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越滅吳之戰 是發生在 中國 春秋 晚期 吳 和 越 兩 諸侯國 間的戰爭。 越國雖然在一開始時處於弱勢,並一度亡國,但越王 勾踐 臥薪嘗膽 ,經過一系列戰爭後攻破了吳都吳城,吳王 夫差 自殺,吳國滅亡,而越國的聲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越王 勾踐 稱霸,成為歷史上 春秋五霸 中的最後一位 霸王 。 吳越恩怨. [ 編輯] 春秋後期,當中原諸侯的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 長江 下游一帶的吳、越兩國實力逐漸增強。 首先崛起的是吳國,楚國為了制約吳國,積極扶植越侯 允常 ,使得越國力量迅速壯大,從而成為吳國的心腹大患。 見於《春秋》記載的吳越交兵共有十次。

    • 概觀
    • 基本介紹
    • 背景資料
    • 點評
    • 情況概述
    • 楚敗原因
    • 相關資料

    吳越爭霸是指歷史上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互相征伐的一段時期。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侵越時所獲戰俘剌死吳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大舉攻楚前,為解除後顧之憂,又曾攻越,占領檇李(今浙江嘉興南)。

    十五年,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雙方矛盾日趨激化。從地緣上看吳國欲爭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而越國欲北進中原,更必先征服吳國才能夠打通北進中原的通道,因而引起延續二十餘年的吳越戰爭。

    兩國相互征伐多年直至笠澤之戰後,吳、越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越已占有絕對優勢。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再度攻吳。吳軍無力迎戰,據都城防守。越於吳都西南郊築城,謀長期圍困。吳數次遣使請和,均遭越拒絕。三年,城破,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中文名:吳越爭霸

    •時間:公元前544年

    •領導人:夫差、勾踐、范蠡、文種

    •參戰方:吳國、越國

    •戰役:夫椒之戰、笠澤之戰

    •地點:江浙一帶

    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侵越時所獲戰俘剌死吳王余祭。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吳大舉攻楚前,為解除後顧之憂,又曾攻越,占領檇李(今浙江嘉興南。十五年,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雙方矛盾日趨激化。吳欲爭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越欲北進中原,更必先服吳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續二十餘年的吳越戰爭。吳、越地處江南水鄉,“以船為車,以楫為馬”(《越絕書·記地傳》),雙方多為水上作戰。此時作為水軍的“舟師”已成為新的兵種,能獨立完成戰略、戰役任務。吳、越水軍有樓船(指揮船)、大翼、中翼、小翼三種主要戰艦船及突冒(船首裝有沖角)、橋船(輕快戰船)等戰船。主要戰船大翼船長20米,寬2.7米,載乘“戰士二十六人,棹(手)五十人,舳艫(手)三人,操長鉤矛、斧者(各)四人,吏、仆、...

    此戰,吳王夫差不聽伍員之言,養虎為患,終遭滅國。而越王勾踐則臥薪嘗膽,養精蓄銳,並聽取謀臣文種、范蠡之言,主要靠謀略制勝;親齊、結晉、聯楚的外交策略,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春秋末期的戰爭,已發展為智戰。當時人即認為“夫戰,智為始,仁次之,勇次之。”(《國語·吳語》記楚將申包胥言)戰爭中還出現了早期入海遠航作戰及河川進攻等新的作戰方法。

    大國爭霸

    大國爭霸是春秋時代的顯著特徵。在齊桓公首霸之後,晉、楚兩國相繼而起,逐鹿中原,爭當盟主,但終因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在春秋中葉以後,出現並霸的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晉景公採納申公巫臣的意見,開始聯合吳國,企圖利用吳國牽制楚國的右翼,使楚國不能騰出手來招駕晉國的攻勢,從而謀利。

    爭霸過程

    吳國偏居東南沿海地區,與越國為鄰,有斷髮文身之俗。據《吳越春秋》記載,當時吳國“險阻潤濕,又有江海之害,君無守御,民無所依,倉庫不設,田疇不墾。”嚴格地說,它還不能算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部落群體。在中原列國眼裡,吳是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蠻夷之國。公元前五八四年,晉景公派申公巫臣到吳國傳授車戰射御的技術,並唆使吳國背叛楚國。於是吳國不斷侵伐楚國,又攻打巢、徐等吳楚之間的小國,弄得楚國忙於應戰,疲於奔命。在晉國的扶植下,吳國的軍事力量發展得很快,國土日益擴展,聲望日益提高。中原諸侯國家和吳國開始建立了聯繫。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做了相國。他教給吳王闔閭“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府庫”等“安君治民,興霸成王”之道(《吳越春秋》),使吳國由極為落後的蠻夷之邦,一躍而成為軍事強國。公元五○六年,吳王闔閭以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聯合蔡、唐兩國興師伐楚。孫武是傑出的軍事家,為了切斷楚國本部與方城之外的聯繫,他採取中間突破的戰略,率領吳軍從淮河流域西進,至淮汭舍舟登入,翻越大別山,與此同時,唐軍東進襲取大隧、直轅、冥厄三隘(在今武勝關一帶),蔡軍循汝水至淮河、南下直取訾梁(在今固始縣)。這兩支偏師堵住了楚軍北上中原,東通齊、魯的要道,從側翼牽制住楚軍,使楚軍不敢正面迎擊吳軍,而吳軍卻乘機掃蕩楚國東境沿途的城鎮,從容西進,跟蔡、唐兩路軍隊會師,將楚國攔腰截為兩段,隔漢水同楚軍對峙。楚司馬沈系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向令尹子常建議:“請令尹封鎖漢水,自己以方城外人毀掉吳軍捨棄的舟船,回過頭來封住大隧、直轅、冥厄三隘,然後夾擊吳軍,一定能勝利。”令尹子常接受了這個建議。可惜,當他聽楚大夫史皇說:“現在楚國人都怨惡令尹,喜歡司馬,假使採取司馬的建議,那么戰勝吳國的功績就全歸司馬了。”就斷然改變主意,輕率地領兵渡漢水,與吳軍對陣於柏舉(今湖水麻城),結果一敗塗地。吳軍乘勝窮追猛打,五戰五勝,攻古了楚國的郢都。

    外因 內因

    楚國政治腐敗。 而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楚國的政治腐敗突出表現在用人問題上。楚國出人才,可楚平王專信奸邪,加害賢良,後來楚昭王上台,也胸無大志,只勉強立國,致使大批人才有的消沉,有的流走。象范蠡,出身於布衣之家,有匡世奇才,而“時人盡以為狂”(《越絕書》)。他琢磨,楚國不用,自己不能直接報效於父母之邦,不如東去助越,以越制吳,消除楚國東顧之憂,將全部的才智曲折地貢獻給生養自己的故國。於是,他邀好友文種一起告別了家鄉,踏上東去越國的道路。

    越國

    越國是古代越族建立的國家。傳說其先祖乃大禹的後裔,被封於會稽(今浙江紹興),“文身斷髮,被草萊而邑”(《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歷二十餘世而至允常。公元前五一○年,吳王闔閭攻越,正是允常在位時。吳王闔閭攻占郢都後,慶功作樂,流連忘返,國內很空虛。越王允常乘機襲吳國。吳王闔閭之弟夫概也悄悄溜回吳國,自立為王。恰巧這時,楚大夫申包胥哭秦庭七日,求來救兵,吳王闔閭被迫跟楚國講和,匆忙回師,趕跑夫概,保住王位,而楚國也僥倖復活。楚昭王接受了痛苦的教訓,開始勵精圖治。為了解除吳國對楚國的威脅,他採取聯越制吳的策略。

    吳王闔閭決心打敗越國。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踐繼位。吳國起兵攻越。吳越兩軍戰於檇李(今浙江嘉興南)。吳國的軍隊陣列整齊嚴肅,越王勾踐派敢死隊衝鋒失敗,就改用罪人在陣前集體自殺,吸引吳軍的注意力,然後空襲吳軍,越將靈姑浮揮戈刺傷吳王闔閭,吳軍敗退,闔閭死於途中,其子夫差繼位。夫差將闔閭葬於虎丘。夫差派專人侍立宮門,每逢夫差出入,便發問:“夫差,越王殺害你父親的仇恨你忘掉了嗎?”夫差則回答:“不敢忘,不敢忘!”過了兩年,吳國出動精兵攻越國。夫椒(古山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一戰,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僅剩五千人,被吳軍包圍於會稽山。文仲、范蠡說服勾踐忍辱圖存,厚賂吳王夫差的寵臣伯嚭,向吳王求和。吳相國伍子胥表示反對,他舉夏代少康中興的故事,勸告吳王,消滅越國,以絕後患。吳太宰伯嚭既貪圖越王勾踐的財貨,又嫉妒相國伍子胥的功勞,極力慫恿吳王答應越國的請求。吳王夫差終於允許求和,但條件是越國必須臣服於吳國,並要勾踐到吳為奴三年。勾踐帶范蠡來到吳國當馬夫。每天早上餵馬擦車,以備夫差田獵,遊玩;晚上棲身於石屋,守在闔閭的墳旁,期待三年一過,重返越國,最使勾踐君臣提心弔膽的伍子胥,他常常勸吳王殺掉勾踐。因此,勾踐必須裝出萬分忠於吳王的表現,而且不能讓吳王發覺半點矯飾做作。范蠡為此煞費苦心,他聽到夫差病了,就動員勾踐為吳王嘗溲辨疾,以感動他。這招果然靈驗,夫差誤以為勾踐確實屈服了,便如期放他回國。勾踐回國後,身邊總放著一個苦膽,坐臥飲食不忘先嘗苦膽,藉以牢記會稽之辱。范蠡為勾踐制定一套保民、富國、強兵的方針。勾踐親自耕田,夫人親自織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禮賢下士,賑貧恤死,深得民心,越國很快富起來。相反,吳王夫差因勝利而驕傲自滿,腐化墮落,偏信奸佞術宰伯嚭,殺害忠誠的相國子胥,政治日趨腐敗。吳王夫差看不到越國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心想北上爭霸。公元前四八年,他乘齊景公新死之機,伐齊,在艾陵打敗齊軍。公元前四八二年,吳王夫差通知中原諸侯到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開會。會上,吳、晉兩國爭當盟主,結果歃血時,先吳後晉,魯、邾等小國也分別“賦於吳八百乘”和“六百乘”(《國語·楚語》)。黃池之會使吳國達到了北上稱霸的目的,但也標誌著吳國霸業的終結。 就在吳王夫差參加黃池之會的時候。越王勾踐率兵攻進吳都,俘虜了太子友。夫差聞訊後,急忙從北方撤軍回國。但吳軍長途跋涉,疲勞不堪,無法抵抗越軍的進攻。夫差只得派伯嚭攜帶豐厚的禮物去越國求和。越王勾踐估量眼下還不能滅掉吳國,就答應同吳國講和。公元前四七八年,越國再次攻吳國。兩國軍隊在笠澤夾水對陣。夜裡,越軍左右兩小隊兵卒或左或右,擊鼓吶喊,佯攻吳軍兩翼。吳軍分兵防禦,而越國三軍主力暗暗涉水,猛攻吳國中軍,吳國大敗。公元前四七三年,越軍第三次大規模進攻吳國,將夫差包圍在姑蘇山上。吳正派公孫雄肉袒膝行,向越王勾踐求和。勾踐想答應,范蠡說:“過去天意叫吳國滅掉越國,可吳國偏偏不乾;現在天意叫越國滅掉吳國,難道大王要違背天意嗎?”吳使聞聽淚如雨下。勾踐遂說:“請夫差遷到甬江以東,讓他管理一百戶人家。”夫差羞愧交集,對勾踐說:“我真沒臉見子胥呀?”伍子胥

    這時,越國已成為地跨江、淮的東方大國。起王勾踐率領軍隊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東滕州市)與齊、宋、晉、魯等國諸侯會盟。各國都聽越的號令。周元王正式派人賜給勾踐祭肉,命他為霸主。此後,勾踐為長期稱霸中原,遷都琅琊(今山東諸城市)。直到戰國中期,越國才被楚國打敗。

  2. 2023年10月23日 · 吳越爭霸是指歷史上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互相征伐的一段時期,其中最出名的最出名的一段故事就是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越王勾踐(今屬於浙江人)的臥薪嘗膽的勵志故事。

  3. 這場戰爭史稱「檇李之戰」,埋下了吳越兩國的深仇大恨。 在檇李之戰中,越王勾踐先派敢死隊進攻,三次衝向吳陣,但不成功,因此他認為只能智取,不可強攻。

  4. 2020年5月7日 · 春秋最後一次霸主的爭奪中,吳越雙方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波濤洶湧的春秋末年,探尋吳越相爭背後的「國際力量」。 晉楚爭雄:美女引起形勢逆轉. 春秋時期,周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爭霸,其中晉楚爭霸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成為吳越爭霸的濫觴。 晉國及其周邊國家. 公元前636年,晉獻公長子重耳在秦軍護送下,帶領狐偃、趙衰等心腹回國,除掉了侄子晉懷公和一干佞臣。 重耳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晉文公。 晉文公大權在握,封賞功臣,建立三軍,獎勵墾荒,國力蒸蒸日上。 登位第二年,晉文公高舉「尊王攘夷」大旗,派兵平定周室內亂,擴展了領地,從此晉國繼承了齊國的霸主地位,與北上擴張的楚國針鋒相對。 春秋初年,楚武王起數代君王勵精圖治,楚國降服了漢水諸國,控制了豐富的青銅資源。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越滅吳之戰是春秋末期位居長江下游的兩個諸侯國吳和越之間進行的最後一次爭霸戰爭。 自公元前510年開始,持續至公元前475年,歷時共35年,中經吳伐越的槜李之戰、夫椒之戰,越伐吳的笠澤之戰和姑蘇圍困戰,最終迫使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

  7. 十五年,吳軍主力在楚都郢時,越乘機侵入吳境,雙方矛盾日趨激化。吳欲爭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越欲北進中原,更必先服吳才有可能,因而引起延續二十餘年的吳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