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維倫 教授 (Dr. Wei-Lun Lee)(109.08轉任政大哲學系). 最高學歷: 美國杜肯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專長: 臨床心理學、現象學心理學、質性研究方法論、本土心理療癒、存在催眠治療. E-mail: wllee AT gms.ndhu.edu.tw.

    • 從兩種實在論談起
    • 從實在論的知識活動到存在論的知識活動
    • 現象學心理學的知識之道
    • 作者介紹

    實在論的發展,首先是於「外在世界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理所當然上,認為人類感官經驗所得的即為實在(reality)。如看到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認為人類居處的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陽與其他星辰是圍繞著人類大地而轉動。伴隨著這樣的認識,人類也經驗到太陽運行的軌跡有個循環的差異,隨之所律定的曆法可以成為人們活動的依靠。這些經驗似乎就驗證了人們對太陽運行的感官認識等同於實在,即太陽的確是繞著人類大地轉動的。這是一種很直接很簡單的實在論,而以此為基礎的知識觀點被稱作為實證主義(positivism)。 在心理學的領域與歷史中,曾於二十世紀風行一時的行為主義(behaviorism)即是實證主義心理學的代表。行為主義認為心理學應只關心可以觀察與測量到的行為,至於所謂「內在」的心理歷程,他們稱之為「黑盒子」(...

    不過,後實證主義的實在論並不只提供了唯一的一種知識論解讀。雖然建構實在論或批判實在論仍是以終極實在來對抗虛無主義(nihilism)與相對主義(relativism),但也承認終極實在的不可通達(inaccessible)。這樣的主張因此也可以這樣表達:人類所面對的,除了感官經驗所得的現象外,也存在著廣大深遠的「未知」(unknown)的地帶(因為「不可通達」即是「未能獲知」)。如此觀之,「未知」的領域地帶不但在實在論的觀點下可以合法地為人們所接受,也成為人類生活重要且不可忽視的特徵。 當「未知」被納入人類生命中,對人類知識活動的理解就可以從實在論進入了存在論。也就是說:當人們將「未知」視為對被取消的對象,人類的知識奮鬥在於拓展「已知」的邊界,那麼「未知」是「尚未獲知」,是人們的知識目標。但...

    前面的討論先以最直接最單純的素樸實在論開始,透過實證主義到後實證主義的轉移,引入建構實在論與批判實在論的實在觀點,並說明心理學的知識工作也有實證主義與後實證主義的操作模式分別。前者如行為主義,或是蒐集實徵資料並以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來呈現現象或條件特性的研究。後者則是採用「假設-驗證」模式,以閱讀文獻資料為主來提出研究假設,再設計研究方法(包括統計分析)加以驗證。接續這個論述脈絡,本文以一種「態度的改變」:由「承認終極實在的無法通達」轉換為「將『未知』迎納於人的生命之中」,引進存在論的特徵,以及奠基於存在論的知識工作。這樣的鋪陳雖然簡單,但大致上符合了實在論與存在論之間的核心差異。到這裡,我們就有了足夠的脈絡來介紹現象學心理學,還有它奠基於存在論的知識之道...

    李維倫,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學士,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專長於臨床心理學、現象學心理學、質性研究方法論、本土心理療癒、偏鄉兒童心理扶助。 總計瀏覽人次: 3735 , 今日瀏覽人次: 2

  2. 李維倫 教授 校內分機 88156 電子信箱 wllee@nccu.edu.tw 學歷學位 杜肯大學 臨床心理學系 博士 羅麗君 副教授 校內分機 88167 電子信箱 lclo@nccu.edu.tw 學歷學位 德國烏柏塔爾大學 哲學系 博士 ...

  3. 李維倫*;楊知憲, 2021.11, '瀕死或重生?:心臟停止期間經歷變異狀態之病人的生活經驗, ' 第七屆基督宗教諮商輔導研討會暨臺灣哲學諮商學會十週年紀念會:回憶與更新的諮商輔導, 輔仁大學.(*為通訊

  4. 李維倫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學士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專長於臨床心理學、現象學心理學、質性研究方法論、本土心理療癒、偏鄉兒童心理扶助。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0年2月12日 · 李維倫 – 人間心理學. 作者: 李維倫. 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師承臺灣人文科學心理學的先行者余德慧先生,李維倫教授關注臺灣本土心理療癒現象,聚焦於心理治療的核心原理,在學理與實務上創立了具本土性與普遍性的存在催眠治療。 目前正進一步探究轉移存有狀態的經驗 (experiences that alter states of being),並希望以此帶動臺灣人文臨床心理學的展開。 2020-02-12. 當所有人都跌入深淵. 文/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這幾年有機會跟中國的心理學界與心理治療界朋友來往,也認識了許多博學正直之人。 朋友間在學問與心理治療臨床工作上的相互砌磋,實是人生樂事。

  7. 李維倫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學士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專長於臨床心理學、現象學心理學、質性研究方法論、本土心理療癒、偏鄉兒童心理扶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