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1日 · 裡有鬼魅霸凌自殺苦澀的夢與秘密盤旋在不同的情節之間某個角色在一個故事裡邪惡卻在另一個故事裡柔軟單純敘事與敘事之間不斷互指與推翻在他筆下的惡世裡沒有顯而易見的出口沒有人可愛也沒有人可恨張耀升寫的故事又黑又冷,「有人跟我說我的故事應該要有溫暖應該要有光明讓人看了之後獲得救贖。 但我想所謂溫暖的故事,只會讓人覺得弱勢者能自己找到出路,讀了這種故事反而會更冷漠。 「而且,」張耀升說,「人們已經習慣看到弱勢者奮鬥、掙扎、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果他不奮鬥,彷彿就是錯的,這種邏輯我不能接受。 所以在《縫》裡我們能看見:奶奶成為爸爸口中的臭老人。 孩子靠著自己虛構的文章催眠自己家園是甜蜜的。 中學生為了獲得第一名付出生命,為了重新開始而抓另一個人墊背。

  2. 2016年3月23日 · 為小說家張耀升於2003年初出茅廬之作一出手便引來眾人目光筆下世界看似陰冷晦暗卻緊扣人性細處探鑽幽微心理然而小說絕版多時時有讀者詢問出版社洽談重新出版張耀升卻幾番猶豫。 最後讓他下定決心的關鍵,是小說家 曹麗娟 和出版人陳蕙慧。 「幾年前,曹麗娟重出 《童女之舞》 ,我非常喜歡她的書,重看後感動不減反增,因此也重新思考再出 《縫》 的可能。 因為蕙慧姐的關係,選擇 群星文化 ,我相信這群編輯的觀點能做出超乎我能力所及的作品。 張耀升一直是文學獎常客,在中興外文就讀期間,因看了 袁哲生 的 《寂寞的遊戲》 深受啟發,他寫下第一篇短篇小說〈伊卡勒斯〉。 「 《寂寞的遊戲》 讓我看到,你得真的對世界有話可說,而不只是站到舞台上大聲嚷嚷。

  3. 2016年3月20日 · 張耀升短篇小說主要關懷當前台灣三大領域家庭親子關係中學校園生態與愛情尋覓之路。 其間同時帶出社會(如求職)、軍中(如請假)等各種問題,幾乎囊括業已扭曲/失衡/冷冽/異化的台灣生態,人性在此負空間無限地往前進展,渾沌者隨波逐流,清醒者墜入絕望的黑洞。 全書收尾之作〈鼠〉文的時代背景回到日據時代,幾乎成為整本小說象徵性上的「楔子」,台灣的歷史如果從這一頁讀起,那麼小說最後一句「昭和二十年,炸毀岸內糖廠的那群砲彈,便在此時如一陣雷雨般落下來。 」非常具有象徵意味地呈現日據時台灣人民在二戰時的悲慘境遇:主角在喪失丈夫、親人、工作、食物……所有東西之後,更面臨炮彈全面性的毀滅。

  4. 2017年1月3日 · 張耀升的作品裡面常流露著一種人類就像蟲蟻一樣的意識那跟我的想法很合拍我相信膨脹自我不能幫助我們看清世界本質也認為不是凡事總會變好的這樣安慰自己就是好的像他說的,「將黑暗寫出來本身就是一種出口──或不用這個詞總之是個方式是我們還表現出與世界溝通向世界投石的方式。...

  5. 小說家影像創作者。. 張耀升使用文字與影像一如用咒為種種混沌無明一一安放其名使之降伏。. 他擅長與黑暗相處黑暗中躲著怪獸等著他一一將它們的故事說出彷彿如此才能得到安息。. 藉著他的故事召喚出的幻象我們觀看他人的艱難好得知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6年3月16日 · 耐人尋味的是整本》 的故事中,家人其實是「在而不在」的,父母輩總有人缺席,而情感的在場往往是以(準)過去式的狀態存在,兩者之間存在著時差。 因此當個體受到生存的壓迫時,親情也無法提供救贖,就像〈螳螂〉中的主角必須出賣與祖母間僅存的情感記憶,自傷以為求生。 即便是〈伊卡勒斯〉那般遊走於兄弟與戀人、但最為純粹接近救贖可能的情感,小說家都要宣示愛的不可能,情感的對象只能在過去,是存在的亡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