療方式?皮膚癌治癒率多高?
    • 皮膚癌治療副作用?
    • 皮膚癌治療哪些有納入健保?
    • 皮膚癌復發怎麼辦?

    皮膚癌常見的種類有三種,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以及黑色素瘤。這三種皮膚癌都跟日曬有關,其中基底細胞癌佔了皮膚癌發生的 7 成;惡性程度以黑色素瘤最嚴重,台灣一年有 2 百例到 3 百例左右的病例。 這三種皮膚癌根據惡性程度,又可以簡單區分為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兩類。蔡仁雨醫師分析,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治療,以手術為第一優先。術前一般會進行切片確認,即使病灶很小,臨床上有高度懷疑,就一次切掉,順便進行病理檢查。若病灶較大就先切片,診斷後再切除乾淨。 非黑色素瘤的皮膚癌很少需要化療,除非有發現轉移。以基底細胞癌來說,它轉移率約略只有 0.01 %,1 萬個才會遇到 1 個轉移。所以機會很低。如果診斷發現是鱗狀細胞癌,就可能會安排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做局部的淋巴檢查。 此外,若皮膚癌病灶同時有很...

    基底癌和鱗狀細胞癌主要可以分為局部病灶或有合併轉移。局部病灶以手術切除為主。若是合併轉移,醫師會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手術或術後配合化療、放療。 第 1 期的黑色素瘤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第 2 期以上,就需要搭配淋巴的預防性切除、化療、放療或者是標靶、免疫療法。目前健保已納入 BRAF 突變之標靶藥物以及免疫療法 PD-1 抑制劑,有條件供病友使用。 黑色素瘤一旦發生,就可能經由淋巴和血流轉移到全身各處;若發生轉移則平均存活期會大幅縮短到 1 年以內。根據長庚醫院統計最近 10 年來 221 位黑色素細胞瘤患者的結果顯示:第 1、2 期的病患 10 年存活率高達 70 %。而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者的第 3 期患者,存活期明顯降低,平均為 3 年。第 4 期患者存活期最短,平均在 1 年左右。

    皮膚癌治療的副作用主要是在手術後可能的顏面缺損和疤痕。當病灶過大,手術造成皮膚或軟組織大量缺損而無法直接縫合時,就需要配合整形重建手術。 蔡仁雨醫師分析,為了避免傳統皮膚癌手術大範圍切除可能造成的外表損傷,可以選擇莫氏(Mohs)顯微手術。莫氏手術的優點是可以更準確的控制腫瘤生長的範圍,術後小的傷口可以立刻簡單縫合,較大的傷口可以用皮瓣修補手術。進行 Mohs 顯微手術時,醫師會先將肉眼可見的腫瘤切除送病理檢查。 第一階段病理檢查若顯示腫瘤已切除乾淨,傷口就可以縫合。如果病理檢查發現仍有殘留腫瘤細胞,醫師會再做第 2 次的切除、再送檢查,直到病理報告顯示已完全沒有癌症細胞。這樣的手術方式雖然耗時,但卻是最精準切除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傳統手術可能會切除過多正常組織的缺點。 皮膚癌病友若接受化療、...

    皮膚癌的治療,包括手術以及術後的化療、放療等,都有納入健保。此外,健保於 2021 年,將治療 BRAF V600 突變之雙標靶藥物 dabrafenib / trametinib 納入健保給付。BRAF 為皮膚黑色素瘤最常見的致癌基因之一,且臨床資料顯示台灣 BRAF 突變的黑色素瘤病人,高達 8 成以上是 V600E 突變。上述的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及惡性黑色素瘤病人術後輔助治療。 此外,針對免疫療法,健保也於 2018 年開始納入免疫療法 PD-1 抑制劑,供滿足下列條件的病友使用:晚期黑色素瘤且「腫瘤無法切除」或「轉移之第 3 期或第 4 期黑色素瘤」,及「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者。

    皮膚癌的復發,也可以分為局部復發和全身性的復發。以局部復發來說,曾經長過皮膚癌腫瘤的病友,可能因為基因或生活習慣問題,像是沒有妥善做好防曬,可能長過 1 顆就有可能長第 2 顆。當發生局部復發時,一般是以切除或放療為主。蔡仁雨醫師呼籲,民眾日常生活務必要做好防曬。 全身性的復發,則與生活上的壓力、免疫力下降息息相關。「如果身體裡有殘留的癌細胞,就比較容易復發,」蔡仁雨醫師提醒。一旦發生全身性的復發,醫師會根據病況,使用化療、放療或者免疫療法及標靶治療等。 此外,蔡仁雨醫師也提醒民眾,不論任何時候,一旦發現皮膚有不明腫塊或潰瘍,尤其傷口超過 2 個月沒有癒合時,務必到皮膚專科就醫,找到明確的診斷再做處理。不要隨便點痣或打雷射處理,「若是癌前期,一般是不容易打乾淨,以後轉移的可能性會增加。有些轉...

  5. 2021年11月5日 · 皮膚癌|哪些人易有皮膚癌?. 初期症狀、種類、自我檢測方法全公開. 撰文:Hello醫師. 出版: 2021-11-05 10:02 更新:2021-12-01 15:59. 許多人不喜歡自己身體上有過於顯眼的痣,尤其當長在臉上時特別容易引人注意,但是你知道除了外表美觀之外,痣也可能「暗藏 ...

  6. 皮膚癌又可依照癌細胞的來源分成不同種類,各種皮膚癌的發生率與皮膚的結構有關。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會產生癌病變的細胞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來自表皮內的角質細胞及黑色素細胞,因為它們是第一線接觸到陽光的組織,長期照射紫外線很 ...

  7. 2021年5月7日 · 常見三類皮膚癌你要知!. 出現症狀即求醫!. 2021年5月7日. 皮膚癌是皮膚細胞的惡性增生,常見有三類:.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簡稱BCC). 約佔皮膚癌的70%。. 多見於頭、頸和上身,形態不一。. 症狀包括︰ 小塊光滑、色澤像珍珠的皮膚;表面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