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7日 · 過去坐缸也被稱為「坐化」與「缸葬」的合稱,也就是將屍體放入陶製容器中安葬,習俗可以追到距今5000~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古代會在遺體四周添充木炭、石灰、香料等,來除溼、防腐。 星雲大師在自己的身後事,特別交代「一切從簡」,不設立治喪委員會、不個別發訃聞、不做繫念佛事,而佛光山自6日開始,則開放信徒致意弔唁,另,佛陀紀念館長如常法師透露,星雲大師的真實年齡為102歲,但身分證少報歲數。...

  2. 2023年2月10日 ·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5日辭世,享耆壽97歲,被外界誤以為是「坐缸」;9日星雲大師弟子、妙熙法師撰文澄清並解說,並非坐缸,而是坐塔。. 法師更提及大師法體真身坐入塔中,7天後荼毘火化為「坐塔荼毘」,並非外界所傳坐缸 ...

  3. 2016年5月1日 · 根據中國泉州網報導,今年1月10日,泉州崇福寺、紫帽山普照寺舉行福厚長老肉身開缸儀式。坐三年半,福厚長老肉身不腐,圓滿修成金剛不壞之 ...

  4. 2023年2月7日 · 據了解,佛教中採「坐缸」方式圓寂,意謂不願打擾各界造成影響,數年後開缸若肉身不腐,將歷經「刷漆」、「纏紗」、「風乾」、「塑形」、「補漆」、「貼金」等6道妝佛工序後,成為一尊真正的「肉身佛」。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第一尊「肉身佛」為汐止彌勒內院慈航法師,1954年慈航法師採「坐缸」方式圓寂,3年後開缸時,依然顏面如生、目光如炬,甚至過了70年仍肉身不腐。...

  5. 2023年2月14日 · 外傳星雲大師將「坐缸」成為肉身菩薩,佛光山妙熙法師出面釋疑,強調星雲大師為「坐塔」而非「坐缸」,將會遵循佛制和佛教儀軌,7日後荼毘(火化)。 據了解,「坐缸」為僧人圓寂後儀式之一,數年後開缸若肉身不腐,將歷經「刷漆」、「纏紗」、「風乾」、「塑形」、「補漆」、「貼金」等6道妝佛工序,方成「肉身菩薩」。...

  6. 缸葬是和尚坐化的一種獨特方式,一般是在僧人圓寂後,將其盤坐 裝殮 於一個特製的陶缸之中,並在 遺體 四周添充木炭、石灰、香料等物品,用來除濕防腐,再密封缸體安葬。 後世僧人選擇“坐缸”,主要目的是為了成就所謂的“肉身不壞”。 佛教對“肉身不壞”之追求,最早源於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 根據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佛臨終之時,曾囑咐其弟子摩訶迦葉持佛衣缽入定,保持肉身不壞,等待彌勒菩薩降世成佛,度化眾生。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魏、晉、南北朝、隋、唐多有肉身不壞之記載,此時普遍採用體表塗以生漆等物以隔絕空氣,其中最典型的的為六祖慧能真身像(參考《六祖壇經》)。 錢倉出土清和尚缸葬. 相關詞條. 坐缸(和尚圓寂後的程式) 指佛教中的僧人圓寂後舉行的一種儀式。 有 坐缸 、封缸、開缸。

  7. 指佛教中的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有坐缸、封缸、开。如果几年后开缸,缸内的僧人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

  8. 2023年2月7日 · 坐缸」為佛教僧人圓寂後舉行的儀式之一,多年後開缸,若肉身不腐,就會塑成金身。 不過,十三日頌讚典禮後,星雲就會被送至台南大仙寺荼毘(火葬),將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 星雲二 一三曾撰文「真誠的告別」做為生前最後囑咐,他說「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 常務副住持兼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昨天說,星雲大師就像在眾弟子念佛聲中安詳入睡,他是要告訴大家每個人要放下,安詳自在;他還說,星雲大師告訴他們,來世還要做一個和尚。 佛光山上千名僧信二眾昨天天色拂曉即列隊跪接,隊伍從傳燈樓綿延至雲居樓,僧信弟子同聲祈願星雲能「乘願再來」。 蔡英文總統昨表達深切哀悼與不捨,感念他為國家、社會及佛教的奉獻。

  9. 2023年2月13日 · 坐缸」是佛教中僧人圓寂的儀式之一,坐化與缸葬的合稱;多年後缸內的僧人若肉身不腐,就可能成為一尊肉身佛。 缸葬又稱甕棺葬,意指將往生 ...

  10. 2023年2月13日 · 坐缸與坐塔又有何不同? 妙熙法師指出,「坐缸」,是佛教的複合詞,即「坐化」與「缸葬」的合稱。 所謂「缸葬」,又稱「甕棺葬」,是指將往生者放入陶製容器中安葬。 此文化可追溯到距今約5000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因該時期的彩陶工藝十分發達。 「缸葬」文化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經流行在黃河流域。 佛教將「坐化」與「缸葬」結合起來,最早出現於明代。 這次星雲大師並非坐缸,而是坐塔,並且在7日後進行真身火化。 星雲大師所坐的是什麼塔? 而星雲大師法體真身的坐龕,質樸莊嚴,這是什麼塔? 妙熙法師解釋,大師坐龕設計為「涅槃塔」,此設計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