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4月1日 · 使用 proj 在 itrf 與 twd97 間轉換. 日常我都是使用 proj 作座標轉換, 從經緯度座標轉到平面座標或地心卡氏座標。. 最近因為使用了 network-rtk 相對定位, 需要處理 gps 的 itrf 座標系統 與台灣的 twd97 系統座標不同的問題, 所以搞了幾天,終算弄懂怎麼用 ...

    • 引言
    • 雷達影像相比可見光的優勢
    • 合成孔徑雷達
    • 雷達影像特性
    • 強度分析
    • 干涉分析
    • 參考資料

    交通大學土木系,在 2018-12-18 邀請到中研院的林玉儂院士,分享 sar 合成孔徑雷達影像在遙測上的應用。sar 影像近年越發受重視,因為能不受天候觀測,同時 sar 影像的特性也與傳統光學影像不同,需要特殊的分析方法,是可以期待的發展方向。

    雷達主動發射電磁波後觀測反射訊號的技術,使用的波長主要在數公厘到數十公尺等級。由於波長較長,不會像可見光完全被雲層遮蔽,因此可以不論天候觀測。更由於雷達屬主動觀測,不像可見光光源為太陽,只能在白天觀測,更可以不受限制。 相比可見光,先是受日夜限制,晚上無法觀測,就去掉一半的時間是無法運作的。再加上人類活動地區,多數是有降雨分布的,也就有更多的雲層遮蔽,可見光影像常因此無用武之地。 以東亞地區來說,防災是雷達影像的主要應用,在地震、颱風、海嘯過後,要能快速掌握受災區域情況,最快就是用衛星影像製圖。但颱風或洪水時,災區常都是雲雨天,可見光根本看不到東西;也就造成關鍵時刻無圖可用的窘境。而雷達影像正好可以解決此一問題,也就成為災後製圖的首選。

    傳統雷達使用實體天線發出雷達波,稱為 實孔徑雷達。雷達波的解析度也就是雷達波束的寬度,若要發出極窄的雷達波,必須有極長的天線。但以飛機或衛星而言,配備巨大的天線是不可能的。 合成孔徑雷達則突破了這層限制,合成孔徑雷達是在飛機前進時,連續發出多次雷達波,再將在航線上成一直線的各點雷達波回波記錄合成,就能摸擬出一個長天線的結果。

    雷達影像採用傾斜觀測,和一般光學影像是中心投影成像不同。因為雷達的波長較長,解析度較低,需要介由傾斜觀測不同時間的回波分辨不同距離的地物。也因此雷達影像會有與中心投影中高差位移方向相反的 forward shortening現象。 而在地型上,也會因為坡向朝向波源,倒致回波訊號較強,或是背向波源倒致回波較弱。在背向波源坡度過大時,也會出現陰影。

    強度分析是直接用回波強度值成像,和一般可見光影像展示的方式相同。雷達影像可以只用強度成像成類似灰階影像的結果。雷達回波強度方便的用途是用來分析水體,因為無論是水面或單純潮濕的地面,對雷達波的回波強度都較乾燥區域低。 另一主要用途是分析地型粗糙度。一般來說,越粗糙的地型回波越強。上例的水體則是極為平滑的面,所以回波較弱。而粗糙度如果應用在海面上的話,則是在風速越強處,海浪會越破碎,因此可以做為海上天氣預報的參考。

    InSAR是另一種 SAR 影像分析方法,使用二張帶有相位資訊的 SAR 影像相減,以相位差分析地表高程變化。在衛星軌道上同一點不同時間對同一地所拍攝的 SAR 影像,如果地表無變化的話,每一點與衛星的距離不變,那二張影像中各點的相位應該會相同。如果地表有起伏,例如抬升了 5 公分,來回距離會少 10 公分;那對波長是 20 公分的 L band,回波就會快半個波長,就會有半個波長的相位差,以此就能看出地型變動。 但也因為只能觀測到相位差,當變動到一個相位差時,就會回到同一相位。而以地表變型來說,多數變型都是漸變的;也就是二張影像中,少部份地區開始抬升時,相位差會漸增,然後超過一個相位差又歸零,周而複始。以偽彩色表現的話,解讀上可以看成連續但無標高以彩度表現的高差等高線圖。在高程變化上表現為...

    earth esa radar

    1. https://earth.esa.int/web/guest/missions/esa-operational-eo-missions/ers/instruments/sar/applications/radar-courses/content-2/-/asset_publisher/qIBc6NYRXfnG/content/radar-course-2-parameters-affecting-radar-backscatter 2. 另一主要用途是分析地型粗糙度。

    科技大觀園 從太空看海洋

    1.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WZj.htm 2. 則是在風速越強處,海浪會越破碎,

    維基百科上對 corner reflector 的解釋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rner_reflector 2. 角落的全反射

  2. 2018年10月11日 · 教授. 佚名. 作者. gholk. 日期. 2018-10-11T14:41:11.022Z. 關鍵字. gis,geomatics,report. 摘要. gis 第二次作業,要以 utm 投影與台灣作題材,主題自訂。 然後內容必須包括 utm 簡介與在台灣地區的誤差。 我簡單計算了 utm 51 區的標準尺度割線位置, 並取了台灣島上幾個點計算與比較 utm、twd97、大地線的誤差。 utm 介紹. utm 是主要由美國軍方使用的地圖投影, 使用範圍是全世界除南北極區外的地區。 utm 使用橫麥卡托投影法, 將全地球每 6° 經度分為一 區 , 共分為 60 帶,數字編號。 並緯度每 8° 分為一 帶 , 分為 23 帶,以英文字母編號。 但帶與區並非絕對,在地球上數處有例外。

  3. 2020年6月17日 · 交通大學土木系測量組, 在 2020-05-20 邀請輔仁大學的李曉祺教授來演講, 分享她在高光譜影像分析的演算法上的經驗與研究成果, 並包含將高光譜影像分析的演算法應用在其它領域上的心得。 影像與光譜. 最早的攝影技術是單一光譜,也就是黑白影像。 黑白影像只單純記錄光照強度, 因此在展示上只能表現最弱的全黑色到最亮的全白色。 後來發展的彩色攝影,則以多層的感光劑搭配濾光劑, 從而能分別感應紅、綠、藍三原色的強度, 對應人眼的三種感光細胞,因此可以還原出彩色影像。 現代的影像則多為數位影像,採用感光的電子元件來記錄入射光強度。 不同顏色的光,也就是不同頻率的電磁波, 若同時記錄人眼可見的頻率以外的光,即為多光譜影像。

  4. 2019年5月21日 · CryoSat-2. 本次作業的資料是 CryoSat-2 衛星, 是歐洲太空總署的研究用衛星, 主要目的是觀測極區的冰層厚度變化, 也就是觀查溶冰情形。 其軌道傾角為 92.03° , 代表能觀測 87.97° 為止的大部份極區。 運用高程計算重力. 衛星高在海面上得的就直接是海水面, 而大地基準面就是定義為接近平均海水面的等位面。 所以觀測到的海面高,扣除潮汐影響、海水面地形後, 就能得到 geoid。 計算殘餘大地水準面梯度. 在 cryosat-2 得的海面高, 扣掉海面地型後就是實際得的 geoid。

  5. 吳相忠老師開設課程地籍測量的第三次作業。. 第二次錯過了, 今天最後一天才發現第三次期限要到了, 趕快寫一寫。. 若已知站 A 圖根點之 TWD97 X、Y 坐標為 (203480.69、2721758.81), 參考圖根點 B 之 TWD97 X、Y 坐標為 (203650.02、2721465.33), 今以光線法得界址點 1 ...

  6. 為解決坐標轉換,提出「坐標歸零」的觀念。 e-GPS 系統其實提供的是一把精度絕對準確的尺, 尺的一端是測量基準,加上量值後, 尺的另一端是(基準點+量值)後的成果。 由此可知,尺的另一端是(成果值)為何, 就看儀器是以那個測量基準點做測量依據的。 亦即點的坐標成果為何,與起點的坐標有關, 作業前,要將衛星定位儀內部系統歸零到地籍控制點, 謂之「坐標歸零」。 控制點相對距離可能不變。 試問:坐標歸零的觀念在地籍測量優缺點有那些? (50 分) 優點是歸零後,測量結果即是地籍座標, 免去座標轉換的步驟。 缺點是每次測量前都要先歸零。 另外隨地殼變動,就算採相對座標, 也有可能出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