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Lab of Geriatric and Genomic Epidemiology Research. 研究成果. 期刊論文 (*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 A. 失智症與老年流行病學研究. 不對稱的握力可用來預測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 Handgrip Strength Asymmetr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Risk: Insights from a Seven-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ao-Chun Peng, Jeng-Min Chiou, Yen-Ching Chen* , Jen-Hau Chen*

  2. Lab of Geriatric and Genomic Epidemiology Research. 研究室簡介. 以臨床、基因和環境因子早期預測特定疾病的風險 (失智症、認知功能、骨質疏鬆和攝護腺癌)。 即早介入以預防這些症狀或疾病。 喚起大家對於老年人研究的重視。 歡迎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 實驗室成員.

  3.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系主任. 基因、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 研究人員. 地址: 100台北市徐州路17號521室. 電話: +886-2-3366-8015. 傳真: +886-2-2351-1955. Email: phkuo@ntu.edu.tw. 履歷 發表著作.

    • 老人憂鬱症症狀1
    • 老人憂鬱症症狀2
    • 老人憂鬱症症狀3
    • 老人憂鬱症症狀4
  4. 老年醫學及基因體流行病學實驗室. 本研究室著重於老年人疾病相關研究。 目前我們有認知功能、失智症和骨質疏鬆症研究計畫 (經費補助來源:科技部) 以及與哈佛合作之攝護腺癌的研究。 我們成員包含臨床醫師、博碩士研究生及大學部同學。 我們也廣泛的與不同專科的臨床醫師 (老年醫學、神經學、心臟科、腸胃科、眼科及泌尿科) 和跨領域的專家 (生物統計學、營養學、代謝質體學和時空環境分析) 合作。 本研究室的目標如下: 以臨床、基因和環境因子早期預測特定疾病的風險 (失智症、認知功能、骨質疏鬆和攝護腺癌)。 即早介入以預防這些症狀或疾病。 喚起大家對於老年人研究的重視。 歡迎加入我們的研究團隊!

  5. 因 50 年前,老人佔臺灣總人口 5%,均命 62 歲;現在,則是老人佔 20%,均命 82 歲。50 年前,65 歲以上老人有 10% 以上無法正常行走;現在,這樣的現象不到 1%。所以,政府對高齡者的社福思維,除「長照」以外,更應投注及開創資源,「照亮」高齡者

  6. 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 周邊神經包括運動感覺及自律神經,分佈於全身各處,因此發生周邊神經病變時,其症狀表現亦極為多樣化,周邊神經指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大腦與脊髓)與身體的肌肉皮膚關節相連結的部分,通常周邊神經的細胞位在脊椎骨(〝龍骨〞) ,而周邊神經就像管線,由脊椎骨一直延伸到手腳全身各處;這情況就如電力公司的電線,或是自來水廠的水管;可以想像的是,水廠如果不能正常運轉,水壓不足,則管線末端的用戶首先就會感到缺水之苦;同樣的,離軀幹愈遠的肢體在神經病變時會愈早出現症狀,因此早期的症狀通常表現於兩側手指手掌腳趾腳掌,症狀分佈的區域很像戴雙手套及穿雙短襪的區域。 周邊神經病變的表現依影響運動、感覺,而有種種不同的症狀。

  7. 本研究內容著重在老年人相關之 健康議題,包括老年人認知功能、失智症及身體功能等隨著時間的變化。 計畫從基線起,每2年追蹤一次。 本研究進行認知功能評估、收集生物檢體、影像 資料及各種問卷資料 (人口統計學、生活型態、環境暴露、疾病史及藥物使用情形等)。 藉由與不同專科的臨床醫師 (老年醫學、神經學、影像醫學科、內科、精神科及眼科)和不同領域的專家 (生物統計學、營養學、環境衛生、代謝質體學和時空環境分析)合作,我們已經找到一些失智症重要的 危險因子 (例如: 華人特有的飲食型態及飲食品質、生活型態、長期空氣汙染、視網膜神經纖維/血管複雜度、腎臟功能、腦部影像等),希望能對失智症的早期預防有所貢獻。 本研究的發表文獻可參 考 “研究成果”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