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23日 · 黃啟訓說,小腦橋腦角腫瘤早期症狀主要有單側耳鳴或聽力減弱(占85%)、臉麻、頭昏、平衡功能異常,晚期則會有手抖、及運動功能障礙等,最後 ...

  2. 2019年6月28日 · 蔡金吾說,這次研究主要針對小兒最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小腦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發生率約占幼童顱內腫瘤的14.5%,腫瘤往往會堵塞腦室 ...

  3. 2023年4月10日 · (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屏東縣10日電)屏東一名婦人因血壓飆升到屏東基督教醫院就醫,檢查發現腦部有一個4公分腫瘤,藉由院方引進的3D導航系統輔助,幫醫師「引路」準確下刀。 屏基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61歲的田姓婦人因血壓飆高到急診室就醫,藥物治療後血壓雖下降,但仍感覺頭部昏昏脹脹,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腦部左前額葉有一個4公分大小的腫瘤,隨即安排住院準備手術。 屏基提及,人類神經系統直接間接調節控制著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而神經外科手術常常要在重要的神經之間去切除腦瘤或腦血管病變,十分注重精準細密,稍有失準就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受損帶來併發症。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4. 2021年3月11日 · 過去腦瘤一直被醫界視為棘手難題,多達98%藥物都無法通過「血腦屏障」是關鍵。 長庚團隊首創超音波療法,成功打開血腦屏障,也開啟腦瘤治療一 ...

  5. 2022年6月9日 · 惡性腫瘤持續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以及美國腦瘤病例登錄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CBTRUS)的統計報告顯示,每年估計約有2萬筆的腦瘤新病人被確診,台灣每年約有400名惡性膠質腦瘤新病例。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其中,多形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是相當惡性的原發性腦部腫瘤,1個月內最快可長大16倍,且手術切除腫瘤後的復發率高,常使病人需要反覆進出醫院接受治療。 醫學上現有治療惡性腦瘤的常規療法,包含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效果非常有限,急需新一代療法的開發。

  6. 2019年8月14日 · 台大醫院導入人工智慧 找出可疑腦瘤僅需30秒.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4日電)面對體積小、位置深、數量多的腦瘤,臨床上雖能以放射線治療 ...

  7. 2023年4月28日 · 六歲蔡小妹(化名)因感染A型流感引發「兒童急性壞死性腦病變(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 ANEC)」,造成腦部嚴重受損,昏迷指數低到必須插管,醫療團隊將所有常規治療降低腦壓的藥物都用上了,病況也未見起色。 由於病情惡化相當快速,情況危急,花蓮慈濟醫院兒童神經科主任王傳育在與家屬討論過後,使用突破性的「低溫療法」控制嚴重腦炎,成功降低腦壓,讓蔡小妹脫離險境,並於二週後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