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2日 · 陳培榕副院長指出,前庭神經炎常以急性症狀表現,呼籲民眾若有嚴重暈眩的問題,建議至急診或耳鼻喉科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 耳鼻喉科副主任周昱甫介紹「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即俗稱的「內耳石移位」。 耳石是黏著在內耳控制平衡的細小結晶組織,一般在內耳前庭的橢圓囊與球狀囊中,且通常是被緊閉包覆在裡面,但若耳石脫落,沉積在半規管的管腔裡,就會使人產生劇烈的眩暈感;其中,約90%內耳石移位發生於後半規管,10%發生在水平半規管。 周醫師表示,內耳石移位的發生原因大部分不明,少部分可能與前庭發炎或頭部曾受外力撞擊所導。 健康講座上,周昱甫副主任與民眾分享「耳石復位術」,藉由身軀與頭部姿勢的改變並結合重力作用,讓脫落的耳石從半規管重新歸位到內耳前庭的橢圓囊內。

  2. 2017年8月20日 · 醫師指出,偏頭痛是一種病,也是大腦過敏的徵兆,常伴隨暈眩、耳鳴等問題,令許多人不堪其擾,其實只要控制睡眠和飲食就能有所改善。 更多 ...

  3. 2023年7月11日 · 眩暈的情況,是身邊景物或自己旋轉、意識模糊不清、走路歪斜無法站穩、耳鳴、聽力喪失或感到噁心想吐。 南華大學舉辦健康講座,邀請臺大醫院楊庭華主任談暈眩的成因與治療,並說明「暈眩」與「眩暈」的差異。 楊庭華提到,眩暈分成末梢性 (內耳性)眩暈與中樞性眩暈。 末梢性 (內耳性)眩暈是因內耳不平衡造成;中樞性眩暈是因血管循環不好。 同時也舉出五種常見的眩暈,分別為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 (耳石)、梅尼爾氏症、偏頭痛眩暈 (前庭偏頭痛)和前庭神經炎。 眩暈病人以年齡層來說老年人佔多數,以性別而言女性則為男性的兩倍。 眩暈最為人害怕的是跌倒而受傷,建議可在發作時減少動作,閉上眼睛或凝視定點來減少不適,也可藉由使用輔具、鍛鍊核心肌群及上健身房增加肌肉量來預防眩暈時跌倒。

  4. 2022年8月17日 · 陳醫師介紹上述兩者容易誘發暈眩的危險因子,除了提醒大家養成定時量血壓的習慣,也教導如何自我檢查,平時要補充足夠的營養,並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讓自己保有從容不迫且優雅的姿態,可以降低因為頭昏頭暈造成的傷害。 反之,急急忙忙就容易增加暈眩的機會而發生跌倒意外。 陳醫師也在線上一一為民眾解答相關問題,讓大家獲益良多。 林辰璋副校長也感謝陳醫師精彩的分享,讓民眾吸收更多的健康資訊,讓長輩可以更健康且更有活力。 南華大學辦理線上健康講座,民眾參與踴躍。 南華大學與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共同主辦,大林鎮公所、大林鎮民代表會、大林萬國戲院等共同辦理「2022現代華佗大林開講」。 於日前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陳亮宇主治醫師,以「改善暈眩不可不知二三事」為題進行線上演講。

  5. 2022年5月24日 · 應暫停攝取冰、冰品或寒性水果,若想吃一些較為中和性質的水果,可以選擇木瓜、蘋果、葡萄等,其他可再諮詢醫師。 也不能喝咖啡、吃「冰糖 ...

  6. 2023年7月2日 · 若無法避免在高溫環境工作,可以戴帽子、穿著寬鬆、透氣涼爽的衣服,有虛弱感就要適當休息,若有短暫暈厥或抽筋情況,一定要趕快到陰涼處休息,並利用吹風、灑水,或冰敷腋下、頸部、鼠蹊部等方式降溫,千萬不能馬上回到太陽下工作,避免身體進一步失調造成熱中暑。 (編輯:管中維)1120702. #中央氣象局. #熱傷害. #熱衰竭. 頭痛想吐全身無力可能中暑了 熱傷害如何預防急救一篇看懂 夏日補水助排汗散熱 3症狀恐是身體缺水警訊 天熱戶外活動小孩喊渴不想走 可能是中暑警訊 聖嬰現象將回歸 2023可能破全球高溫紀錄.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 2024年4月11日 · 別輕忽睡眠呼吸中止 耳聾風險是一般人2倍.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1日電)愈來愈多民眾知道睡眠呼吸中止,但認識與有警覺心不一定成正比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