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2日 · 陳培榕副院長表示,常見引起眩暈的原因包括「前庭神經炎」和「迷路炎」;前庭神經是連接內耳到腦部的神經,發炎可能使人感到頭暈目眩,而迷路炎則為週邊前庭及耳蝸發炎。 這兩種疾病都會造成較嚴重的頭暈,且通常持續好幾天,發作時會嚴重失能,噁心嘔吐、脫水及疲倦;尤其迷路炎還會伴隨著耳鳴和聽障症狀,往往使人更難以忍受,雖無生命危險,但卻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陳培榕副院長指出,前庭神經炎常以急性症狀表現,許多病人因劇烈的頭暈目眩、甚至噁心想吐而至急診就醫,除了臨床症狀,醫師也會安排前庭平衡、眼球震顫及神經學等理學檢查,並以磁振造影確認或排除腦幹、小腦中風等中樞性疾病。 陳副院長呼籲民眾若有嚴重暈眩的問題,建議至耳鼻喉科門診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確認狀況後找對醫師,才能解決天旋地轉的困擾。

  2. 2017年8月20日 · 醫師指出,偏頭痛是一種病,也是大腦過敏的徵兆,常伴隨暈眩、耳鳴等問題,令許多人不堪其擾,其實只要控制睡眠和飲食就能有所改善。 更多 ...

  3. 2023年7月11日 · 同時也舉出五種常見的眩暈,分別為脊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耳石症)、梅尼爾氏症、偏頭痛眩暈(前庭偏頭痛)和前庭神經炎。

  4. 2022年8月17日 · 陳醫師提到,如平時有暈眩症狀,建議把頭暈時的狀況記錄下來,透過紀錄便能了解暈眩的頻繁度、何種情況下會暈眩以及暈眩當下的症狀與細節等 ...

  5. 2024年3月28日 · 諾羅病毒. 導致食物中毒也十分常見,食藥署指出,多半是因處理餐食人員衛生習慣不佳導致交叉感染,或者食物未徹底加熱,如生蠔等貝類,吃下肚都可能染上諾羅病毒。 另外,天然毒(植物性毒素、麻痺性貝毒、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等)以及化學物質(農藥、重金屬)也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有可能是米酵菌酸造成的嗎? 針對寶林茶室案食物中毒案,衛福部28日表示,其中一名死者解剖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 米酵菌酸相當少見,最早是在印尼椰子發酵餅被發現,也會出現在米製品,都是發酵過程被罕見細菌污染形成。

  6. 2020年9月15日 · 疾管署今天宣布,台灣出現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為東部1名80餘歲男性,出現米湯樣腹瀉、全身無力暈眩,目前住院治療。 個案有隔餐食用習慣,但 ...

  7. 2023年7月2日 · 今天全台天氣炎熱,醫師提醒,預防熱傷害要避免長時間曝曬或高溫密閉環境,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感到暈眩虛弱務必休息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