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3日 · 高血壓的定義. 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對動脈管壁造成的壓力,心臟打出血液打到動脈時的壓力,就產生收縮壓(Systolic),心臟舒張時,血液回流的壓力,則是舒張壓(Diastolic)。 這兩者分別代表了血管在心臟舒張和收縮時,所承受的壓力。 壓力大小的變化造就了高血壓和低血壓(Hypotension)。 影響血壓變化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心臟泵送的血液量,每一次心搏送出的血液量愈多,血管要承受的壓力也愈大;另一個原因則是動脈管徑大小,我們時常聽到的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就是造成血管堵塞、窄化的疾病症狀,而這往往會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簡稱冠心病)等心臟疾病。

  2. 2019年10月9日 · 高血壓便是血壓持續處於高水平的慢性疾病,由於血液必須依靠正常的血壓才能夠在身體運行,輸送氧氣和營養到各部位,因此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有可能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冠心病、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及甚至早逝等。 【高血壓】不痛不癢卻是無聲殺手! 當心高血壓引發4種併發症 【血壓高注意】血壓要怎麼量? 掌握「722」原則有助量得準! 以成年人來說,他/她的收縮血壓處於140毫米水銀柱(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達到90毫米水銀柱或以上,便是患上高血壓;如果收縮壓處於120至139毫米水銀柱之間,或舒張壓處於80至89毫米水銀柱之間,則屬於前期高血壓。 至於小孩或青少年,假如重複量度的收縮或舒張壓的度數相等或高於同年齡、高度和性別人士的血壓的第95位百分位數,則表示患有高血壓。

  3. 2024年5月25日 · 台灣近年高血壓定義與控制目標自140/90 mmHg下修至130/80 mmHg。 722原則: 血壓測量應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晚2次、每次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值,方能檢測出穩定、較接近自身狀態的血壓數據。

  4. 2019年10月24日 · 目前醫學共識的正常血壓標準,落在收縮壓小於120 mm Hg,舒張壓小於80 mm Hg。. 收縮壓介在120到130 mm Hg之間算是血壓略高,可稱為「高血壓前期」。. 「高血壓第一期」是收縮壓介在130到139 mm Hg,或舒張壓介在80到89 mm Hg。. 「高血壓第二期」是收縮壓超過140 mm Hg ...

  5. 2022年12月14日 · 高血壓是十分常見的健康問題,除了由醫生診斷患上高血壓外,日常在家量血壓,又應如何評估自己血壓是否正常呢? 根據 國際高血壓學會2020 公布的資料,成人不分男女的血壓指標: (按圖 👇👇👇):

  6. 2022年6月15日 · 陳韋螢指出,2017年時曾訂高血壓定義為140/90mmHg,但在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中,已將高血壓下修到130/80mmHg,因此民眾若連續7天量測居家血壓的平均值大於或等於130/80mmHg,就要懷疑有高血壓問題!

  7. 2020年7月9日 · 什麼是高血壓心臟病? 在談高血壓心臟病前,我們得先了解高血壓的定義。 根據台灣衛福部所引用之美國報告表示,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或等於90毫米汞柱,就屬於高血壓。 不過民眾需特別注意,心臟收縮壓12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80~89毫米汞柱,就已經算「高血壓前期」,最好開始改變生活型態,並定時測量血壓,避免高血壓情況惡化。 長期血壓高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只要是由高血壓所造成的心臟疾病,都能通稱為高血壓心臟病,以下列出三種高血壓對心臟可能造成的危害。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