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3月6日 · 空中補給:「柏林危機」 The Airlift/2007 (德語發音) 對這部電影,我有期許:希望看到1948年西柏林遭封鎖時「補給」、「空投」畫面。結果呢,的確是看到運輸機密密麻麻排隊補給、補給品綁小降落傘被丟下、也有很多紀錄片畫面、也看到杜魯門總統、史達林各與幕僚推敲策略….。

  2. 2009年10月21日 · 【給史達林的禮物】改編自真實故事,由哈薩克著名新銳導演魯斯坦‧艾德拉謝夫(Rustem Abdrashev)執導,以1949年史達林統治下的前蘇聯為背景,當時專制政權將莫斯科少數民族強驅至中亞地區;另一方面,蘇聯選擇哈薩克小村莊進行核武試爆,而這裡就是故事的源頭….. 俄羅斯的莫斯科曾舉辦一場「送給領袖的禮物」展覽會,其中又屬史達林收到的禮物數量最多,特別是在1949年慶祝史達林70大壽的那一年。 在琳瑯滿目的禮物中,有一封來自五歲小孩親手寫的信,道出了當時每個小孩的心聲:「希望爸爸能夠回家。 」這個真實事件便是【給史達林的禮物】的故事原型,那位小孩在電影裡化為死裡逃生的孤兒沙士奇。 以上資料摘自網路. 我超喜歡這部電影。 理由:第一:拜託,哈薩克電ㄟ影! 去哪看阿! 哈薩克語發音耶,超酷!

  3. 2012年7月2日 · 內容是哥倫布(義大利語:Cristoforo Colombo,1451年8月或10月-1506年5月20日),探險的故事,內容包括:西班牙宗教法庭、薩拉曼卡大學(Universidad de Salamanca)、伊莎貝拉女王收復格拉納達、塞維亞港口出航、聖瑪麗號、Guanahani Is….。 電影好看在於,不只演到哥倫布上岸,還演到西班牙後來的「征服」、「貪婪」、「失望」,「總督派與貴族派的鬥爭」、「大自然的反噬力量」,從意氣風發的哥倫布,演到因找不到香料、黃金、被政敵惡整的失望老頭,連新大陸命名都不用他的名字! 我們人的一生會有比發現新大陸更大成就嗎? 這樣大起大落人生,一定可以加強我們的韌性。 印地安人的友善、文化、獨特、委屈,導演很清楚表現出來。

  4. 2015年2月23日 · 劇情在三個浪漫城市裏開展-紐約、羅馬、巴黎,三組剛(瀕臨)瓦解的婚姻,小孩照顧問題都是壓死婚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都有一位「第三者」出現。 三段獨立故事,又互相糾纏。 Adrien Brody的律師老婆Maria Bello,正幫Mila Kunis 打探視兒子的官司;Mila Kunis在飯店打掃房間,打掃到小三 Olivia Wilde與作家Liam Neeson 的房間,一張看似無關緊要的紙條,卻斷定Mila Kunis失格 –無論是當媽媽或職場上。 這裏有一個「重點」,紐約飯店打掃工的 Mila Kunis,撿到在巴黎飯店裡約會的Olivia Wilde亂丟字條? 乍看之下無厘頭,但我想(真的只是我想),導演要表達的是「偶然」足以改變現實,人為努力不及一個意外影響大。

  5. 2008年11月23日 · 一不小心看到一部好電影。 之前完全沒有聽過這部影片,是我在走出租片店前「驚鴻一瞥」到湯姆‧漢克斯(Tom Hanks)& 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兩位大咖合演的! 好奇的翻一下DVD背面說明,「蘇聯入侵阿富汗背景,據說是真人真事,喬治‧賽克(George Crile)先寫下小說,再改拍成電影。 ….」,讚! 就租回家看囉! -《蓋世奇才》(Charlie Wilson's War) 1980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延宕八年→伊斯蘭文明vs.東正教文明→蘇聯敗→→蘇聯經濟崩盤→1991蘇聯瓦解→冷戰結束→美國變超強→ till 911. 這段歷史,我是耳熟能詳。

  6. 2018年8月28日 · Aug 28 Tue 2018 08:45. 別有風情~波波斯之旅 (一) 俯瞰愛沙尼亞首府-塔林城. 多年前上課說到一戰後世界版圖變動,我指著地圖說道. 「波羅的海三小國愛-由北到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獨立…….」, 台下一位高二音樂班女學生驚呼: 「蛤! 我一直以為『波羅的海三小國』是國家名字,居然是三個國家? 記得當下我笑到課上不下去! 伴隨著有趣的記憶,我也常想,這三小國究竟有多小? 會不會走著走著,不小心就出了國界? 今年,終於來到這裡,三小國不論多小,個個都比台灣大;不會走著出國界;倒是搭車時要特別留心,因為國界超不明顯,也沒人守候。 參加晴天旅行社「波蘭、波羅的海、斯洛伐克-中世紀風華、塔特拉山深度15日」行程,就在今年暑假一口氣插旗五個國家。

  7. 2010年12月6日 · 記錄一部或許教學能用到的影片。 決戰時空線 Timeline(2003) 因時光機器,考古教授、陸戰隊員與一堆年輕學子,回到 1357年四月2日法國小鎮Dordogne,那一天當時正逢英法百年戰爭一場決定性戰役,歷史上記載:法軍將英國據點Dordogne燒成灰燼。 可看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