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友栽培參考,以生產優質與健康之小果番茄供國內消費市場。 一、栽培適期:建議播種期為9-11 月,於10-12 月定植,可於12 月採收至翌年4 月。 二、品種選擇:目前市場以紅色及黃色的果實為主流,紅色品種主要有‘玉女’、‘蜜3’、‘聖女’

  2. 栽培管理方式. (一)種植適期:有機番茄著重在適地、適時種植。 大果番茄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種植;小果番茄耐熱性較佳,除秋冬之際外,耐熱品種尚可於春、夏季種植。 (二)土壤選擇:以無污染,且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酸鹼度在pH5.6~7. 5間之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最為合宜。 田區需與慣行栽培田有所區隔,以水田為前作最佳,避免與茄科、洋香瓜連作。

    • 904KB
    • 8
  3. 一、適宜栽植風土條件. ( ) 氣候條件. 番茄喜愛涼爽乾燥氣候,最適生育溫度為範圍10-33°C ,土壤溫度為18-23°C,最佳結果溫度則為19-24°C ,溫度超過30°C時,則發育不良,果實著色不佳,不呈紅色而呈橙黃色。 當夜溫過高時,易引起嚴重落花現象,致使結果不良或所結果實較小;溫度過低時,生育緩慢。 日照長短與番茄花芽分化並無顯著關係,但光照強弱對花芽發育則影響甚巨。 在光照強度低弱時,易發生徒長、落花之現象,且果實不易肥大。 一般番茄最適合的光度範圍為50-80 Klux,氣候以晝夜溫差較大、雨量稀少或無雨、濕度偏低( 幼苗期土壤相對溼度30-50 % 、結果期土壤相對溼度75-85 %及空氣相對溼度50-60 % 為宜)、日照充足之條件下,為番茄較佳生長環境。

    • 一、摘要
    • 二、前言
    • 4.1植株生長型態與環境差異
    • 五、結論

    鮮食用小果番茄由於食用方便,風味優良,深受國人喜愛,是我國重要的作物品項之ㄧ,由於露天栽培在生產時面臨的風險較高,且高品質小果番茄經濟價值較高,不少小果番茄現在已進入設施、甚至進行介質栽培。而設施及介質栽培必須在初期即投入高額成本,設施本體及栽培床架必須在搭建初期就進行詳盡考量以發揮最大效益。在不同的栽植方法與栽植方向,改變了植株在栽培期間的光線分布,也影響了栽培操作方法,但這些改變對小果番茄的生產影響則是最主要影響生產效益的因子。因此,本研究設計特殊層架,於夏季進行小果番茄之栽培試驗,結果發現在本試驗條件之下,以東西向進行栽培,單果重及單株產量顯著高於南北向栽培;而倒向栽培方式,在高溫環境之下,半停心型的小果番茄除了整枝方便外,在果實糖度、單果重及單株產量似乎皆有高於一般正向栽培的現象,或...

    番茄是一種國際性的蔬菜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喜性涼冷,由於經過人類長年馴化選育,品種相當多元,各具特色,其中鮮食用小果番茄由於食用方便,風味、營養價值都相當優良,深受國人喜愛,因此成為我國重要的作物品項之ㄧ,經濟價值相當高。 但由於我國地處亞熱帶,溫度較高,病蟲害種類也多,加上颱風、豪雨等農業天然災害頻仍,常造成小果番茄生產受損,強烈影響農民收益。為了克服相關逆境,應用設施進行小果番茄栽培成為一個有效的方法,相較於露天栽培,設施提供了作物更多的保護與環境控制能力,可提高產量與品質,但相對的因為必須投資與建設更多無法輕易拆遷移動的硬體,一旦設計錯誤所付出代價也相對昂貴,因此必須在進行建設之前詳加考量,才能發揮各項硬體投資的最大效益。 而一般常見的簡易小果番茄栽培設施,多以數十至數百支圓拱型支架延...

    在本試驗栽培中,可能是因為在倒向栽培時,定植之幼苗在初期之光線較為充足且溫度較高,植株生長發育速度明顯較正向栽培快,因此導致觀察到倒向栽培之植株開花日期較早,果實成熟開始採收的日期也較早(圖一)。 圖1小果番茄在倒向栽培(圖左)及正向栽培(圖右)之生長情形。 其中在光線部分之差異由於本設計為立體化層架,植株初期在下層栽培時有被上層遮陰的關係導致光線較弱,如以一般狀況單層栽培時光線應較無此影響,而隨著作物生長,正向栽培之植株高度超過上層植栽空間後,上層栽培空間造成的遮陰效果下降,倒向栽培的植株在較大開始向下懸垂之後,植冠多數低於本身的栽培空間,反而導致整體遮陰較為增加,而部分光線直接照射於介質上造成浪費,若要改善此種現象,或許可藉由調整枝條引導方式,將原先直接向下懸垂,改成倒U形式,並提高倒U...

    應用設施,並以介質進行小果番茄栽培,雖具有高經濟價值,但初期投資成本仍相當高,其中設施的走向也決定了小果番茄栽培的走向,一旦建築完成變不易更動,在本試驗中發現,如不考量其他田區形狀、通風等因子,以東西走向建築溫室並進行小果番茄栽培,相對於南北向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益,可作為在興建溫室前之參考因子。 而倒向栽培方式,雖然目前配套之栽培管理策略尚未明確,未達可推廣之程度,但初步的試驗結果顯示在果實糖度、單果重及產量皆有增加的潛力,未來或許可持續進行相關研究,開發設施小果栽培之創新模式。

  4. 台灣小果番茄全年栽培面積約有800公頃,以秋冬栽培較多,夏季栽培面積則逐漸擴大。 主要的栽培地區分佈於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縣市,其中以台南市安南區、嘉義縣民雄鄉、太保市及水上鄉、彰化縣溪湖鄉等栽培面積較多。

    • 蕃茄栽培 pdf1
    • 蕃茄栽培 pdf2
    • 蕃茄栽培 pdf3
    • 蕃茄栽培 pdf4
    • 蕃茄栽培 pdf5
  5. 其他人也問了

  6. 番茄為果菜類蔬菜,以食用果 實為主,因此如何促進高溫逆境下番茄正常著果是栽培技術的關鍵。本文介紹夏季高冷 地區牛番茄生產策略,提供農友栽培參考。一、品種選擇:由夏季栽培之環境溫度得知,當夜溫27 時即造成中度耐熱品種著果率

  7. book.tndais.gov.tw › Brochure › tech164tndais

    tndais

  1. 相關搜尋

    蕃茄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