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內容簡介 從無名小卒、台灣首富,到全球最佳執行長從10萬元起家、到4兆奇蹟的領導人——郭台銘獨家解讀郭台銘的個性、領導、風格深度分析鴻海全球佈局、未來戰略※附錄精美拉頁圖表「20年後,你有什麼夢? 」《朝日新聞》記者山口博敏在2016年6月22日的股東會裡,代表日本主要媒體發了第一個問題。 「我不知道當時我在哪裡? 想做什麼,但我知道20年後,我不想做什麼。 」「我希望我不用再站在這裡主持會議。 」典型的郭氏幽默,全場人士笑成一團。 接著,他說:「在那以前,我希望能讓台灣喝乾淨的水、吃乾淨的食物、呼吸乾淨的空氣。 我希望帶給台灣一個更好的社會,如北歐小國。

  2. 郭台銘手上那張紙上,寫著四個基金的名字: 第一支,當然是郭台銘老友,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的「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這支基金規模約一千億美元,至2018年為止投資了870億美元在82家獨角獸企業,這個資金規模比全球創投(VC

  3. 郭台銘是富比士2007 億萬富翁列表中,以個人資產55億美元(相當於1800億新台幣)位居台灣第二富。 2008年6月,富比士2008年台灣最有錢家族列表公佈郭台銘身價為六十億美元,位居台灣第三。 而富士康是《財富》雜誌2007年全球500大企業中排名第132名的企業。 「要做就做世界級」的哲學,也促使鴻海堅持與國際一流的系統大廠結盟:例如蘋果(Apple)、康柏(Compaq)、戴爾(Dell)、IBM等電腦大廠;思科(Cisco)、諾基亞(Nokia)等通訊大廠,以及消費電子大廠新力(SONY)等,都是鴻海重要的策略客戶。 如今,鴻海企業集團的全球版圖,已經橫跨亞洲、美洲、歐洲。 讓我們解讀郭台銘如何用30年時間,把鴻海推上雄踞世界的「代工之王」。

  4. 而隱藏在這些競爭策略背後的東西——郭台銘先生的商業精神,才更值得敬佩,也更令人玩味。郭台銘身上流淌著晉商的血液,他以平實、艱辛、細緻的管理和作風,夜以繼日地趕超德、日、美等世界先進製造企業,在自我超越中完成了躍進。

  5. 跨越時空超級比一比成吉思汗造時勢,時勢造鴻海集團「鴻」在天,「海」在地,郭台銘就是要做天地之間的生意! 短短20年,鴻海旋風橫跨歐、亞、美三大洲,比起成吉思汗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郭台銘究竟如何成就他的事業版圖?

  6. 郭台銘聽到有邏輯的分析、甚至用數字來說服他,他會更開心;在鴻海裡面,大家都說郭台銘霸氣,但郭台銘曾強調,他是「霸氣」,而不「霸道」—所謂的霸道是不講道理,郭台銘氣勢凌人,是因為願意擔責任;更重要的是,他信奉道理,這道理就是全公司

  7. 內容簡介 美國《華爾街日報》這樣評價郭台銘:「幾乎是在世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郭台銘已將他的公司變成了中國最大的出口企業以及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生產商。 」他領導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或鴻海集團),與任正非創立的華為同年誕生,對街而立,但是銷售收入是華為的6倍。 富士康也做電腦,銷售收入是聯想的3倍。 今天,他的員工遍佈世界各地,人數超過70萬。 更鮮為人知的是,從美國摩托羅拉手機、戴爾電腦、蘋果的iPod,到日本的任天堂遊戲機、新力PSP,再到芬蘭的諾基亞手機,這些世界大品牌都是由富士康代工的。 郭台銘如何白手起家,把富士康科技集團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代工之王」? 這家民營製造商如何躋身世界500大? 1971年,畢業於中國海專的郭台銘進入復興航運工作。

  1. 相關搜尋

    郭台銘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