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第二型糖尿病 相關

    廣告
  2. 全新健康旅程點【iMRS遠紅外線儀】每天8分鐘快速替自己充電,重啟身體機能代謝#速了解. 德國科技&瑞士智慧!全球頂尖PEMF遠紅外線系統,讓身心在溫熱共振中實現深層放鬆,立即體驗!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31日 · 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因、治療、遺傳有何差別?在飲食上又該注意哪些重點?能治癒嗎?想控制血糖,醫師、專家帶你認識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

    • 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
    • 第二型糖尿病是一段從正常到不正常的歷程
    • 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遺傳、肥胖、少活動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異常疾病,跟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息息相關,最常分為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 目前台灣糖尿病患者90%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隨著年齡增加,罹病機率愈大如果放任高血糖不處理,容易引發大小血管病變造成全身併發症,。

    相較於第一型糖尿病是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剛好相反,剛開始的時候,病人的身體細胞對胰島素失去敏感度,也就是「胰島素抗性」,血糖沒有辦法進入細胞裡,迫使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幫忙,隨著疾病進展,胰島素逐漸分泌不足,大量葡萄糖留在血液裡面造成高血糖,變成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是一個血糖從正常到不正常緩慢發展的歷程,症狀不明顯,經常是出現比較嚴重的不舒服就醫,或做健康檢查,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的病友。

    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尚未完全釐清,目前認為和家族遺傳、飲食、活動量少的生活習慣、以及肥胖有關,尤其是內臟型肥胖的族群尤其要特別留心。 研究指出,內臟型肥胖者的腹部脂肪會分泌出游離脂肪酸,是引發胰島素阻抗的元兇。若是堆積在肌肉組織中,會抑制肌肉對胰島素的利用;若是在胰臟組織,則可能加速β細胞的惡化。

    • 糖尿病是什麼?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異常疾病,跟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息息相關。當身體欠缺胰島素或功能不良時,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使得血糖濃度升高。
    • 糖尿病症狀有哪些?常見的糖尿病症狀包括:口渴頻尿容易飢餓。體重不明原因下降。視力模糊。牙齦、尿道反覆發炎。體力變差、嗜睡。推薦閱讀:糖尿病前兆可逆轉!4大初期症狀,從皮膚到腳自我檢測。
    •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原因為何?體質:如第一型糖尿病是先天遺傳,或是自體免疫疾病。生活習慣:高糖高油飲食、運動量不足、肥胖等。睡眠不足:《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的研究指出,受試者的平均睡眠為7.3小時,當睡眠時間大於或小於平均值時,胰島素敏感性就下降,進而增加糖尿病風險。
    • 判定糖尿病的血糖值為何?有3個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A1C )正常人的糖化血色素應介於4.3~5.6%之間,若超過6.5%即可直接判定為糖尿病。
  2. 2017年9月19日 · 研究者針對99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為期22週遵守低脂、低血糖的純素飲食,或遵守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的指南,結果發現,吃純素的人對血糖控制,比ADA飲食建議來得好。

  3. 2019年8月15日 · 過去第二型糖尿病被認定是成人的專利,常在40~50歲發病,若在25歲以前發病,則被稱為年輕人成年型糖尿病(MODY)。 近年來,全世界都注意到孩童的第二型糖尿病日益增多。 在日本,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在6~15歲青少年族群,以4倍速成長。 美國新診斷的糖尿病童中,第二型佔了8~45%。 美國糖尿病學會疾呼,糖尿病在青少年蔓延的速度,已經達到公衛「流行」的標準。 在台灣,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在10~12歲的女孩和13~15歲的男孩中急劇上升。 肥胖和糖尿病關係密切。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約半數第2型糖尿病兒童是肥胖的。 玩手機、看電視會減少運動時間,把孩子的腰圍愈變愈寬,提高罹病機率。 此外,家族病史也決定罹病機率。

  4. 2021年11月8日 · 如果你有第二型糖尿病,就會有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阻抗問題,可以吃適量的蘋果來緩和,進一步穩定血糖水平。 此外,你還可以喝蘋果醋,因研究證實蘋果醋能降血糖,喝醋對胰島素敏感性也有益處。

  5. 2021年3月26日 · 只要改變吃早餐時間 就能降第2型糖尿病風險.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精緻化,糖尿病成為不可忽視的疾病,更長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但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在「這個時間點」前吃早餐,就能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