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潘政琮 (英語: Pan Cheng-Tsung ,1991年11月12日 — ), 台灣 男子職業 高爾夫球 運動員。 2019 PGA Tour RBC傳承賽冠軍。 曾於就讀 華盛頓大學 期間參加大學高爾夫賽事共奪得8座冠軍 [2] ,並於 2020年東京奧運 獲得 高爾夫男子個人 銅牌,成為台灣史上首面奧運高爾夫項目獎牌得主,也是亞洲第一位奧運高爾夫項目男子獎牌得主。 [3] 職業生涯 [ 編輯] 在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都透過資格賽取得 美國高爾夫公開賽 的參賽資格,2011年在前兩回合繳出74與78桿被淘汰,2013年以兩回合144桿並列20晉級,最終以295桿並列45名。 也成為台灣首位業餘晉級年度4大賽的選手。

  2. 2024年2月26日 · 東京奧運打下歷史性男子 高爾夫 銅牌的 潘政琮去年因左手腕傷勢缺席美巡賽5個月今年頭兩站又遭淘汰但今天墨西哥公開賽拉尾盤」,決賽輪拖著病體奮力繳出65(-6排名從20直接竄上並列17名進帳145分整的聯邦快遞盃積分也讓小潘保住美巡賽全卡資格讓他直呼感謝。...

  3. C.T. Pan. 58,841 likes · 5,741 talking about this. 奧運銅牌,PGA Tour冠軍,華人第一位在總統盃國際隊得分與業餘球王,美國名人賽華人歷史最佳成績-7th。 亞運2金1銀1銅。 工作請洽:director@ctpanfoundation.org.

    • 64.9K
    • 841
  4. 2024年2月26日 · Getty Images提供. 台灣高球好手潘政琮週日在維丹塔墨西哥公開賽Mexico Open at Vidanta擊敗病魔取得並列第三名的好成績更棒的是這讓他拿到了2024年剩餘美巡賽季的全卡曾在美巡賽拿下一勝的潘政琮週日決賽飆出負6桿的65桿佳績最終輸給奪冠的傑克納普Jake Knapp5桿。...

    • 不自滿,帶他走向世界舞台
    • 從不會說英文,到進入華盛頓大學
    • 美國的「英雄主義」──「很競爭但也很公平」
    • 我接受很多人的幫助,應該傳承下去
    • 「台灣是魚缸、世界是海洋,學會做對的選擇」

    潘政琮在 15 歲時奪下亞洲運動會的銀牌,創下年紀最小的銀牌得主紀錄,不過他並不把成績歸因於天分,更多的是不間斷的努力與不服輸的個性。 在台灣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高爾夫球被認為是「貴族運動」,球員都是「含著金湯匙出身」。但潘政琮卻恰恰相反。 如同不少媒體報導過,潘政琮小時候的經濟環境並不富裕,因為父母在球場工作,對高球產生興趣,潘政琮 5 歲就開始以最克難的方式練習,沒錢請教練便與父親到書店看教學書,將動作跟技巧記在腦子,就連比賽的第一套球桿也是撿球友淘汰的,一桿一桿慢慢湊齊。 他坦言,「一開始爸爸比較嚴厲,以半逼迫的方式要求我固定練習,練習到一定程度之後,一定會覺得每天來這邊練球有點乏味,」而真心愛上高球的轉捩點,是在他 12 歲第一次出國比賽,於菲律賓國際青少年錦標賽一舉奪冠,接連賽事也...

    不過到了美國,才是更大挑戰的開始。首先,當然是語言與文化的重新適應。 「那時候英文只看得懂幾個字,連句子都組不起來,」潘政琮第一年上語言學校,與老師一對一進行會話,「整整兩個小時都是老師在講話,我只能回答"Yes, Yes, Yes..."那時候跟朋友都講不出話來,也鬧出幾個笑話,」潘政琮現在說來雲淡風輕,但可以想見,一個 15 歲的少年隻身赴美,頭幾個月適應期的難熬。 而除了文化語言的隔閡,更大的挑戰,來自於親身體會「世界之大,對手之強」。 16 歲那年,潘政琮自信滿滿地在美國越級打業餘比賽,卻發現不論怎麼打,自己的名次都沒有以往的優秀。 一開始他責怪自己,認為自己適應不良、打不好,甚至陷入低潮。 「但後來發現其實是我給自己太多的期待與錯誤的定位──我在台灣比賽成績一直很好,可能是因為當時...

    靠著獎學金在美國念書與維持生活,對潘政琮來說每一年都是挑戰,「在高中時,每一年的三月,我都會去問教練:請問明年您會給我一樣的獎學金嗎?」 他直言,自己在美國念高中時(獎學金)是一年一簽,接著在名校華盛頓大學中,校方對課業和比賽同等重視,要順利畢業沒有他途,學業和訓練必須自己想辦法兼顧。 「美國『英雄主義』是很現實的,在運動場上更現實,你比賽打得好的話,就打開很多扇門;可是打不好的話,門就自動全部關上了,」現實的壓力,也曾讓潘政琮無時無刻不戰戰兢兢。 「但後來我比較看開了,最終(來美國)就是為了要讓我自己進步跟學習。而沒有打比賽的話我就不會進步,比賽是增進我球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潘政琮面對競賽的正向態度,讓他能夠適應美國的競爭制度。 更重要的,是他也逐漸喜歡上美國雖現實,但「公平」的體育環境...

    2016 年他們開啟第一場正式的分享會「信天翁從全國出發」,地點選在潘政琮從小練球的苗栗全國高爾夫球場。 為期兩天,潘政琮向 50 位由家長陪同的學齡小朋友,免費分享自身在美國從高中教育到巡迴賽系統的所有經驗。不只室內的講座,更到戶外教小孩打球的技巧。 當問到在自己起飛的階段,應該忙碌得自顧不暇了,怎麼還願意將分享會化為每年度的計畫時,他充滿感謝的回答: 「其實自己一路走來,受到很多人的幫助,他們都跟我說不求回報,只希望我未來有成就的話,能幫助更多人,所以我覺得現在有一點點小成就,就應該做一點事情。」 潘政琮說這想法一直都放在心上,更強調不希望等到自己「真正成名」後才去傳承,「那感覺很不好」。 「我認為現在就跟那些小孩培養感情的話,未來每一年都做,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更多,因為這讓我與他們之間的...

    面對目前許多對未來徬徨的台灣年輕人,潘政琮分享自身的感觸,「有機會就出國,在台灣我們是很小的魚缸,可是世界是一片海洋,你要出去跟人家拼鬥,你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他也提醒,年輕人可能會被現有的環境限制住,但世界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而不論在海內外,面對各式各樣的壓力、挑戰,甚至冷言冷語,潘政琮全部經歷過。 「但就算不被別人看好,也不需過分在意,」潘政琮用自身的例子舉例,因為小時候個子嬌小,很多人本來都不看好自己,「但你說我不好沒關係,我就去打比賽證明給你看,我還滿喜歡那樣子的,」潘政琮笑了一下接著說,「被人家看扁,卻用無可反駁的實力證明給他們看,然後你看他的臉色,老實說會很有滿足感,」幽默的言語,逗得採訪團隊也跟著笑了出來,也由此看出他的抗壓精神。 訪談的最後,潘政琮露出認真的表情說: 「...

  5. 2021年8月7日 · 東京奧運高爾夫銅牌得主潘政琮不只是台灣的驕傲美國西雅圖也以他為榮。 「西雅圖時報標題以前哈士奇隊的高爾夫球星稱呼潘政琮引述他的話說贏得奧運銅牌比PGA冠軍更棒」。 哈士奇是華盛頓大學校隊吉祥物潘政琮2012年到2015年之間在西雅圖的這間大學就讀為校拿下8座冠軍是校隊史上最多勝的高爾夫選手。 潘政琮現在使用的球桿上仍有代表學校的紫色。 報導開頭提到,4座大滿貫賽冠軍、高爾夫名將麥克羅伊(Rory McIlroy)賽後感言:「我人生當中從來沒有為了爭第三名這麼努力過。 東京奧運高爾夫賽事1日最後一天賽程,共7名選手並列第3,進入「7搶1」延長加洞賽。 打敗名將麥克羅伊的人,就是來自台灣、現年29歲的潘政琮。

  6. 相關報導. 潘政琮台灣男子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潘政琮在就讀華盛頓大學期間參加大學高爾夫賽事共奪得 8 座冠軍。 在 2011 年、 2013 年、 2015 年、 2017 年與 2019 年都透過資格賽取得美國高爾夫公開賽的參賽資格: 2011 年在前兩回合繳出 74 與 78 桿被淘汰。 2013 年以兩回合 144 桿並列 20 晉級,最終以 295 桿並列 45 名,也成為台灣首位業餘晉級年度 4 大賽的選手。 2015 年轉職業第一場比賽就是美國公開賽,以並列 64 名作收。 2016 年自威巡賽畢業,成為台灣 32 年來第一位站上美巡賽 PGA Tour 的選手。 2013 年 6 月潘政琮在世界業餘高球排名站上第一名,成為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台灣選手。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