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貶值 (英文:Devaluation)或 貨幣貶值 是指某一特定 貨幣 相對價值下降,此相對價值一般會以兌換為其他貨幣單位後的金額為準 [1] 。 貶值的反義詞是 升值 ,是指貨幣的相對價值上昇。 貨幣的升值或貶值會反映在 匯率 上。 貨幣貶值和 通貨膨脹 不同,通貨膨脹是指某一特定 通貨 可購買的 商品 或 服務 (即 購買力 )減少。 貨幣貶值後,需用較多的本國貨幣兌換等值外幣,因此不利於 進口 ,也會造成國內進口商品物價的上漲。 不過對於商品 出口 而言,因為等值本國貨幣所對應的外幣下降,對於出口有利 [2] 。 早期的定義 [ 編輯] 早期典型的貨幣是用金或銀製作的 硬幣 ,其中的重量及 貴金屬 的比例均由政府訂定。

  3. 若黃金與外匯儲備外流後仍不能阻止本幣幣值下降,就只有公開宣布本幣貶值,使本幣購買力下降,將外匯危機向外轉嫁。 其結果又會引起貿易夥伴國同時採取貶值措施,引起整個外匯秩序的混亂。

  4. 但在元代中葉至大(1308-1311)及元末至正,因為紙幣被過量印製而大幅貶值,才鑄造銅錢作為輔助性貨幣。 蒙古滅南宋 時, 南宋 的 會子 是 東南 、 四川 ,和 湖南 地區的主要貨幣,用於財政收支和交易。

  5. 中華民國政府 為解決惡性 通貨膨脹 問題,實施幣制改革 重估幣值 (英語:Revaluation) ,以四萬圓換一圓之比例改換發流通新式貨幣。 此前發行之臺幣稱為「舊臺幣」,改革後發行之貨幣即稱之為新臺幣、或僅簡稱為臺幣。 新臺幣單位為「圓」,或簡作「元」。 民間說法有稱「塊錢」, 臺語 為「箍 (臺羅:khoo)」 [9] ,「一塊錢」、「一塊」、「一箍(tsı̍t-khoo)」即指新臺幣壹圓。 新臺幣常見的英文縮寫包括NTD、NT$,而縮寫TWD係依據 ISO 4217 之 國際標準 制定,前二碼為臺灣的國際代碼「TW」,末碼則指新臺幣貨幣單位「圓」(dollar),通常使用在外匯匯率及國際貿易。 簡史. 區域貨幣(1949年-1961年)

  6. 若黃金與外匯儲備外流後仍不能阻止本幣幣值下降,就只有公開宣佈本幣貶值,使本幣購買力下降,將外匯危機向外轉嫁。 其結果又會引起貿易夥伴國同時採取貶值措施,引起整個外匯秩序的混亂。

  7. 中央銀行通常無法對貨幣收取負利率,甚至收取零利率通常也產生的刺激效果小於略高的利率。 在封閉經濟中,這是因為收取零利率也意味著政府證券零報酬,或短期內甚至負報酬。 在開放經濟中,它產生套利交易,並貶值貨幣。

  8. 政府官方說法: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法幣大幅度貶值,連帶使舊臺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臺灣物價水準急遽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