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日 · 常常處於憂鬱中的人,並不真正想離開憂鬱,因為害怕離開憂鬱之後,自己什麼都不是。 我們在這世間所追求的一切,以及追求所引發的一切情緒,都是幻影,而我們貪戀這些幻影,捨不得它消失。

  2. 2008年4月12日 · 別再叫我走出去,別再叫我要為將來打算,別再對我說這些那些所有人不斷重覆的話,我要如何迎合所有你們對我的期望呢? 要怎麼做你自己決定 其實是要求,祇是你們有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會跟你說這些是因為還關心你。

  3. 2007年12月14日 · 老闆是個好人,昨天大方地花了三個鐘頭跟我介紹「玉」,說明玉的等級差別,教我如何欣賞、如何分辨,原來我喜歡的是羊脂白玉和古玉,他說「玉是男人的玩具」,初時我不懂,待拿在手上盤著盤著,竟悟出趣味來了,可是老闆卻說:「欣賞就好,不一定

  4. 2007年5月14日 · 這樣僵持的窘況過了大半個鐘頭,終於了一位男士上來協助勸阻,原來是鐵路警察局門口站哨的那位警察先生,請他裏邊的同事過來幫忙的,我不免對於先前對他所生的埋怨而感到歉疚,他是不得擅離職守的。 我對老人也埋怨,他是吃定了我心軟是麼?

  5. 2008年2月4日 · 浸染於寒天雪地裏的貧困、鬱結、困惑的思想底,同那些酗酒打鬧的工人、粗聲說話的洗衣婦、自以為高尚的紳士、裝模做樣的低階官吏……貧戶,地主,墮落沉淪中,感受到那只啞聲吶喊的靈魂的苦悶? 在二度返鄉時,在埔心圖書館借到一本民國六十七年由河洛圖書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這本書內容主要介紹作者生平經歷,並附有極珍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憶錄中的「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兄書」及短篇小說「淑女」。

  6. 2007年4月20日 · 許多人經常會在看到畫時產生一種「曾經在那兒見過」的印象,精神分析上「既視感」、「既體驗感」等用語,也就是對自己目前所在的環境,所見的情景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可是對於其發生的時間及確實性則毫無把握。

  7. 2008年1月15日 · 還是好想睡啊,怎麼會這樣,但我真確地做了幾個夢,非常清楚而深刻的好幾個夢──就是兩眼睜不開,也不記得自己感覺餓了沒有,爬上床,睡到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