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如何發覺自殺徵兆與提供幫助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暨自殺防治中心 劉珣瑛 醫師 常見的自殺警訊與徵兆: 1. 提到要自殺-直接以話語表示,或在作文、作詩、詞曲中。 2. 睡不著、吃不下(睡眠型態改變與食慾改變)。 3.

  2. 分述如下: 一、挫折期:當個體的需要無法獲得滿足或遭到重大的打擊時,個體將產生極大. 的挫折感。 二、自責期:當挫折感無法紓解時,個體有可能將憤恨轉向自身,導致強烈的罪惡感。 三、敏感期:個體處在不斷徬徨和無助時,會變得脆弱、多疑、敏感、激動和不. 安。 他容易常誤解別人的建議與批評,而導致退縮與孤立。 四、無望期:陷入孤立的個體,無法從他人得到生命的希望、自我肯定和情緒支. 持時,於是意圖結束生命達到逃避或報復的目標。 五、行動期:採用自殺意圖或自殺行為根據研究證實,在這自殺行為的發展歷程. 中,危險因子會惡化自殺行為,而保護因子則可以降低自殺的風險。 因此自殺念. 頭與行動就會隨著危險因子和保護因子的多寡而起起伏伏。 ☆危險因子是:

  3. 我在」,而且只要「存在」於世,「我」就有改變的可能性,所以「自殺防治」 就顯得意義非凡。臨床上,自殺者常會說:「活著沒有意義,還不如了算了!」 憂鬱的病人也會說:「我現在活得這麼痛苦,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不如就讓我 吧!

  4. 在咖啡店的店長協助找人。 當他發現我出動所有資源找尋他時,他即刻關機失去. 聯絡,拒絕眾人對他的協助。 最終,這也許是每位自殺防治工作者無法避免卻也. 不想聽的一句話-警察在某夜凌晨時發現他的遺體,打電話到病房告訴我們這個. 噩耗,知悉後,許久我腦海中縈繞不去的卻是他留給我的最後道別,竟有一種罪. 惡感升起:個案是如此的信任我,為何終究不能將他救起!無法原諒自己矛盾衝突的情緒,站在空蕩蕩的捷運軌道旁思考著,體會著個案前的孤獨與絕望,當. 人聲再度響起,我才驚覺,自己連日來與個案頻繁的接觸,竟讓自己進入他們的.

  5. 莫言先生到門診後的第四天,也就是週一,那天早上,我在病房接到一通中年男 子的來電。 「方醫師,我是莫言先生的叔叔。」 我的腦海閃過很不祥的念頭,他了吧! 「他怎麼了嗎?」我問。 原來莫言先生的太太在看診的隔日,就順利產下一位健康的男寶寶。

  6. 一、心理因素. Freud的精神分析論,圍繞著人的驅力表達許多的見解和猜測。 簡言之就是. 本能論。 本能論中除了人有生之本能(愛和建設),也有之本能(恨與破壞)。 的本能隨時會對自己敵意並採取攻擊和破壞,強烈時就會導致個體死亡。 許多. 人認為自殺是對於不可忍受的環境所做的逃避行為,但是『自殺』與『逃避』不. 同於時間的永遠和暫時,既然個體總是不斷為自己創造環境為何要把自己安置在. 一個非用自殺來解決的狀況中呢?因此外在環境不足解釋,人的內在(潛意識) 亦參與其間。 Honey認為幼年期的恐懼、不安全感、愛的需求及罪惡感等複雜情緒,累. 積為怨恨。 這些怨恨平時受到潛抑而成為焦慮(想視而不見,卻無法忽略;想要表達又害怕傷害;不知如何是好!)。 一旦怨恨加上攻擊和破壞,就構成向外爆.

  7. 您是否注意到病人身上的變化?在面臨親人生命終點時我們願意與您一起照顧與陪伴,讓他能無痛苦並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一趟旅程。 以下是臨終病人常見的症狀及護理,提供您在照顧親人時之參考。 一、 臨終病人常見的症狀及護理: 症狀/反應 護理方法. 嗜睡: 反應變慢、不易叫醒或無反. 應 意 意識不清: 喃喃自語、人時地混淆不清識 或出現幻覺與幻聽. 化. 躁動不安: 情緒莫名激動(例如:變得易怒、焦慮、害怕... 等)、坐臥難安、四肢揮舞、掙扎、大聲叫喊. 若病人於睡眠狀態下較不會感到痛苦,如無任何不適,不需刻意叫醒他。 若病人醒時,可像平日一樣與病人互動及溝通。 提醒病人正確的時間、地點,並幫助病人認出周邊的人。 用適當的語調與病人說話並放慢速度,讓病人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